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电视散文

《魂系泸沽湖》系列之三:摩梭女人(上)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18日 17:03

  作者 胡志刚


  清晨的泸沽湖一片宁静,湛蓝的湖水似乎可以把人带进梦幻的世界。十多年来,我曾多次在湖边寻觅,思考怎样才能把泸沽湖那内在的美,真实地再现出来?然而,面对美丽、神奇的泸沽湖,我时常会感到迷惘与困惑:她那天然、纯洁的品质;宁静、温柔的性格;如梦如幻的意境,究竟应该如何去表现?一位画家说:泸沽湖不能画出来,她的水太蓝,画出来像是假的;一位作家说:泸沽湖的水可以直接吸进笔里作诗,但诗不能穷尽她的意味。难道泸沽湖真的是只能领悟,无法表现?噢!也许还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因为只有音乐才可以把情感深处那无色无相的东西表现出来。那就让我伏在这充满母性的湖边,仔细地聆听她吧!听她的呼吸、听她的心声、听她灵魂深处的诉说……


  泸沽湖是女人的湖,走在静静的湖边,静静地聆听是最好的选择;听风、听浪、听笛、听歌,听听关于女人的故事与传说。

  四年前,从广州到泸沽湖旅游的海伦,结识了英俊的摩梭小伙大狼,俩人心中产生了爱情,于是多情的泸沽湖就把她留在了这里。

  我翻看着准备带给肖淑明的照片,不由得想起这位“末代王妃”的种种传奇故事。

  提到肖淑明,泸沽湖边的摩梭人都亲切地称她“肖婆婆”。大约60年前,未满16岁的她,还在四川雅安女子中学当“才女”、做“校花”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左所土司府的最后一个土司喇宝成。一个识文断字、能弹会唱的汉族大家闺秀,就这样成了土司的“王妃”。

  晚风将湖水推起道道波浪,浪声中,我似乎听到湖对岸传来肖婆婆最爱弹的那首《松花江上》。泸沽湖60年的风雨春秋,洗尽了花季少女的稚嫩,把肖淑明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个走进摩梭人中的汉族少女,浸染成了典型的摩梭女人。今年75岁的肖婆婆,虽然不再有人称她为王妃,但是她凭着在湖边度过的一生,赢得了摩梭人的敬重。


  深情的浪花,请你带去我对她的问候,对她的祝福吧!

  初春的山野,空气里飘散着泥土气和着野草味的异香,从远处传来的悠扬的山歌,温润着封冻已久的土地,唤醒了睡梦中的村庄,静谧的山野中,处处萌动着生命的力量。

  这不正是我渴望已久的“田园牧歌”吗?让我忘掉一切吧?忘掉市井的嘈杂,忘掉生活的琐屑,忘掉我自己,融入这最最自然的自然中去吧!

  早春二月,盛开的李花、桃花在素净的老村里显得格外鲜亮,这就是永宁坝子里最大的自然村落泥鳅沟。百年老树已经长出嫩绿的枝芽,满怀情致的我,走在村中的小路上,悉心体验着这座村庄的古老、宁静、平和给我带来的轻松与快乐!

  我要来的人家到了!这位摩梭朋友家的祖母房最近刚刚翻修完,他请我一定要过来坐坐。

  摩梭人家庭中,女人是这里的主角,最受尊敬的人是老祖母,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女人是能干的达布。


  重新翻修过的房屋果然漂亮!火塘边,当家的达布正在为全家人做饭。不谙世事的小孙女,戴着阿妈的花盘头,若有所思地趴在门槛上,那神情,不禁会使人联想到十多年后,她伏在花楼窗户边张望心中阿夏的模样。

  红光闪闪的火塘边,老祖母正按习俗在吃饭前用馒头和酥油茶祭锅庄。听着老祖母与祖先对话时“秋多、秋多”的话语,我相信,她们家祖先的灵魂和供在火塘上方的火神,一定领受到了她们一家人的敬意。

  摩梭大家庭中,舅舅们也极受尊重,他们是不可缺少的顶樑柱。在摩梭人的正房中,都有两根从同一棵树上采来的大柱,根部做女柱立在右边,梢部做男柱立在左边,这种习俗体现了摩梭人崇母的风尚,也体现了对舅舅们的尊重。

  坐在火塘上方的这位喇嘛,不是请来做法事的宾客,他和身边的几位舅舅都是兄弟。按摩梭人的习俗,凡有两个以上男子的家庭,都要有一个或几个从事喇嘛职业。有男子当喇嘛的家庭,在当地很受人尊敬。

  看着这一大家团结和睦的摩梭人,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我真羡慕!


  摩梭女人,真叫人敬佩!她们在家中赢得的爱戴、享有的威信,全凭自己的勤劳、智慧、善良和慈爱。她们在家中获得的支配权,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慈母般博大的爱!

  我好像已经有些明白:正是有这样一群充满慈爱的女人,才使这片土地到处洋溢着母性的魅力,才使摩梭人心中永远都会藏着一份对母亲的深切眷恋。

  (第三集完)

  (电视散文原创作品,版权归中央电视台所有)

(编辑:费溢群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