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依靠外国公司“交钥匙”
央视国际 (2005年09月05日 15:03)
CCTV.com综合消息(记者 马芳):
退居二线后,侯祥麟依然闲不住。在中石化总公司成立前,总经理陈锦华曾找他商量,成立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事宜。侯祥麟推荐了很多专家,在石化总公司成立的同时,这个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便宣告成立了,侯祥麟成为首席顾问。随后,又负责起委员会的技术组工作。
80年代,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大幅度增加了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自然可喜。但是侯祥麟说他是喜忧参半。因为引进对于提高我国科研的起点和自力更生能力,却助益不大。尤其是当时引进的重点是成套装置、生产线、单机等硬件,购买专利、技术等软件的比例很小。当时流行“交钥匙”,就是国内将所需的成套设备承包给国外公司,让国外公司交整套装置。侯祥麟认为“交钥匙”很不划算,自己花了钱,却被外国人拿走了技术,一些国外的工程公司都是通过承包中国的项目而学习的。所以他多次建议,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工程公司搞起来。在推动国产化的过程中,他主张自己来搞,力争不引进,尤其不搞成套设备引进。
就这样,技术组在侯祥麟的带领下,踏踏实实地做成了几件大事。他主抓了石化工业设备的国产化和创新技术的开发,在国内建成了示范性乙烯裂解炉,并最终获得成功;还建成了重油的高压加氢裂化这一重大设备。
蒸汽裂解制取乙烯是传统生产工艺,在世界上一直没有被成功地突破,革新这种传统工艺就成了侯祥麟一个的夙愿。经过反复比较和研究,侯祥麟提出用流化床方法裂解重质原料油生产烯烃,得到支持后,工艺研究和催化剂试制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取得成功,接着小型工业试验也取得成功,就这样,中国独创了“催化裂解”工艺技术。该技术还出口到了泰国,成为中国第一套出口的炼油成套技术。
1990年,催化裂解成功地进行工业化试验后,引起世界科技界和石油化工界的重视,很快在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批准了专利。还先后获得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国家发明一等奖等。
在侯祥麟的带领下,技术组每年都要开会研究石化科技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侯祥麟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重要、宝贵的建议。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以生产为中心的时期,侯祥麟却早早建议石化总公司建加油站,拓宽销售渠道。有人提出我们要跟外国的大石油公司论仲伯比高低,侯祥麟就提出要以科技、设计、生产三个指标,来与外国公司做较量。他的远见给中国石油工业带来很多启示。
责编:马芳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