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China·瓷器·景德镇》系列

《景德史话》专家专访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吕成龙谈“古瓷鉴赏”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24日 17:46


  主持人:吕老师,您好!上周在《陶瓷的年代》这部片子里,我们看到了仿古瓷和古瓷。确实我想现在有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古瓷,但是我们在古瓷市场上,怎么样辨别一个古瓷的真伪呢?

  吕成龙:鉴定是很复杂的一门技术,文物鉴定当然也包括陶瓷。我们经常说从事文物工作,像我们在故宫博物院天天从事的这种工作,就拿古瓷研究来说,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不能谈鉴定。当然如果是要概括起来说鉴定,从陶瓷来说,一般离不开五个方面:造型;纹饰,就是图案了;胎釉彩,它的胎子、釉子、还有它的彩;另外,它的烧造工艺,烧造工艺主要是它用的什么制烧方法,垫烧方法;再一种就是款识。这五个方面一定要综合起来,判断一件东西的真还是仿,不能偏颇于任何一个方面,不能说根据一个方面,就来断定这个东西的真仿,或者是它的年代。


  就拿造型来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是这个时代有。比如在明代嘉靖的时候,嘉靖皇帝信道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道君。那么这个时候,瓷器不管是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出现大量与道教有关的这种题材。在造型方面,比如说,这个时候出现大量的葫芦瓶,葫芦型造型的瓶。咱们知道葫芦与道教有关系,而且它有些葫芦底下是方的,两节葫芦,底下是方的,上面是圆的,也有当然上下都是圆的。再比如说,这个纹饰方面,也出现大量与道教有关的,比如说八卦。另外就是说一些这个云鹤,仙鹤也与道教有关系。再比如说,这个时候还出现一些把松树树干盘成一个“福”字的。像这种东西,其他朝代就几乎很少见,就是讲这个时代特有的。


  那么,再讲这个胎釉彩,也有它的特点。现在有些搞仿古的,有些彩就配不出来。比如说,我们讲这个成化斗彩当中,有一种叫“差紫”,这种彩也是到今天为止仿不出来的。为什么?这种彩,它本身就是当时烧的一种色瓷,烧坏的一种彩,它烧不出来。明清也在仿成化斗彩,到今天也仿,烧不出来。这种彩是什么?一种铁锈色,比较厚。我们故宫原来有个叫孙瀛洲的老专家,曾经总结出这个口诀,就是讲明代的这个彩,他说:“鲜红淡抹绿闪黄,差紫浓厚确无光”。这主要就是针对成化斗彩这样一种彩。“差紫浓厚”——很厚,但是没有光泽。

  再一个,它的款也很重要。明清官窑瓷器写款,从永乐开始有款。虽然洪武二年开始设了官窑,但是洪武的官窑瓷器,没有一件带款的,所以如果见到写“大明洪武年制”,或者“大明洪武年造”这种款的瓷器,那肯定是仿品,这就是一个规律了。再讲永乐瓷器的款,我们现在见到的永乐瓷器,虽然开始写款,但是写款的并不是很多,而且它只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没有楷体的,也没有“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所以如果见到有瓷器上写“大明永乐年制”六字,你可以大胆地判定,它就是一件仿品。再比如说成化的,它都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没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另外,款识的字体也有它的特点。比如说,宣德官窑瓷器年款很有特点。“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无,晋唐小楷最出群”。


  这个瓷器鉴定,我们主要是从五个方面综合起来判断。这个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练成的,也不能速成,一定要大量地观察真的实物才行。光看书也不行,我们经常说隔着柜子看都差劲,一定要最好有机会能上手,上手摸一摸,看一看,这样才能学会鉴定,而且要长期积累。

  主持人:您说“上手摸一摸,看一看”,它从触感上有什么感觉?

  吕成龙:我们说上手摸,一个是触感,一个是掂一下器物的份量。一般的情况下,比如天天摸永宣的瓷器,基本上它这个每件器物的份量,心里就大概知道的。如果这个东西你掂在手上,跟平时的感觉不对的话,很重或者很轻,这东西肯定是有问题的。另外一个比如说,在触摸的时候,它有些瓷器,比如说永宣的瓷器,它有个特点,特别宣德的瓷器,它釉子的表面不是很光滑,微微的泛橘皮纹,像那个橘子皮的表面,带那种坑坑凹凹的感觉。成化瓷器就没有这种感觉。成化的青花也是这样,基本上没有这种橘皮纹,典型的成化这种青花瓷器,釉面都是很光滑的,就像玉一样。

  主持人:既然刚才像您提到,现在我们工艺那么好,而且可能要比原来先进得多,那为什么现在在市场上,古瓷的价值还那么高?而且人们好像都对古瓷情有独钟呢?


  吕成龙:如果按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造出来的瓷器,可能质量方面、瓷质方面要超越古代。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好多人喜欢这种古的东西呢?这主要是古代的东西,它包含了好多当时的文化内涵。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品或者工艺品,它都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你现在可以复制,或者你复制也好、模仿也好,但你模仿的只能是它的形,比如它的纹饰,但是古瓷包含的这种精神方面的因素,是永远无法模仿出来的。当时人们的一些价值观、一些审美意识是无法来模仿的。实际上这种对古瓷的喜欢,并不是说现代人才喜欢。我们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就拿明代瓷器来说,包括青花瓷,基本从正德开始,明代中、晚期时的人们很推崇永乐、宣德、成化的瓷器,这文献都有记载的。而且文献记载说,当时永乐、宣德、成化的瓷器,价格直逼宋代的汝、官、哥瓷器的价格。宋代到明代正德、嘉靖、万历,晚明的时候,这相距多少年呢!那个时候的人们很喜欢永乐、宣德、成化的瓷器,把它抬得很高,价格都跟宋瓷一样的价格了。那么到了清代也是,对宋瓷,对明代永、宣、成的瓷器也是很推崇的,价格也是相当高的。这个不光是今天的人,可能这反映人们有一种崇古的一种心态。不管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当然还要体现它的美。这个东西本身要美,这个主要是说,我们看一件瓷器美不美,那主要是从它的造型、纹饰、色彩来判断。如果要是不具备这个因素的话,人们肯定也不会喜欢。再久远的东西,也不会喜欢的。为什么刚才我讲对永乐、宣德、成化的瓷器那么推崇,对明代其它朝的瓷器就不是很推崇呢?主要是这三朝的瓷器,本身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这可能与这三朝当时宫廷,对这个瓷器烧造的重视有很大关系,与皇帝本身对这个的重视有很大关系。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皇帝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都会作画,他们的作品现在都流传下来了,我们故宫也都有收藏。所以他本身对艺术就有一种很高的要求,他们懂艺术,所以这三朝烧造出来的瓷器,本身艺术价值也相当高的。就是从美学方面来说,这三朝瓷器比其它朝瓷器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与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在这个散文《陶瓷的年代》里也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这个古瓷市场上,有很多人都把仿古瓷当成古瓷来卖,那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吕成龙:瓷器仿古这方面,应该是处于一种比较混乱无续的状态。俗话说,“器之伪乃人之伪”,其实就仿古本身来说,这个东西没有什么错。因为我们从恢复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这方面来说,它本身没有错。我把这个东西仿制了以后,把它恢复得很好,而且要达到越逼真越好,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如果是把仿古当成是一种牟利的手段,把这个仿制的东西,当成真东西去骗人,这就不对了。而且这个我认为,也是不应该允许的。从良心来说,也不应该这么做的。所以说,我们不反对仿古。物以稀为贵,本身这个东西流传是有数的,就这么多,那么在得不到真品的情况下,仿古本身也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种弘扬,一种继承。关键是我们不能把仿古当成一种牟利、害人的这么一种手段,我想关键是体现在这儿。

(编辑:小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