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调查》十周年 > 正文

浅析《新闻调查》的画面语言特点

央视国际 (2006年04月30日 14:12)

  【内容提要】《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精品栏目。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对这个栏目的画面语言进行分析:画面的真实性;画面的情感性;画面的细节性;画面的影喻性;“超时空”镜头补充拍摄的运用。

  【关 键 词】画面语言 新闻调查

  Try To Analyse The Feature Of 《 News Probe 》′s Appearance Language

  【Summary】《 News Probe 》is an exquisite program of CCTV.This text tries to analyse the appearance language of this program from five aspects:The reliability of appearance;The emotion of appearance;The detail of appearance;The analogy of appearance;The apply of "super timespace" complement take.

  【Key Words】 《 News Probe 》 the appearance language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是指把不同景别,连续活动的图象剪辑组接在一起,形成一句句有视觉形象的特殊语言,用来叙说新闻,反映现实,形象地为观众传递一种确定的信息。这种由一幅幅图象构成的有着生动外表形态和丰富内涵的专业语言,既能体现电视自身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性,还能超越表象,通过组接产生影喻和联想,用于深度报道①。合理运用电视画面更为观众理解和接受,就会感染观众,衬托新闻事实的内涵。它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它新闻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新闻调查》在画面语言上的追求,使节目鲜活、丰富且具有渗透力,能够激发观众的心理参与要求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使之在长达45分钟的收看过程中获得视觉的冲击和情感的参与,让观众通过摄像头到真实的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下面,笔者就从五个方面对《新闻调查》的画面语言进行分析研究。

  (1)画面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 画面真实是电视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电视画面的真实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电视画面形象的真实与否,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感知,影响着新闻的可信度。它是新闻所表现的屏幕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的统一,它不仅要求事件本身的真实,而且要求这种真实能使观众在屏幕上感受得到②。

  在《新闻调查》播出的《透视运城灌溉工程》节目中,运城市提出要建设百万亩灌溉工程,结果只完成了百分之十左右,而完成的这大约十亩还有很多不能用,只是建在路边为了“现场会”的参观。节目并没有用有声语言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进行讲述,而是用了许多真实画面,给观众以直接的视觉刺激,如画面显示记者拨起路边的一个渗灌池边做样子的上水管,水管连着的竟然是一个木棍,而木棍都发芽了,渗灌池根本就是“无源之水”。画面上有的渗灌池里甚至长着一棵苹果树,而县委副书记却说:“树不影响蓄水”。还有一个农民的果园里渗灌设备已经拆除,但是在画面里,他果园的梨树生长却很旺盛。这里真实画面和前面采访对象话语的巨大反差,使观众对运城严重的形式主义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还有在《新闻调查》播出的《“东突”恐怖势力罪行纪实》的这期节目中,在对52路公共汽车遭遇“东突“恐怖分子炸弹袭击进行报道时,采取了纪实资料画面,公共汽车被炸成鱼网一样,到处都是血迹,甚至出现了一具没有腿的尸体。这些真实的画面场景,使观众对“东突”恐怖组织的罪行有了非常直观、非常切身的感受。在让观众亲眼目睹这些画面的基础上,必定产生对这个恐怖组织进行了解的渴求,再引导他们进入新闻背后:“东突”是如何成立的?“东突”是如何进行恐怖训练的?他们还有什么罪行?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犯罪分子下场是怎样的?

  (2)画面的情感性

  情感化因素是事实、记者和受众之间的桥梁,重视电视新闻中的情感,是电视新闻栏目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电视画面深入挖掘客观事实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追求。真实感人的电视新闻画面不但反映事物的本质,还可以拨动观众的情感心弦,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视性。

  《新闻调查》播出的《羊泉村记忆》这期节目中,万爱花、刘面焕等几名50年前遭受侵华日军性暴力侵害的山西妇女,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日本鬼子的野蛮行径。当万爱花老太太叙述到伤心之处,情绪非常激动,这时画面给万爱花老太太一个特写,从她苍老但是坚定的面孔中,我们看到眼泪慢慢渗了出来,老人掏出手绢擦了一下。《新闻调查》的记者董倩此时表现得很得体,也很有涵养,她没有打断老人的情绪,只是伸出手轻轻抚摸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这一段长达40秒的镜头,是画面情感的最有力表现,它是老人和记者的情感交流,也是节目和观众的情感交流,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3)画面的细节性

  电视细节是对客观真实的接近,是对生活丰富性的展示,是使画面更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鲜明持久、生动的电视细节具有夸张的表现力和暗示的感染力,使得电视节目独具魅力,成为人们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用形象的画面细节表现事件、情感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得人物更丰富,事件更生动,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传达相关人物不同的态度,深刻表达报道对象的内心情感,比解说词等文字语言更有感染力。

  《新闻调查》的《车祸发生之后》这一期节目中,用空镜头展示细节就很有含义。首先是大视角低机位的仰拍,让人有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感觉,用来表现死者家属的悲痛感受,然后配以死者之妻子木讷的面部大特写,这个细节画面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面部表情附着符号的准确记录,它传递的感情信息,使人顿生同情。之后画面屋缓缓推上一张放在檐下的旧的空椅子,并在这时配以暗色调,暗示死者家属多次上访受到的冷遇。

  还有《新闻调查》中播出的《寡妇村·走过从前》这期节目,讲的是福建东山岛上因为当年国民党大批抓男丁而使岛上许多有夫之妇成了“活寡妇”。多年之后,“活寡妇”等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妇。终于,一位老妇的丈夫从台湾辗转回到东山。他说他仍记得路,记得岛上那棵大树。此时画面上那棵树出现了,那可是在阔别家乡的亲人心里生根的树啊,这个细节画面一下就让观众体会到了老妇的丈夫多年的思乡思亲之情。而另一位老妇的丈夫在台湾生意失败后疾病缠身,归来一年,溘然而逝,此时的画面从窗前的老妇摇到屋中偌大的空床上,最后镜头定格在一只孤零零的枕头上。这个细节画面体现出了一种孤独和遗憾的情感。创作者借助这些细节画面使主体情感得以介入和表现,有力地渲染、延伸、深化着客观情感③。

  (4)画面的影喻性

  画面的影喻性是指某些画面所具有的一种暗示和强调作用,用来揭示某种含义,一方面是帮助观众理解电视内容,另一方面也提高画面的信息量,有助于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接受效果。

  在新闻调查《青春期性事调查》这期节目中,主要内容是讲青春期的孩子们有关“性”的故事。节目讲述了两个不满18岁的堕胎女孩堕胎的故事,在采访这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伴随着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对话的深入,画面插入了一个可以旋转的小洋娃娃,这个画面具有强烈的影喻意义,既暗示出这些堕胎的女孩本身就是处于花季的无知的孩子,又暗示出象这个洋娃娃一样的一个小生命因为堕胎被扼杀。这样一个短暂的插入镜头,触动的是观众心里的那一根情感之弦,对这些孩子又气又怜,引得观众的共鸣。同样是在这期节目中,在讲到青少年的迅速成长遇到的撞击和迷惑时,镜头适时插入了一个高速过山车和正在上升的电梯的画面,影喻了这种冲击和迷惑的力度,让观众在自然中就对冲击和迷惑的力度有了一种直观的真实认识。

  (5)“超时空”镜头补充拍摄的运用

  所谓“超时空”镜头,在这里主要是指并非情感事件发生的当地、当时实际拍摄的镜头,而是对于曾经已经发生、而又没有捕捉到的镜头,通过后来补充拍摄,仅用于营造某种相关气氛和神韵,使情感获得超越时空的中介,而不用于完整的叙事。简单说,也就是观众可以理解的非欺骗性的“扮演”、“模拟”镜头,以不至于引起对事实的误解为界。在情感的形象体系的构建中,某些“超时空”镜头和现实镜头一样具有表现力。

  在新闻调查《青春期性事调查》这期节目中,当谈到未成年人有性经历的数字后,画面出现了超时空镜头,一群孩子在操场上无忧无虑地玩耍,还有一群孩子在教室里面讨论问题。这些画面无疑都是那些未成年堕胎少女曾经经历的生活,这种对曾经已经发生的生活进行的画面补充拍摄,一方面营造了一种童年的欢快气氛,另一方面也是与堕胎少女现在生活的一种对比,使情感获得超越时空的中介,引得观众们一阵阵心酸。还有,在讲述堕胎少女小青和她男朋友的恋爱过程时,画面采用了一对情侣在路上偎依散步的画面,可以说是对她们以前恋爱的一种超时空的拍摄,让观众既能体会到他们以前恋爱的幸福,又对现在小青的遭遇产生同情和怜悯。

  【参考文献】

  ①《电视新闻画面语言新课题》 周晓华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0期

  ②《关于电视新闻画面真实性的思考》 李瑞海 陈思光

  http://www.hljdaily.com.cn/gb/content/2004-08/26/content_217119.htm

  ③《纪实创作中主体情感的介入和表现》 侯海涛 〈现代传播〉 1999年第3期

  2005级传播学编辑出版专业 S050768 裴常山

责编:王丽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