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典中国·重点工程 > 正文

南水北调将迎来建设高潮 已完成投资28.43亿元

央视国际 (2005年09月25日 18:42)

  人民日报消息:

  记者 赵永平

  编者按:50年论证,50年建设,南水北调,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将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构建起“四横三纵”的大水网,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这一举世瞩目的重要战略工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成世界一流工程”的要求。南水北调建设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到理念创新,挑战一个个新课题,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随着东、中线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建设者们正以科学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开拓工程建设的新局面,谱写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新篇章。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一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宏伟设想,经过了50多年的勘测、规划、论证,终于在2002年12月27日付诸实施。

  日前,南水北调工程传来捷报:东线一期、中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质量总体良好。截至8月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43亿元,占在建项目总投资的43%。东线首批开工建设的江苏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山东济平干渠工程基本完工。

  管理创新

  确保工程顺利建设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介绍,与传统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调工程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项目多样性,仅中线工程就有1000多个各类建筑;管理开拓性,既要公益性,又要有经营性;区域差异性;技术挑战性;效益综合性,要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要实现工程建设和运营效益最大化、投资最节省,首要的是管理创新。面对诸多的特殊性,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建设成立4个项目法人,采用项目法人直接管理、代建制和委托制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5438万立方米,占在建项目总土石方量的80%;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77万立方米,占在建项目混凝土总量的41%。随着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全面加速,南水北调标志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中线穿黄工程近期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即将迎来建设高潮。

  技术创新

  打造世界一流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软科学与硬技术是世界级的,是水利学科与多个边缘学科联合研究的前沿领域。面对一个个技术难题,科技人员不断创新,一项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需要。

  “质量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技术创新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局长张野说,中线一期平均年调水95亿立方米,这对全线水力调度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

  技术创新也是生产力。山东南水北调建管局局长耿福明介绍,济平干渠工程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因地质原因,渠道渗漏非常严重,渠首引水50立方米/秒时,末段流量仅为13.8立方米/秒。为此,科技人员反复比选、实验,研究出全断面现浇高性能砼面板等七种衬砌结构型式,其中两种为国内首创,最终使末段流量达到49立方米/秒,减少渗漏96%左右。

  得益于一项项技术支撑,目前南水北调在建工程质量总体良好,中线各工程项目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88%以上,东线各工程项目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72.1%以上。

  理念创新

  造福人民的生态工程

  南水北调能否成为一项生态工程,治理污染是关键。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先三后”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的治污工程体系。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治污攻坚已经全面展开。江苏省关停了14个2万吨以下草浆化学制浆生产线;山东省重拳出击,关闭沿线40个2万吨以下造纸企业草浆生产线、8个5万吨以下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草浆生产线和所有5000吨以下酒精生产线;陕西、湖北和河南三省共关闭了黄姜加工企业近70家……

  沿线各级政府治污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打造东线“清水廊道”、保护中线“一库清水”目标的实现,南水北调将成为造福人民的生态工程。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9日 第二版)

责编:王丽华 来源:人民日报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