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王乐义:科技兴农 勇于创新 > 正文

“本色”王乐义:普通而又充满魅力的农民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20日 10:24)

  王乐义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主要还得靠科学技术

  在当代中国农村政策与发展的进程中,有多次影响极为深刻的变革:在体制上,首要的是安徽小岗村农民掀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撬动了建国几十年来农村僵硬的经济体制,引发了全国性的改革浪潮。从技术上说,发源于山东寿光三元朱村,惠泽中国北方大地的种植业绿色革命,使中国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结束了“北方冬季无鲜菜”的历史,而引导这次绿色革命的关键人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个农民就是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他官位不高,但与他小小的村官身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笼罩在他头上的种种美誉:中国果菜产业风云人物、中国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而与这种崇敬相关的,是王乐义16年前掀起的席卷中国北方大地的种植业绿色革命。

  今年64岁的王乐义回忆起16年前的峥嵘岁月仍然感慨颇多。寿光素有种菜传统,但科技含量低,为了能生产出深冬精细菜,王乐义跑了6个省,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蔬菜生产模式,回来后,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对原有的大棚进行了五项技术改革。大棚试验成功后,他就跟乡亲们商量着建冬暖式大棚,可种菜“老把式”们不相信,寒冬腊月在大棚里不烧煤,光晒太阳就能种出来黄瓜,这不是放着好日子不过,明摆着穷折腾吗?报名建大棚时,群众不想跟他担这种风险,只有17个党员干部报了名。而且这些人都是借钱、贷款建棚,一旦试验失败,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村里的困难户。1989年8月13日,三元朱村首批17个大棚破土动工。当年12月24日,该村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就是每公斤20元,卖到春节后还不落价。大棚户们在春节前就把贷款还上了,每棚平均纯收入2.7万元,村里一下子就冒出17个“双万元户”。这个“敢为天下先”的尝试,使三元朱村老百姓震惊了,一场大棚蔬菜绿色革命在这个平凡的北方山村打响了。

  1990年,三元朱村全部上马冬暖式大棚蔬菜,并取得成功,一举成为全国绿色种植的典型。同年,三元朱村种菜经验在寿光全市推广。当年,寿光全市建冬暖式大棚5130个,当年即为农民增收6000多元,寿光因此成为“中国蔬菜之乡”。次年,三元朱村和寿光经验开始在山东全省和北方诸省广为传播,陕西、新疆、内蒙、东三省等地,到处可见三元朱村技术员的传经足迹。

  15年来,三元朱村种菜经验席卷中国北方大地,从而改变了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种植业产业格局,结束了“北方冬季无鲜菜”的历史,解决了我国建国以来黄河以北“吃菜难”的问题,同时也带动了上亿农民靠“绿色”致富。

  王乐义始终占领着蔬菜生产的“制高点”。1992年,三元朱村首次开发成功无公害蔬菜,取得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2001年,三元朱村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同年7月注册了“乐义牌”蔬菜商标;2002年,三元朱村连村发展了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建成有机质、生态型、无土栽培蔬菜基地2000亩,产品都达到了A级和AA级标准。

  经营方式上,改变了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种植模式,采取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设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经检测合格的蔬菜统一使用“乐义”商标。如此一来,蔬菜的质量有了保证,价格也提高了20%,农民受益更多了。现在,“乐义”牌蔬菜出口到美国、德国、俄罗斯、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质量全部达到了国际标准。

  十多年来,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一直在全国农村处于领先位置,但是他们还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04年,该村与美国、德国、以色列、西班牙、荷兰等8个国家的农业专家和科研教学机构合作,在寿光筹办了“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把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来,一个国家在寿光建一个技术示范园区,来此接受培训的农民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学完后,农业部还将为学员颁发农民专家证书,以后在出省或出国交流时,这些农民就不是技术员而是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专家了。

  王乐义创造了绿色奇迹,造福数亿农民,他认为晋中要解决“三农”问题主要还得靠科学技术。邓小平所说的那句话绝对是一条真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路丽华 刘勇 摄)来源:晋中晚报

责编:朱亚菲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