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观瀑楼遐想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18日 10:24
作者 余志坚
每逢雨季,天都峰、钵盂峰上的雨水倾泻而下,于紫石、朱砂两峰间汇流,随即呈一撇一捺之势,将白花花的浆液推写出一个硕大的“人”字来。这就是著名的黄山人字瀑。
观人字瀑最好的去处,是这座古色古香而又玲珑别致的小楼。小楼便因瀑得名,叫观瀑楼。
一九七九年七月,那正是一个雨量充沛的季节。小平同志来到黄山,就下榻在这里。后来,小楼因小平同志此行而成了纪念馆。
二十年过去了。每当我从小楼旁边经过,便想起那段陪小平同志的日子,便不由人不由然地将不远处那硕大的“人”字和这位世纪伟人联系在一起。
那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年代,那是一个需要负重爬坡的时期。好像是为了证明什么,历经“三起三落”仍旧矢志不渝的小平同志要以他七十五岁的高龄,徒步登上那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奇峰,去探寻那硕大的“人”字的源头。
一路上,他脚穿布鞋,高卷裤腿,手拄拐杖,像当年长征路上的一员老兵,又像上山采药的老农。
一路上,他为普通游客签字留念,与他们寒暄合影。置身于群众之中,他是那样的可亲可近。
他终于征服了这座高山奇峰。他远眺山下如画的田园,胸中涌动着无限情怀:要增加山区人民的收入,要改善山区人民的生活。
他不坐滑竿,又徒步而下。他不无自豪地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离开黄山那天,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他当年这样嘱托的时候,我也在场,就在这座小楼前。
二十年前,黄山“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他老人家,开启了尘封的山门,让世人为之眼亮。
二十年前,黄山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老人家,打开这尘封的宝盒,让黄山人沐浴这大自然的恩泽。他们感谢邓小平,他们忘不了当年那一幕:小平同志的车子经过他们村口时,老人特地摇下车窗,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
二十年过去了。每当我从小楼旁边经过,便想起那段陪同小平同志的日子,便联想起那段咏叹人字瀑的诗句:“一个字冲刷了千秋万载,至今才这般立地顶天。做人要如此坦荡无畏,粉身碎骨也一往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