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大桥就像是他的孩子
——记我省藏援高级工程师陈刚毅之二
央视国际 (2006年04月20日 03:44)
这条路,他不知走过多少次
角笼坝大桥工地,位于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乡,地处横断山脉腹地、澜沧江南北向的红拉山山腰。要抵达那里,必须取道云南,从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县沿滇藏线北进,越过金沙江,伴随澜沧江,再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白马雪山,盘过无数的大山。
接我们进藏的,是西藏交通部门派驻角笼坝大桥工地的藏族司机洛桑。10月14日早晨从香格里拉出发前,他几次提醒我们,沿途山高、路窄、坡陡、弯多、谷深,大家会有恐惧感,但不用担心,他会尽力保证安全。
然而,当越野车在山谷中爬行时,我们感到海拔7000多米的梅里雪山差不多与车窗平行;看到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峭壁在车轮边掠过,大家禁不住手心冒汗。
进入西藏境内,缺氧导致的高原反应愈加强烈,脚下也变成了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砂石路,沿途时有滑落的碎石挡住去路,车速稍快或拐弯时,车轮卷起的砾石坠入万丈深渊,令人心惊。
洛桑虽说是个有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但第一次接陈刚毅进工地时,他的车在拐弯时撞上了一辆大货车,陈刚毅后颈受轻伤。事后,他开车更加小心,还特意在车内挂上哈达,以求平安。
角笼坝大桥就建在这条路最易塌方的地段。为了到工地靠前指挥,这段路,陈刚毅几乎每天都要驱车走一趟,就是患病后,他最多隔一天就往工地跑一次。两年多来,在这段令我们胆战心惊的危险路段,陈刚毅到底走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说不清。
大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
从香格里拉到盐井,只有300多公里路程,我们行驶了整整9个小时。站在山坡迎接我们的陈刚毅,个子不高,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脸像周围的环境一样粗犷,很有男人气。第一眼见到他,怎么也难想像他是个癌症患者。
采访中,陈刚毅不善言谈,可说到完工不久的角笼坝大桥,他滔滔不绝……
“滇藏线旁的角笼坝沟经常塌方,是个“卡脖子”地段,交通部决定投资1.1亿元,援建一座主跨345米的大桥,确保交通畅通。
“我们能接手这样的工程,感到很光荣。因为就单跨来说,它是‘西藏第一跨’;就技术来说,我们采用的预应力岩锚技术,在国内是第一次应用。”
角笼坝大桥施工现场,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按设计方案,要在破碎性、风化性玄武岩上采取隧道锚碇方法建桥,技术上是否可靠?这是一道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如果这个方案不可行,则采用巨型混凝土墩重力式锚碇,那投资要比隧道锚碇高出好多倍。
面对这两种方案,陈刚毅果断提出先进行岩锚模拟试验及单根锚、群锚试验,并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控制。根据反复试验得出的初步结论,陈刚毅决定采用锚碇设计方案,并在锚碇后面增加预应力锚索,最终获得成功。
经过15公里的艰险路程后,我们从住地来到施工现场,只见一座橘红色的大桥映入眼帘,从澜沧江畔向上眺望,仿佛一道彩虹架于两山之间。
由于大桥已于8月通车,施工主力已经撤离,宽阔的桥面上,只有10多名工人在清理杂物,对大桥进行最后的修饰。
陈刚毅带我们分别进入4个50多米深的岩石隧道,“这叫隧道锚。你们看,就是这4个锚塞体,牵引37股平行钢丝,像4只大手把桥面牢牢擎住。”“4个锚塞体,技术上允许有2毫米的定位误差,可我们连0.1毫米的误差也没有!”说到这里,他脸上写满成就感。
“两年多了,看着大桥一天天成型,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望着大桥,陈刚毅眼里充满深情。
对大桥,我们要终身负责
“我们是这座桥的项目法人,要负主要责任、终身责任,不能有任何闪失啊!”这是采访中陈刚毅说得最多的话。“去年做完手术的第二天,陈总从武汉打来电话,说的也是这句话。电话里,他的声音在颤抖,听得出来,那时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大桥项目办工作人员熊颂宝对记者说。“陈总是个随和的人,但在工作上却非常较真。”项目办技术员杨吉红记得,有一次计量数据出了点小误差,陈刚毅严厉批评了他,当时他想不通,差点和陈刚毅吵了起来。
负责工程监理的黄绍国回忆,前年挡土墙施工时,有一段300多立方米的墙面座浆不饱满,陈刚毅发现后立即提出异议,要求他督促施工方全部返工。他对黄绍国说:“我跟你私交没话说,但现在我们是工作关系、合同关系,请你支持我、理解我。”
角笼坝大桥工地海拔3050米,桥的两边都是悬岩陡壁。为了同事们的安全,他要求别人晚上不要上工地,自己却经常去观察塌方情况,及时排除险情。2003年11月的一天晚上,他在工地检查时,几块两三百斤重的石头,突然从100多米高的坡上滚下,深深扎在离他不到3米远的地方。事后,他更是要求大家不要去,可自己却例外。
采访中,陈刚毅自己驾车,带我们翻山越岭,没显出一点病态。但与他打交道最多的施工方负责人朱显辉透露:“陈总毕竟是病人,有时说话没精神,接不上气;以前他烟瘾很大,现在闻到烟味就想吐。”
陈刚毅的办公室里,除了一摞书籍和一台电脑,塞满床头和柜子的是大包大包的药品……(记者 张兴旺 张晓峰通讯员 柯营之)
责编:郭翠潇 来源: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