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王乐义:科技兴农 勇于创新 > 正文

农民的“财神”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20日 09:51)

  不论走在乡间阡陌,还是坐到村边地头,乡亲们都不时跟王乐义打着招呼。刚刚查看完新品种的生长情况,王乐义黝黑的脸上绽满笑容:“这几个品种是托人从国外捎来的,试验成功后就在全村推广。”

  自王乐义带领17名党员干部试验冬暖式蔬菜大棚以来,村里的党员干部就成为全村致富的“标杆”。有风险的事,党员干部总是带头承担。回忆起10多年来走过的路,王乐义感慨道:“现在并不需要党员干部去流血牺牲,而是需要我们给乡亲们闯条路、带个头,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王乐义发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不仅让三元朱村走上了富裕之路,也给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民脱贫致富带了个好头。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他曾拖着病残之躯,坐吉普车一年跑了4万多公里,在寿光建起了5130个大棚。年底大棚丰收了,他却累得住进了医院。自1991年起,他从寿光走遍了全省,又走遍山西、吉林、新疆等全国11个省市区,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千家万户。他曾在延安顶着39度的高烧为1000多人连续讲课4个半小时,无偿帮助那里发展起数万亩大棚蔬菜。他曾先后13次远赴边疆,让大棚技术在天山南北落地开花,结束了新疆每年8个月吃外地菜的历史。

  对外地的学习参观者,王乐义总是敞开大门,热情相待。只要在家,他都是亲自到田间地头讲解。天南海北的人都知道“三元朱有位免费教技术的村支书”。对收到的大量信件,王乐义将每封信编上号,认真回复,从不敷衍。

  “王乐义是咱农民的‘财神’”。无论他走到哪里,农民都用最“土”的说法褒奖他。

  绿色领跑者

  尽管各地的大棚菜都已发展起来,但三元朱村却仍然引领着全国大棚蔬菜的潮流。对此,王乐义的回答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991年,他费尽周折在北京农科所找到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1992年,无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开发成功。1995年,寿光形成了以三元朱村为中心的2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这一年,他们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优质蔬菜新闻发布会,建起了寿光到北京的优质蔬菜“绿色通道”。2001年,三元朱村的300亩大棚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放心菜生产基地”,他们的菜摆进了北京的大型超市。

  10多年来,王乐义创新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村里先后同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17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长期聘请9名专家教授做顾问,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开发。气体施肥、立体种植等130多项新技术相继研发成功,太空椒、黑宝石李子等320多个名优菜果品种迅速推广。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王乐义带领全村率先走上了农业产业化之路。他不仅在村里成立了专门搞蔬菜加工、营销的公司,而且注册了“乐义”牌商标,走出了“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全村发展起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有机质生态型无土栽培蔬菜2000亩,产品走俏国内市场及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即将落成的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是王乐义的又一得意之笔。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农民不出国门,就能学到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这里走出去的农民不再是技术员,而是与国际接轨的农业专家。”

  从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到培养“跨国农民”,王乐义堪称绿色领跑者。

责编:朱亚菲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