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生]:专访追求完美的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17日 15:51)
(一)
没有父亲陪伴的十一国庆节,对于只有十三岁的尚霄宇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他知道,现在父亲正在基地陪伴着他的另一个孩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尚志]:
用我们以前研制人员说的话,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很关注它、很挂念它的那种感觉。
(二)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之初就加入到神舟飞船研制队伍中来的尚志,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专业,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时,尚志作为总调度随飞船进入发射场。总调度,其实就是大管家。“神舟”飞船系统复杂,构形复杂,仅电缆网节点就有8万余个,各类元器件十万余支,计算机软件语句达几十万条。一个焊点、一根导线、一支元件、一行语句出了错,就会影响飞船升空、就可能酿成大祸。而且,尤其在“神舟”飞船研制试验阶段,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进度要求紧。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发射之前,总调度一般是用“大字报”的形式,把发射前一天的工作安排张贴出来。但是随着发射日期的一天天临近,尚志觉得仅靠人盯人的管理模式是远不能适应工程的要求,要从改革管理办法和运行体系入手,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飞船队伍。
于是,他立即带领调度组连夜编制发射工作程序、安排好发射前每项工作,编制出《神舟一号发射场-8小时工作程序》,从而确保了发射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发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份工作流程也成为此后卫星、飞船发射现场组织的基础和范本。
[尚志]:
我们在进舱之前,一个是文件规定,我们用几个螺钉、几个螺帽,然后在设备进舱之前,我们的检验人员要把螺钉、螺帽数好,带进去的一些工具要登记好,如果出来的时候,确保每一个都装到位,然后把工具都带出来,靠表格、工具进行检查。
实践使尚志深深地体会到,干工作没有标准不行,对项目没有管理计划不行,对产品没有质量要求不行。十余年来,他主持和参与编定了一大批系统管理文件,形成了“神舟”飞船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每逢船内工作和复查,他都要求工作人员把仪表板各种开关设置、处于什么位置,各种插件联接如何确认等列出一个详细的明细表。在制定各类质量管理文件时,如果他看到“基本符合要求,基本可行”这类带有歧义性和含糊不确定的语句,他很难让你通过。
[记者]:
你觉得你的性格就是这样,还是在以往的生活当中,带给你的一种变化?
[尚志]:
载人航天这个系统决定了,我们要追求完美、追究到位,才能保证确实每项工作都能做到位,这个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确实很难,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审美观,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不一样,有些人觉得好像工作完成了,但是我们系统要求一定要眼见为实,把一个指标参数确实都做到位。
(三)
尚志对完美的追求,不仅营造了飞船队伍特有的文化,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中国航天工程规范化领域的空白。但是,在载人飞船的研制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许多新的难题。
在一次返回舱综合空投试验中,一架银白色的大型运输机将模拟飞船返回舱从高空抛下,只见返回舱上五彩缤纷的伞花绽放在蓝天白云间。随着“咚”的一声闷响,顿时“硝烟弥漫”,黄沙四起。围在四周的技术人员立即靠近从天而降的飞船,并迫不及待地按照程序打开返回舱的舱门。因为,这次试验的目的就是测试返回舱内的气体是否达标。
就在舱门开启的瞬间,一股刺鼻的白烟也从舱中冒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觉。经检测,机舱里充满了一氧化碳,有害气体严重超标。这对未来升空的航天员将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航天员生命。紧急关头,尚志和飞船副总设计师张柏楠冒雪连夜赶赴现场了解情况。
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事业,航天员的安全永远是不变的第一法则。不知用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经过多少次的试验验证,尚志和他的同事们最终将舱内有害气体的含量降到了原来的百分之一,达到安全范围。当他看到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的那一瞬间,终于放心地舒了一口气。
[尚志]:
每当做一次实验成功了,或者预想困难的问题解决了,这种成就感我觉得很容易能得到一种满足,觉得自己在里面能发挥一些作用,这种成就感比较强,所以风险也很大,也富有挑战性。
(四)
也许正是东北人的性格赋予了尚志这种不怕挑战,逆风而上的精神。而尚志迎接挑战的精神也注定了他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人。
2005年年初,在神六发射之前,又有一个新的挑战摆到了尚志的面前。在这次飞行中,航天员将会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活动。这样一来,返回舱舱门的密封行和安全性就成了尚志最揪心、最难的一件事。
在那些攻关的日子里,尚志常常彻夜难眠,有时候刚躺下就爬起来,又在自己的书桌上写着什么,记着什么。
[记者]:
神六一共上天以后,一共有五天的时间,哪一段你觉得是最挂心的一段,这段时间我必须盯在显示屏上看?
[尚志]: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第69圈以后,航天员回返回舱,73圈左右返回舱门要关闭,航天员要回来。因为整个飞行过程中,航天员所有的项目即使不操作,我也是非常有保证的,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唯一舱门这件事情是需要航天员独立的完成的,把舱门要关闭,而且要进行检漏,确保返回舱舱门不漏,这样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的时候,才能保证返回舱不卸压,保证航天员的生存环境,这是我们最揪心,最难的一件事。
为了保证舱门关闭严密,他们进行了各种状态下的1000多次试验。
我们今年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方面我们系统把包括舱门密封圈的选用,舱门的密封间隙,这些仔细的每一个尺寸都进行核对,选择不同的人,原来航天员一定要经过训练才能关舱门,我们现在选择五个不同的人,分别到上面关舱门,这样保证成功,这时候才觉得可信。
(五)
尚志无论是负责指挥调度,还是当飞控试验队队长;无论是干飞船处处长,还是任飞船总指挥,工作至上是尚志的第一准则。尚志的妻子也非常明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总指挥的担子有多重。她总是克制自己给丈夫打电话,而是用发短信的方式悄悄地提醒他要注意身体。
就在今年五月份,尚志出征前的一次例行体检中,CT报告的结果显示尚志可能患有血管瘤。但是,当时尚志早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满脑子装的是基地的飞船,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他甚至轻描淡写地对妻子说:“没事,血管瘤很多人都有。”
尚志就这样把他的青春和梦想都写在了浩瀚的太空,而无怨无悔。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听到航天员对飞船的肯定更能让自己开心了。
[尚志]:
我们三组航天员分别进去以后,现在我们基本了解了一下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主要是我们在北京工作做得非常透,在北京是十名五组航天员都进舱过,在我们临出发之前,那十名航天又去进行了舱门体验,多次包括每个专项训练,航天员和我们交流的很多,对他们改进的意见,我们都加以改进,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的,所以他们整个现在试验觉得效果不错。
尚志坚定的眼神中传达出的是一个航天人的自信。
责编:薛蓝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