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学院院长室闯进个庄稼汉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20日 09:52)
1979年的一天,山东农学院门口,来了三个风尘仆仆的庄稼汉。
看着三人的打扮,守门人觉得,他们怎么也不像是该进大学校门的人,就拦了下来,说啥也不让进。
其中一个人急了,大声说:“我找院长!”这个人,就是刚刚当上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
王乐义带病上任之初,村里穷得叮当响:两辆破车,10头牲口,固定资产9000元,公共积累2800元。特别是村里的三块埠岭地,占了全村土地的1/5,却是浇不上水的黄沙土,种一葫芦收一瓢,是村里的“包袱地”。支部会上,王乐义下了决心:埠岭一定得治!
收拾这个烂摊子谈何容易。平时倒头就睡的王乐义失眠了,终日愁眉不展,一有空就披着破皮袄、叼支自卷的喇叭烟围着三块埠岭转。
群众见了心疼:“乐义办事太认真,别再让他愁病了,劝劝他吧。”虽然脱贫致富的主意一时还没有,王乐义却萌生出一个想法:出去找个明白人问问。
听说山东农学院专家多,就去那里!王乐义拿定了主意,直奔济南。打听来打听去,才知道农学院不在济南在泰安。好不容易找到,却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还真让王乐义蒙进了院长室,一句“我们是来请教授帮着治穷的”,让校长感动不已,介绍他们认识了林果专家李正之教授。
李教授答应,安排好课就到三元朱村去一趟。几天后,李教授还真到三元朱村来了。那时,交通不便,李教授是下了车又走了几十里才打听着找到三元朱村的。
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测了土壤酸碱度,又带着王乐义等几名村干部到附近的临朐、青州等地参观之后,李教授开出了药方:三块埠岭全部换粮为果,东苹果、西葡萄、南山楂,营造适合果木生长的局部环境。
挖了4万方土,打了两眼89米的深井,吃苦受累王乐义不怕,怕的是村民不理解。李教授推荐的山农大刚刚培育出来的优质速生葡萄苗,村里的老百姓都不认:就这么棵小秧秧,能活才怪呢,还结葡萄?
有风险,党员干部带头种。转过年来,埠岭上的葡萄收获了,户均收入1300元钱。三户的葡萄收入,就能顶上以往埠岭地全部的收入。荒岭成了聚宝盆,三元朱村的百姓乐开了花。
打李正之教授开始,王乐义结下了不少“教授缘”,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等17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上了钩,王乐义在蔬菜种植上的每一点探索,都有专家学者在背后支撑。如今,王乐义自己也成了专家,走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堂,还与许多外国专家同台讲课。他自己办的国际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更是请来五洲四海的专家,培训着五湖四海的群众。
当年被拒之门外的庄稼汉,20年后,作为蔬菜专家被请回山农大讲课。前度刘郎今又来,不变的是王乐义对知识的渴求与尊重。
责编:朱亚菲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