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消息:随着美国总统布什“倒萨”的调门不断升高,几经战争创伤的巴格达再次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
伊拉克平静中透杀气
面对美国军事威胁的不断升级,伊拉克人民已经做好应战准备。人们对新闻的关注越来越浓厚,许多伊拉克人认为战争可能在11月份左右爆发。一位文物专家说:“美国有先进的武器,我们比不了,但他们来了,我们就得打。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保卫家园,就像所有人必须保卫自己的国家一样。”
尽管美国大兵压境,在巴格达,人们的日常生活却一如往常:咖啡馆里老人们悠闲地喝着咖啡,抽着水烟;公园里大胆的小伙子牵着姑娘的手在悄悄地谈情说爱;孩子们则在疾驶的敞篷车上又唱又跳。政府文化部门目前正准备举办规模宏大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已经有近30个国家报名派艺术团来巴格达。
而另一方面,伊拉克国内的紧张气氛也是有增无减。在伊拉克新闻部门前,架着机关枪的武装警察和共和国卫队士兵严阵以待,准备应付任何不测;秘密警察和复兴社会党骨干腰里别着家伙神出鬼没,无处不在;夜晚街上行人明显减少,有消息说一些富人已经逃往国外避难,在国外没门路的就纷纷搬到国内乡下。几天前伊拉克驻德国大使馆被占事件发生后,伊拉克国内的安全措施明显加强,许多重要部门加强了戒备,进出车辆也要经过严格检查。在伊拉克奥委会,安全人员甚至开始使用探测器检查所有进出车辆,这显然是防范反对派扬言要在巴格达动手的新举措
与此同时,导弹防空部队对“禁飞区”内美英战机的反击力度越来越强。伊拉克官方报道称,一架美军飞机8月23日在北部“禁飞区”内险些被伊军导弹和防空炮火击中,敌机“仓皇逃窜”。
伊拉克人“习惯”战争
在伊拉克,也许是经过20多年战火的洗礼和锤炼,如今似乎没有人再害怕战争。谈到战争,10个人中有9个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因为从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军队向伊朗发起进攻开始,伊拉克人一直在打仗,先是与伊朗打了8年,后又与美国打海湾战争,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政府军队又与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和南部的什叶派武装多次激战,许多人参加过战争,许多家庭都有阵亡的人员。在巴格达有一片高大挺拔的建筑群,那里住的就是阵亡将士的遗孀,人们称为“寡妇楼”。伊拉克政府至今仍按照阵亡将士生前的军衔按时给他们晋升,家属也随之享受相应的待遇,这大概也是伊拉克官兵效忠萨达姆总统的原因之一吧。
伊拉克人不喜欢打仗
尽管伊拉克人不怕打仗,但没有人喜欢战争。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人的平均月薪为200第纳尔左右,当时1第纳尔兑换3美元,加上各种补贴,稍微有点本事的人都能拿到1000美元左右;可战后一夜之间第纳尔与美元的比价变成了2000第纳尔换1美元,物价也随之飞涨。目前伊拉克人的工资全算上一般在3万第纳尔左右,政府官员好一点,月薪也就50美元左右,政府只好允许人们干两份工作以解决生计问题。一名工程师抱怨说,他战前每月可以拿到1000美元,可现在每天干两份工作只能拿80美元左右,还要养活5口之家,家里什么电器都买不起,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当年萨达姆曾经提出要让每一个伊拉克人用买一头羊的钱买一辆车。可今天,一头羊顶多换个遥控汽车玩具。一名青年人说,以前夏天在巴格达看不到当地人,伊拉克人都去美国、欧洲度假,如今逃难都没地方去,更别说度假旅游了。
不仅如此,巴格达大街上要饭的有增无减,甚至许多官员对小恩小惠也开始笑而纳之,就是把守烈士墓的共和国卫队士兵也以“门票”为借口要小费。说到收费,伊拉克现在可真厉害,到处都收费要钱。在伊拉克上网费一年高达3000多美元,在萨达姆塔照一张相要1美元,吃一顿饭要拎一口袋的钱,外国人入境时化验艾滋病毒抽一次血要花50美元。
与此同时,巴格达却越来越显得破旧不堪,街上没窗户没门的破车到处都是。7月1日萨达姆总统下令不准破车上路,可刚实行了几天就宣布废止这个命令,原因是车主没钱换新车。年初政府按照战前登记情况给国民按5000美元的补贴价分配一批尼桑车,可买者寥寥无几,大多数登记者纷纷出手转卖指标,原因自然是自己没钱买新车,就借转让之机捞一笔。巴格达的市政建设也毫无起色,从海湾战争结束以来除了新建的总统府、萨达姆礼品馆和清真寺外,基本上见不到新建筑。此外,最头疼的就是看病,由于缺医少药,许多人不治而死。
伊拉克流行美国文化
今年以来,巴格达经常举行反美游行示威,愤怒的人们将布什模样的稻草人烧成灰烬,把美国国旗撕成碎条,把美元踩在地下踏上千万脚还不解气。可到了晚上,电视上全是美国大片,而且多在黄金时段播出。日前,萨达姆长子乌代主管的青年电视台刚刚播放完轰动一时的《蝎子王》,影片大受欢迎。在电影院里美国片子也比埃及片子更叫座。
报纸也不落后,有关布什的任何消息都会马上见报,像布什吃饼干噎昏了过去,布什演讲时小狗不爱听他的话躺在桌子下面睡大觉,布什在世界杯足球赛时因不懂什么是越位而给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写信等等,不管真假都立即出现在大报上。乌代主管的《巴比伦报》则更大胆,美国领导人攻击伊拉克的讲话和消息几乎一字不漏地照登出来。经常是10个版面专门用于报道美国领导人的消息,像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和赖斯等大人物的照片都给该报添了不少彩。
除了政治消息外,伊拉克媒体上文化消息就更是美国好莱坞和百老汇唱主角了。世界杯足球赛时,美国队的比赛电视台场场转播,报纸还赞扬美国队踢得“不错”。在巴格达许多饭店和餐厅里,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是钢琴师必选曲目,巴格达音乐调频台播放的也大多是美国乡村音乐,“美国之音”是出租车司机最好的“伴侣”。街上美国香烟、美国汽车到处都是,就连政府部委刚刚换用的新车也是美国的“雪佛莱”,官员则喜欢抽美国“肯特”烟。伊拉克年年举办国际摄影展,年年都邀请美国艺术家来参加,今年春天伊拉克文化部举办“造型艺术节”时还专门向美国艺术家发出邀请。
面对这些现象,伊拉克主管电影事务的官员解释说:“美国文化也是全人类的,我们当然有权利享用,我们反对邪恶的美国政府,但不反对美国人民,美国文化与美国政府是两回事。”一位导演则说:“美国片子全是暴力、色情和恐怖,人们通过观看美国影视节目,可以看到美国社会的黑暗,这不是极好的揭露吗?”
(史桃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