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计奔忙 伊拉克民众平静面对武器核查
央视国际 (2002年12月19日 13:45)
新华社巴格达12月19日电:17日,伊拉克著名学府巴格达大学生物科技和遗传工程学院教学楼下。正在课间休息的大学生们三五成群,低声议论着他们平时上课用的教室昨天突然遭到检查的事。
“当时我正在帮助导师做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化验。突然,门开了,闪进来五六个头戴蓝色小帽的外国人。我这才意识到这就是天天在电视中看到的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21岁的欧麦尔说话时还略显紧张。
“他们查看了这间只有6、7平米的小屋中仅有的几件过时设备和器皿,提取了我们实验用的化学制剂,然后匆匆离去。” 欧麦尔回忆说。
对于核查,欧麦尔像很多伊拉克人一样心情平静。他认为,核查可以帮助伊拉克洗清罪名,最终会促使联合国解除自1990年开始的制裁。
27岁的助教穆罕默德正在昏暗的教室里给学生上课。他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核查如果能这样顺利进行下去,在制裁中苦苦挣扎的伊拉克也就有出头之日了”。他说,制裁大大降低了伊拉克的教育质量,一个大学老师一小时的课时费只有600第纳尔(约合2.4元人民币),哪里还有心思专注于科研和教学。
根据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于11月27日恢复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查工作。核查人员多次重申,到目前为止,伊拉克对核查工作给予了配合。伊拉克政府也多次表示,希望通过核查人员公正、专业的工作,证明美国和英国有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指控纯属谎言。
受雇于一家外国公司的司机穆斯塔法却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他说:“伊拉克根本就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核查只不过是借口,美国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攻打伊拉克,然后占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
对于绝大多数伊拉克人来说,备受世界关注的核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1991年至1998年,联合国核查人员已经对伊拉克进行过长达8年的核查。官方媒体虽然几乎每天都会提到核查,但篇幅都很小,伊拉克电视台经常只是到深夜才在次要新闻中简短地报道一点核查的情况。因制裁而陷于贫困的大部分伊拉克老百姓对核查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每天依旧为自己的生计奔忙,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度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困日子。
在巴格达西郊的一个集市上,一位领着3个孩子的男子来到一个食品店前,从兜里费劲地掏出了两张“萨达姆”(伊拉克人习惯将印有萨达姆头像的250第纳尔现钞称为“萨达姆”)。他用其中一张买了3个鸡蛋,用剩下的一张买了只有拳头大小的一小包腌蚕豆和3个两头尖、中间宽的伊拉克发面饼。
当被问及对核查的看法时,这位30几岁的男子一脸茫然。他摇摇头,提着三个小塑料袋,催促着几个冬天里还穿着凉鞋的孩子往家走。
在伊拉克,核查究竟会带来和平还是灾难,普通百姓的回答往往很简单:“真主知道!”
责编: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