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内容

用生命去舞蹈——张丹丹 (10月28日)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07日 09:22

  主持人:张越

  本期人物:张丹丹--广州芭蕾舞团团长;天鹅折断了翅膀,还可以用灵魂去飞翔。

  节目概要:广州芭蕾舞团团长张丹丹,把芭蕾当作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全部。


  张越: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半边天》节目,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2003飘柔女性记录》节目展播。这周我们继续讲广东女人的故事。说到广东,说到广州,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它的印象是:高效、繁华、喧嚣甚至有点浮躁。我们恐怕公认广东人擅做生意,但是我们绝不认为广东人擅长写诗或者跳芭蕾舞。其实也未必。就像一个人走路走久了,他一定想停下来喝口水滋润一下;一个城市物质繁荣了,它也会需要一些精神支撑。于是有一个叫张丹丹的女人,中央芭蕾舞团的一位舞蹈演员,她开始梦想着要在这片南国土地上建立自己的芭蕾天堂。她能做到吗?

  (2003年9月18日,广州,友谊剧院,大型芭蕾舞剧《舞姬》将在晚上8点首演,下午两点,工作人员在装台)

  解说:友谊剧院今天又要演芭蕾了,还是广州芭蕾舞团的演出。对很多广州人来说,因为"广芭",他们的生活又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对于全国的专业芭蕾团体来说,"广芭",是最年轻,也最有活力的一个芭蕾舞团。

  广州市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每年基本上是一个大舞剧一台小节目,按照这种速度生产的,这在国内是没有的,在国际上我估计都是没有的。


  广州市芭蕾舞团俄罗斯籍演员:每年要做什么《天鹅湖》、《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什么现在《舞姬》,有很多不一样的跳,做演员这个很有用。

  广州市芭蕾舞团演员:有过一句话就说,爱跳舞的来"广芭"这样的。

  解说:广州芭蕾舞团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完全招聘制的芭蕾舞团,也是广州市政府专业艺术团体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十年前,36岁的张丹丹从北京来到这里开始她的团长生涯,之前她是中央芭蕾舞团的主力演员,建一个全新体制的芭蕾舞团,是当时她和一些朋友们想到的延续自己舞台生命的最好方式。

  张丹丹:我们的想法就是哪天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芭蕾舞团,跟国外的体制一样的。就是能够提供给他们一个最大的一个空间,可以满足他们有限的这个艺术生命的时间,能够有更多的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还有保证他们不要去买那个最便宜的菜,去做最便宜的饭,为生活发愁,能够让他们这些人能够去做艺术。

  解说:张丹丹,1958年出生在广州的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爱好文学,从小喜欢幻想的她因为看了电影《红色娘子军》而爱上了芭蕾。

  张丹丹:那时候对芭蕾舞来说真是一个梦想,应该说一无所知。你想嘛,就是老想着哪天我能够去北京,有一个老师发现我喜欢跳芭蕾舞,这样的条件,那么我可以去北京跳芭蕾舞。我哪怕在那当扫地的,我只要能跳舞我就行。

  解说:1973年,15岁的张丹丹报考了广州市歌舞团,但团里没有专门的芭蕾班,只有一些选修的芭蕾课程。不过这对于张丹丹来说,已经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了。当时很多同学都由于学芭蕾过于艰苦,而且将来的出路太窄而放弃这门课程。但是,张丹丹却不这么想。

  张丹丹:我觉得它是另外一个灵界的艺术,就是不属于人间的一个艺术。对我来说它可以满足我内心的渴望,你比如说它想求得最大的自由,它的身体的开发,它离开地面的那个像离开现实的那种超脱的那种境界,还有就是挺拔舒展的舞姿,什么这些东西都让我很迷恋。


  解说:1978年,张丹丹独自背着行李来到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旁听生学习芭蕾课程。在一次课堂上,一位中央芭蕾舞团负责招生的老师一眼看中了她几近完美的形体条件和忧郁中又带着坚韧的性格气质,就这样张丹丹进入了她梦想已久的"中芭"。在那里,当非科班出生的张丹丹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技术上赶上这些专业芭蕾演员后,她对舞蹈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痴迷和对每一个剧目在情感上的投入很快就让她脱颖而出。

  张丹丹:那时候"中芭"竞争相当厉害,七个吉赛尔出来,七个阿尔贝塔出来,大家就跳给专家看,到最后恨不得首演前还不能说谁是首演的。他要看,最后他说,我在你身上闻到了吉赛尔的味道,就是你,你去首演去!

  (友谊剧院,下午三点,排练现场)

  张丹丹:刚才纱幕有点早我说的,张道前记住,向右,周扬,对,对……看好距离啊,你们,两个男孩往中间去一点。你看石嘉玲那儿,石嘉玲往中间去……


  张丹丹:站在舞台的时候你可以多活好多辈子,你可以活在各种人物里头,各种精神世界里头,各种不同的角色里头。而且当你在舞台上跟观众发生共鸣的时候,你所要传达的东西,你举手投足之中你每个眼神当中,你想要跟观众交流的东西,你得到一种共鸣的时候会得到一种很大的满足。因为这种东西我觉得可以,带给自己,也带给观众。

  我觉得我自己在"中芭"让人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爱跳舞,无论什么样的角色,无论什么样的补台,无论去什么地方演出,只要有张丹丹他们就放心,只要有张丹丹就能拉开幕,张丹丹死都给你撑住这个台,就是这样。我腰坏得都根本动不了,就在床上躺着我连走路都走不了,他们说你救救场吧,你补补台吧,还是你吧,我就会上去。有时候就,就那个状态难到什么程度呢,就在舞台上就能晕过去,就躺在边幕条上。大家说快,换节目,换节目,他们说等一会,了解我的人都说等一会,等一会我过来了还是要上去跳。

  解说:正当张丹丹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的时候,1985年,意外发生了。

  张丹丹:大量的巡回演出很艰难的条件,有些根本不具备演出的舞台,而且生活条件也非常难,也没有钱那时候演出。一天演两场,演到最后一场的时候,第七十场演到福建,一个小动作我当时觉得很疼,我就跟我舞伴说,哎呀,我脚很疼。他说你轻点,你轻点,别那么使劲面性。我说不行我疼得不行了,他说你咬牙你坚持住坚持住。

  解说:张丹丹的脚腕这时已经粉碎性骨折,当时的大夫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中芭"的党委会也因为怕她承受不住压力而专门开了一次会来决定是否告诉诉张丹丹病情。当半年以后张丹丹得知了这个消息时,曾绝望得两次自杀。在经过了三个月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带着伤继续演出。就这样在三年后,伤口自己钙化愈合之前,她又主演了团里所有的主要剧目。

  张丹丹:每天吃两片安眠酮,吃两片安定,而且要空着肚子吃才能睡觉。然后上场前吃了东西去吃止疼片都没有用,得空着肚子去吃止疼片我才能上台。但是那个止疼片是对胃很伤害的,所以就恶心,你会在台上恶心。

  张丹丹:每个人其实都做好准备,其实都说我是吃青春饭的,我跳舞就跳到那时候。但是你跳到那会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挣扎,对自己的一种对生命的一种挣扎。它其实很复杂的它这个心态,她也知道自己状态不好了,她也知道自己每天再去练功、再去跳舞的话也相当辛苦,也不是那回事了,不是年轻要跳舞的那回事了。但是它真的是一种挽留,就是对青春的一种依恋,和一种不舍,或者是一种对最后那个生命的那个救命稻草的一种挣扎一种求救。

  

我要发言    我要投票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赵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