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由之――我为主席做手术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1日 17:24)
一、神秘会诊
主持人:1974年,当人们还习惯于在新闻纪录电影里看到熟悉的毛主席时,人们并不知道毛主席因为患有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清东西了。如何为主席安全稳妥的治疗眼睛,成为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筛选,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的一位中医眼科大夫身上。
解说:1974年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的解放军305医院会诊。305医院当时是给国家领导人看病,而唐由之当时是北京广安门医院的眼科负责人。他以往也常到这里参加会诊,但是这次,当他一走进会议室就感觉到了气氛的特别。
主持人:当时去的时候有没有告诉您是进行什么科的会诊?
唐由之:请我总是眼科,但是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一进去感觉到情况有些特异,怎么说呢?来的医生很多,可以说有几十位,怎么有几十位呢,有皮肤科的、有心脏科的、有肺科的、还有眼科的。
主持人:很综合的一次大会诊?这个时候您觉得?
唐由之:这个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大一样了,那么我们当然了很认真地,我们会诊过去就讲一讲看病人,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有专门的人来报告病例,这个报告有一个特点,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职业。就是男性大致多少年龄这么一个情况。
主持人:别的都不说?
唐由之:别的都不说,一般我们会诊都要说姓名、年龄、籍贯、工作等等一套下来。它没有,就是年龄、性别完了。
主持人:当时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没有呢?
唐由之:当时我想这是不一般的会诊,肯定不知道,国内也不知道,国外的一位重要的领导同志吧。
主持人:但是有没有想到过可能是毛主席?
唐由之:没有,一点都没想到。
主持人:只知道肯定是一个重要人物。
唐由之:重要人物。
主持人:但是不是毛主席,没敢想?
唐由之:也不是没敢想,也没想到。因为为什么呢?因为在电视里边我所见到的没有发现主席有明显的眼病。这个拍新闻电影的人很技巧的,所以没给我们做眼科医生的留下什么印象。
主持人:这是我们摄像的技术。
唐由之:对,这个报告病例的时候呢,他不是专讲眼科了,他系统性地讲一遍。
主持人:整个的身体状况。
唐由之:当然讲到眼科就是关系到我这个专科了,记录了以后组织会诊了,报告病史的,同旁边有几位我不认识的领导就讲了,你们病史已经报告完了。请你们各专业分开自己去讨论一下,对这个病应该你们还要了解些什么,初步印象是什么病?你们怎么想怎么治疗?我们一讨论,组里边也讨论很明确,一听这个病史报告是老年性白内障。那么一般老年人上了年龄了,容易得这个病。那么我们感觉到这个诊断都没问题,但是他白内障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了还不清楚。
主持人:当时他有没有给您介绍他的视力到什么样的程度了呢?
唐由之:视力他说看书困难了,只能够迷迷糊糊眼睛前面有一些出来的手指,几个大字,我们说功能也要检查一下,另外除了这个病以外,眼睛还有其它什么病没有。他说我们以后再请你,我们去准备一下,他们再去检查。那我就回来了。
二、突然失踪
解说:这次会诊眼科大夫来了7、8个,唐由之是惟一的一个中医。他16岁的时拜我国著名的中医大师陆南山为师,1952年又在北京医学院学习了5年西医,他是中医里为数不多的即懂中医又懂西医的眼科专家。在这次神秘会诊之后的一个月内,唐由之又参加了2、3次这样见不到病人的会诊,大家都认为患者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这时有人问唐由之是否需要助手,于是他点名了广安门医院的护士高培质。1974年,当时文革的局势虽然已经临近尾声,但批斗大会仍然不时举行。在临近春节的一天,有人敲响了唐由之家的门。
唐由之:敲我门来了个解放军,年龄大概四十多岁。说这里是不是唐由之大夫家里?我们说是,他进来了,当然面色还是和气的,因为这种时候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进来他说你有一些事你要出去几天。
主持人:要出去几天?
唐由之:要出去几天,我说好,我爱人不知道呢,因为文化大革命嘛,还来贴大字报了。
主持人:你出去几天是什么待遇什么结果还不知道呢?
唐由之:都不知道。
主持人:但您当时也应该不知道为什么让您出去吧?
唐由之:叫我到哪儿去不知道,叫我出去几天呢,有一点感觉,我不敢武断。还是另外的事还是最近的事的延续。那么考虑到前一个阶段的这位病人的延续,可能要去见见病人了。但是这位来的解放军没跟我说,那么我说带些什么东西,他说你随身替换的衣服,牙刷、牙杯。那我当时还问了一句,当时是吃饭要粮票的,我说要不要带粮票,他说粮票不要带,我说好。我就提留东西跟着他走了。
解说:走之前,唐由之只是跟妻子陆丽珠说事要出去几天。当陆丽珠往楼下看时,才感到这次跟以往的出诊的确不同。
同期:我往楼下一看,楼下停了一辆小汽车,那个人开车门的时候还带了一个白手套,我想这么正式,所以就觉得这是不一般的会诊。
解说:车很快到了机场。
唐由之:到了机场里高培质就看到我了。问我到哪儿去,我说我也不知道。
主持人:但是你们俩一见面就应该能猜到是做手术去?
唐由之:她比我还不知道,因为我有前面一段经历。她说到哪儿去,我这会儿已经意识到是个重要的人了,我说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经有一个感觉,可能是毛主席。
主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唐由之:现在前面它走的有两架飞机,前面有一架飞机有一个人走过去汽车下来,我们也到飞机场旁边,机场飞机旁,是汪东兴。
主持人:汪东兴。
唐由之:我一看汪东兴呢,我就想到是主席的可能性很大。
主持人:当时他是中办主任?
唐由之:这样我就感觉到了,但是我没告诉她。到底到哪儿去,等我登上飞机,我就看太阳光的方向。这个飞机不是现在的飞得很高的、它是有四个螺旋桨的。我从舱里可以看到地面的,反正那时候北京是一片黄土地了,越飞地面发绿了。从阳光辨别是朝南飞。
主持人:朝南飞。
唐由之:我想到南方去,果然一个钟头左右,降落了,降到哪儿呢?杭州,是我的老家我杭州人啊,雷锋塔的地方。
主持人:您在飞机上看到的?
唐由之:我没看到,下了飞机我就问司机到哪儿了?他说我们住在雷锋塔那边。雷锋塔我从小是杭州人我就知道了。到了以后呢,还听到杭州这种派系的口号。两边高音的大喇叭都有。这个晚上告诉我们说,明天你们要见到主席了,主席请你们来替他检查一下眼睛。同去的一共五个人,包括我。我们五个人当时夜里听到了,又高兴又紧张,一听到这么一个情况都高兴得很。,
解说:第二天一早,唐由之等人坐着红旗牌轿车来到主席休息的地方。
唐由之:第一次我乘了主席的红旗牌轿车,现在我知道了红旗牌轿车重得不得了,现在的后备箱很容易掀起来,我那时候年纪还轻,要把东西搬进去,两个手要很用劲,这个后备箱才抬得起来。然后把东西检查一下放好,我们坐到里边一会儿就到了。
导视:
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主席本人,他专程到上海为主席设计每一样手术器械,他住进中南海,但是主席并不同意手术。
三、第一次见到主席
解说:医疗组的五个人医生按照年龄排着队走进到了主席的休息室,唐由之排在第四个。那时毛主席正好是在长沙游泳感冒后来到杭州休养。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本人,但是这一次见面却让他大为吃惊。
唐由之:当时我们进去的时候呢,看到一位老人穿了一件毛巾衣,是补过的,旧的,穿了一双拖鞋,头发很乱,就在沙发里这么靠着,旁边有位女同志,后来才知道她就是张玉凤,她就告诉主席,主席呀,医生们来看你了,主席一听他扳着手要站起来,但是他不容易站起来,张玉凤去搀他,我们看到了就跑过去,走得很快,等于跑了,就过去说主席呀,你别起来了,我们是晚辈,你请坐,我们今天来给你检查眼睛的。我们一一通报姓名,第二个通报的是张晓楼。毛主席很幽默,一听他叫张晓楼,说那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了,你是小楼嘛。
主持人:小楼。
唐由之:晓小同音嘛,这一来呢,大家情绪比较放松一些。但是我们个人的共同心理很难受,看到主席又高兴,但心里很难受。
主持人:为什么呢?
唐由之:因为报纸上经常讲红光满面、嗓音洪亮、神采奕奕都是这么描写的。我当时一看一个灰白的头发,蓬乱得很。两个反差太大。
主持人:你见主席之前脑子里有没有浮现出,如果见到主席的话,他应该是什么样子。
唐由之:当然神采奕奕了。
主持人:还是我们看到照片那种?
唐由之:报纸上登的那种了,所以说这个反差太大,当时很难受的。
主持人:后来你们几位就这个问题讨论过没有?
唐由之:也交流过,也谈过,感触很多。没想到主席这么朴素,穿的衣服是补丁的,拖鞋是破的,这个我们没想到。这种等我要检查的心情,脑子里已经转到,我要仔细看好,不能放松每一个小问题,因为给主席看病我不能像给普通病人那样看病,我还没看仔细,请你再坐过来,我再查一查,可不行的。就是这么一招,坐好、头搁好、灯光打亮,我要仔仔细细查,就是全神贯注,一切集中在这个方面。一检查好很快,主席还想站起来,我们就扶他坐下,主席你千万别起来,给我的印象,这么重的病,他对我们晚辈还是很尊重的,对医生还是很尊重的。出来了以后我们五个人就讨论,大家讨论说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膨胀期,用药物肯定没有效了,只有手术了。现在就是讨论哪一种手术,是西医的手术,还是当时用我们中医的、中西医结合的手术,哪一种比较合适。
解说:通过与主席这次面对面的检查之后,唐由之预感到,手术的任务很可能落到他的身上。
唐由之:为什么呢?我们同时发现,在病史里讨论的时候,主席有一个咳嗽,相当厉害的咳嗽,同时伴有一个吞咽部没有感觉。他咳嗽的痰很多,他吐不出来。主席的旁边有个痰盂。他要这样趴着,靠地心引力让痰流出来。如果翻翻过去主席接待外宾的资料,你会看到,比如说你是外宾,我们之间有一张桌子,他旁边有一摞这么大的毛巾,这么高,摆那儿,地上有一个痰盂。张玉凤有一个技术。她人很瘦小,手指很长,她把毛巾裹着手里,可以从嗓子眼儿里把痰抠出来。但是这个动作你们电视里看不到,只看到一摞毛巾,有个痰盂。但是我们这么进去检查以后就发现他这个咳嗽,这个咳嗽对于手术就不得了。
主持人:算是比较严重的?
唐由之:主席的具体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之厉害,他这个手术一般我们都是缝五针。他个时候你咳嗽得厉害,这五针容易裂开。哪怕你只裂开一针两针,不得了的事,眼睛里边的其它组织,像虹膜、玻璃体呀都要往外跑,更严重的说不定会造成其它的问题,所以这个风险很大的。
四、设计手术器械
解说:西医的白内障手术是在人的黑眼球边缘切开,一般要缝五针,而唐由之进行的中医金针拨障术则是在黑眼球与眼角中间处切口,不足2毫米的切口并不需要缝针而且伤口也非常容易愈合。这种手术方法是唐朝流传下来的古老中医手术方法,但一直以来,这个手术部位被认为是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而成为眼科禁区。唐由之从1958年就开始研究,大量的动物试验证明,这个切口部位出血少,伤口容易愈合,尤其适合体弱的老年人。1966年金针拨障术通过了卫生部的鉴定,并在全国举行培训班进行推广。在看到主席的严重的咳嗽之后,唐由之意识到主席的身体状况很可能更加适合金针拨障术,他开始由最初见到主席的兴奋,变得非常紧张。当周总理知道后,便交给了他另外一项工作以缓解压力。
唐由之:我感觉到很可能要我做手术,因此我就睡不着了。担心了。
主持人:紧张?担心?
唐由之:紧张了以后,有一个同仁医院的眼科主任,一量血压呢?我这个血压就高了。
主持人:紧张得血压上升?
唐由之:血压上升,那个医生就看我的眼底,我这个右眼眼底他发现了高血压之后眼底出血了。我的确压力很大。这个情况汇报到上面,周总理知道了,周总理的确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很会考虑。他一猜到我肯定是紧张。周总理说既然要做手术,那么请你,叫我,你根据主席的身体,身高、体重、体宽,你要设计整套的手术室里需要的东西。包括手术床、手术椅、无影灯、手术器件、手术台,西医的一套冷冻摘除的手术器械,你中西医结合的针拨白内障的器械,包括轮椅、担架你都要设计。因为毛主席说不要进口的,都要国产的。
主持人:主席有这个要求?都要国产的?
唐由之:都要国产的。因此给你一个任务。你就为毛主席手术室里所有用的东西你都要准备,你去设计。这么一来这个新任务来,总理很聪明,把我的视线转移了。你就要画图,又要设计高低,怎么能使主席的担架、轮盘、东西推得要稳。你看医院里的担架有的还是那么高,有的坐不上去,要抱上去的。我给主席做的担架是可以推的,轮子是这么低,而且我到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小轮盘的自行车胎。别人前面两个、后面两个,一共四个吧,我是做了12个。在这个车子坐上去既稳、又不振荡,也不会翻身。
主持人:当时之所以让您去设计这个东西,也有一个目的。
唐由之:转移视线。叫我到哪儿呢,我到上海的和苏州。
解说:第二天,在一位解放军的陪同下,唐由之去了上海。
唐由之:到上海的时候,上海当时的市委书记一个马天水他到火车站来接我的。的确我一辈子也没这么光荣过,到火车站来接我,那么下来他就跟我握手,就问了,他好吗?
主持人:他好吗?
唐由之:他好吗?这么有的地方我都不讲的,什么人都不讲,哪一位什么病,哪一位领导什么病都不讲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习惯,因此他问我他好吗?我不能不回答,我也就顺口说他很好。
主持人:他很好。但这个人是谁,只有你们两个人知道?
唐由之:,,我也不知道他问谁,我也留了个心眼,他很好,就这么过去了。
解说:在去上海的时候,周总理还交给唐由之另外一个特殊任务。
唐由之:周总理说,你到上海医学院去找一幅骨架,人体的骨架,我他想人体骨架做什么。后来别人告诉我,周总理为了主席的健康,主席身体不好,周总理常常请医生替他讲解主席的哪一部分有什么问题,我想骨架是周总理为了进一步了解主席的病具体的部位怎么样。主席有病,周总理对他的关怀他是真是同志式的、非常亲切,很关怀。因此给我这么一个任务以后呢,我就做完手术器械后,我到了上海医学院解剖教研组参观。那个教授介绍说,我现在记不得了。他介绍给我,这一幅骨架是我们做得最好的骨架,我呢也没考虑,就说这幅骨架我倒想要了。我这个任务是为周总理去完成的。
主持人:他不知道?
唐由之:他不知道,这个教授不知道。
主持人:他一听说你要想要,想带走?
唐由之:他当然就不高兴了,不是不高兴,当然就拒绝,这不行的,这是我们的最好的一幅,这个不能给。这个时候我旁边的解放军就在我耳朵里轻声说,唐大夫我已经把骨架的编号已经写好了,他已经记录了。他说不要紧,我们走的时候已经运走了你放心吧,我说那我就放心了,我就表示感谢,因为在春节期间嘛,正好是春节期间
五、讨论手术方法
解说:当时的这项工作是在绝对的保密下完成的,很多人只知道是上海市委调走了医疗器械。10天后当唐由之回到杭州后,毛主席已经到了北京,他也随后回到北京,但对于这段经历他跟家人只字未提。但是此后家人几次看到唐由之被红旗轿车接走。他们并不知道,这位不是党员的眼科大夫要去参加的是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确定到底是采取中医还是西医的手术方法治疗主席的白内障。
主持人:讨论这件事?
唐由之:讨论主席的事,我们去参加了,我也去了,总理就是问话,都是讨论有关主席的眼睛,我们都汇报,我记得第二次周总理提问,问西医,假如这个任务请你们西医做,你们有多大把握?张晓楼站起来回答,他说有85%的把握,那么等他坐了呢,周总理就问我了,如果讲请你们做,你们有多大把握?这个时候他指着我,我就起来了,我说我们也有85%。
主持人:您是故意说成85%的?
唐由之:对,我是故意说成85%的,实际上不只的,我想西医也不只85%,都是留有余地的。讨论的时候,江青在后面,在邓小平、叶剑英、周总理的后面,她拿了一个盘在吃夜宵。因为我们开会都是晚上十一点左右。她还吃夜宵,所以给我一个印象,江青不认真,讨论主席的病情,我们都认真,一个都不离开,年龄比你大的人都在,辈分比你大,职位比你高的人都在,你急着吃夜宵。周总理问西医的时候,张晓楼回答85%她没事,我回答85%呢,她鼻子里边哼冷笑。你们也要85%,就这么讲了。
主持人:她说出来了?
唐由之:她说出来的。
主持人:你们也有85%。
唐由之:她意思是质问型的,不相信的口气,你们也有85%,那我就站了,坐不下去了。
主持人:您怎么反应呢?
唐由之:我就没有说话了,周总理给我解围了,周总理一摆手叫我坐,他说我知道他在福建、广西做了这种手术做了不少,反应还不错的。一边说一边叫我坐下。我就坐下了。
主持人:替您解了围?
唐由之:替我解了围。
解说:后来有人又把唐由之和同仁医院张晓楼做的手术患者病例调出,6000多例手术,并跟踪了2个月唐由之的白内障手术效果,这些资料都报给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在历经2个多月的详细论证之后,1975年初,唐由之被通知住进中中南海,中央已经决定由他来为主席做手术。
唐由之:起先大家考虑是不是西医做手术,我完全配合。后面叫我做了呢,我倒是比较激动了,也是再一次紧张起来了。这时候给我一个任务,要同主席讲解白内障是怎么一回事。药物治疗会不会有效,手术治疗为什么必须?西医怎么做?中医怎么做?后来我同主席比较熟了,主席坐在沙发里,我就蹲在他的旁边,拿他的手来比划,眼球是圆的,拿他的手来比划一个眼球。
主持人:因为他看不见?
唐由之:他看不见。
主持人:当时您感觉到主席会不会主动地去接受这个手术?
唐由之:他是不太愿意的。
主持人:不愿意?
唐由之:别人也告诉我,主席对医生的讲话,十句话只相信三句。
主持人:您的体会?
唐由之:我体会是这样子,主席这个人很健魄、很自强。他小痛、病你看主席写的平生的东西,感冒发烧了他常常去锻炼、大雨底下淋雨,他愿意动员自己身体里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主席知道,他大概分析,医生对主席肯定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该是三分病也要说它个五六分、七八分病。
主持人:有点小毛病也都非常非常的重视?
唐由之:非常重视,怕主席不重视,所以我说得重视一点。
主持人:猜到了你们的心态?
唐由之:所以呢,怕我们太照顾他说得太严重,所以他不太愿意。第三个,他不想因为治病影响工作,他眼睛看不见照常工作。有一次我到他的房间看了一个手表,这个手表是最老的,好像一个上海牌的手表,他还说我不用手表,我也用不着,我要知道什么时间就问你们嘛,你们会告诉我嘛。所以他怕因为医疗治疗影响他工作的时间。
主持人:那个时候他工作,包括看一些文件当时都是秘书给他读了。
唐由之:秘书读了。
主持人:他看不见这个时间持续了多长时间?
唐由之:一年多。在这个时间周总理把他的花镜送给主席,到底政治家他不懂医学的。这个眼镜我的不等于是你的,度数不一样,他给主席主席,主席戴了也不行。后来主席看不见别人拿来放大镜,后来放大镜越来越大,很大的放大镜主席也看不见。
主持人:多大啊?
唐由之:最大的听说有这么大。
主持人:这么大?那时候也已经看不见了?
唐由之:看不见了。像这种情况,主席怕医生治病影响他的工作,所以他不太愿意。所以他对医生的信任度,你怎么讲他只相信三句话,原因就是上面我分析的这几点。
主持人:那您怎么样去说服主席能够接受这次手术?
唐由之:我天天到他,他也不拒绝我,我跟他讲到这个程度一定要手术了,怎么手术?中医怎么做?西医怎么做?那么天天呢空了,我看他有空了,我就进去了。进去跟他聊,他也愿意跟我讲,他后来也明白了,到这个程度要做手术,因为他也知道白内障。因为过去唐诗里边也有诗的盒中空燃决明丸,就是有了病吃中医的药丸,金针一拨日大空,用针拨白内障一拨当然就豁然开朗了。唐诗就已经有了这个说法。
责编:戴昕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