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盛开在羌塘草原的“那扎”花
——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祁爱群同志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1日 08:28)
CCTV.com消息(记者郭翠潇报道):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得像藏北牧民的女儿,像年轻干部的大姐姐;
她是一个认真的人,做每一件事情都一丝不苟,人事年报背面被丈夫不小心沾上一滴水,她都要嗔怪;
她是一个讲原则的人,组织纪律不容任何人亵渎;
她是一个爱奉献的人,周围的干部群众总能得到她无私的关心与帮助;
她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人,经历了四次无悔的人生选择,在西藏海拔最高、最艰苦的那曲地区一呆就是19年,最终献身这片热土;
她是一个女人,但为了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她将漂亮衣服压在箱底,将爱美之心深藏;
班戈的同事们把她比作羌塘草原上的“那扎”花,深深扎根、朴实坚韧……
2003年12月13日,一个周六,一个寒冷的羌塘草原的冬日,对于班戈县委组织部部长祁爱群同志来说,每年这个时候是工作最忙的时节。早上起来,她用暖瓶里的热水烫开冻上的牙膏,简单洗漱完毕,就开始准备11点即将在县政府招待所由她主持召开的2003年度班戈县国家公务员考核会议了。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核是干部职工们关注的一件大事,在连续紧张工作了4个多小时后,她突然觉得胸口发闷,想出去透透气,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祁爱群同志突发大面积脑溢血,晕倒了。在场的同志立即将她送往县医院抢救。
“祁部长,你怎么样啊?”被立即叫到医院的县卫生局局长格桑达吉轻声问她。
“我没事,没事……”只有这片刻神志清醒的她用微弱的声音回答。病情恶化得很快,直至当晚22点25分与世长辞,这位和蔼可亲,常与干部群众谈心的组织部长再没留下一句话。
县里这个简陋的医院是祁部长生前常来的地方,医生们总能看到她提着水果来看望生病的同志。然而县上的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这次是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祁部长到班戈县工作三年来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因为自己的疾病来到县医院……
“有那么多一代又一代的干部长期工作在这里,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呢?”
祁爱群同志生前最后工作的地方——班戈县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西部,“班戈”是个美丽的名字,藏语意思为“吉祥保护神”。然而这里却是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平均海拔4745米,没有一棵树,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即使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城,每天也只有2小时的供电,吃水要到十几米深的井中挑。
2000年,祁爱群还是那曲地区畜牧局政工科科长的时候,那曲地委分管组织工作的李清波副书记找她谈话,地区党委要将她调到班戈县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这是祁爱群面临人生道路的一次重大选择和考验。
这之前,祁爱群曾经面临过3次重要的人生选择。她是老西藏的第二代,1980年,当她正在林芝农牧学院上大学时,父亲内调回上海,而此时的她已经爱上了西藏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坚决要留在这里,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将女儿只身留在这里,带着其他家人回了上海。1984年7月,作为优秀毕业生毕业的祁爱群又婉言谢绝了学校领导动员其留校工作的好意,从西藏的江南——林芝到西藏最艰苦的地方——那曲工作,成为那曲地区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教师。她说自己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那里的人民更需要她。1988 年,她的母校再次动员她回校任教,就在这时,组织决定调她到地区畜牧局工作,而祁爱群毅然选择了后者,她已经对羌塘草原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正如一首羌塘古歌唱的那样:“辽阔的羌塘草原呵,你不熟悉它的时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
但是,面对这次选择她产生了一丝犹豫。已经在那曲这个高海拔地区工作了16年的她,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了,皮肤粗糙,嘴唇发紫,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的高原疾病全都缠上了她。而班戈的海拔比那曲镇还要高200米!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又要与丈夫分居两地,不能尽妻子的责任,她问李清波副书记:“能不能不提拔,还让我留在地区工作?”当李书记把到班戈县工作的重要性,县里组织人事工作的现状,以及班戈县要加快发展的要求讲完后,她就义无反顾服从组织了的安排,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干好!”
她是改革开放后,那曲地区派往西部的第一位县级汉族妇女干部。
这年11月中旬,祁爱群按时去班戈报到,一路同行的是在那曲地区畜牧局共事了18年被调任尼玛县县长的布玛,她担忧地问祁爱群:“班戈气候这么差,这么艰苦,你一个来自大上海的女同志,能坚持得下去吗?”祁爱群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有那么多一代又一代的干部长期工作在这里,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呢?”
班戈气候的恶劣程度与县组织部工作的繁忙程度似乎超出了她的想象,对她的带病的身体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到班戈的第三天她就开始流鼻血,早上洗脸的时候流、午休的时候也流,自此以后,流鼻血成了常事,脸盆里的水总是被染得红红的。同事们看见了,心疼她,她却总是微微一笑说:“这是高山反应,问题不大。”
刚到班戈,她住的是机关地势最高、风最大、最冷的地方。时值冬季,临睡前在杯子里倒上滚烫的开水,第二天早上就全冻成了硬邦邦的冰块。跟她住同一排房的县委副书记夏锋不忍看她一个女同志住在条件这么差的房子,说:“我还是安排你跟别的同志换一下吧?”但她却笑着说:“没事儿,挺好,不麻烦别的同志。”
然而,时任县党委书记的帕巴群增却见过她的眼泪,县里的其他几位同志也曾见过她掉泪,那是她到班戈不久的时候,但她从未说什么,一直坚持着……
此时,她心中所系的不是她身体的健康状况,而是临来时李清波书记跟她说过的,如今摆在眼前的班戈县组织人事工作的现状,这里有太多问题亟待解决,它们关系到全县的发展与稳定。
“干部成长的规律是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不成才。现在年轻干部后备力量缺乏,我们能不能再发现一些?”
祁爱群受命担任班戈县组织部部长的时候正是班戈县的干部思想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自治区要求各县对聘用干部逐渐解聘,通过考试招录一批转为国家正式干部。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班戈县委就开始酝酿干部解聘的事情,2000年初,班戈县解聘了40多位干部,每人一次性只给了1000多块钱的补助,由于解聘幅度过大,方法不得当,造成了干部情绪极不稳定。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又很脆弱,乡镇干部基本不发挥作用。祁爱群肩头挑的是一副重担子。
要解决解聘干部目前存在的棘手而敏感的问题,同时又要依照自治区的政策推进解聘干部的工作,三年间祁爱群同志和其他县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乡镇,同被解聘干部一一谈话,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她依照自治区110号文件,多次奔走,兑现了县里103名解聘干部共117万元的生活补助费,做到了无一人遗漏、无一人少发、无一人提意见。这一举措解决了解聘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了人心。
祁爱群看到班戈县基层组织存在着干部队伍老化、年轻干部后备力量缺乏的问题。她跟县委领导反映说:“干部成长的规律是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不成才。现在年轻干部后备力量缺乏,我们能不能再发现一些?”为优化班戈县干部队伍结构,她带领组织部的同志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协助县委大刀阔斧地提拔了13位有知识、思想活跃的年轻干部担当乡镇重要领导职务,当时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原来一批年龄大、身体弱、文化低而需要退出主要领导岗位的干部,她逐个了解,全面掌握情况,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以关心爱护,合理安排其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作用。在现存的35名的聘用干部中,她又重点培养了9名年轻干部,如今他们已顺利通过地区组织的交叉检查和自治区统一的考试,跨入了国家公务员的行列,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县里干部和群众的赞赏。
现任县教体局局长的桑珠就是这9名干部之一,他原来是中学的副校长,2002年10月经祁爱群考察推荐提拔为县委办副主任,2004年7月担任教体局局长,他担任局长后,全县的入学率从50%多提高到了90%多,普六也验收了。
基层干部嘎玛加层也是这其中表现突出的一名,2002年由祁爱群同志考察推荐,县委决定将他从一个中学教师提拔为马前乡副乡长主持工作,在他的带动下,马前乡从一个让干部们比较棘手的乡,变成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的第一名。
她同样重视对组织部内部年轻干部的培养,在她来之前,组织部没有一个人精通组织人事工作的业务知识,大到干部考察、小到工资报表,她总是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业务,使他们迅速成长。现任人事局副局长的吉卓深情回忆道:“她就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年轻人的成长,她曾经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你们还年轻,学什么东西都快,要多学习,对组织人事工作业务要精通,对微机这些现代办公用具一定要会用,要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这对你们今后的成长进步是有好处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县委组织部的工作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02年,组织部在深入乡镇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充实和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政策措施的研究》获得那曲地区调研成果一等奖。2003年,荣获地区组织人事年报统计工作一等奖和县里“先进单位”荣誉。而祁爱群本人也连续两年被县里评为优秀公务员。
提起公务员年度考核,这可是全县干部职工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往年总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上午考核结果公布上墙,中午便有人在上面画红叉叉,或者将其撕得面目全非,甚至写小字报表示异议。祁爱群同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考核结果的认可度,2001年,她大胆革新公务员考核办法,将原来由县级领导组成的考核小组通过看上报材料自上而下的考评,改为自下而上的考评,让一般干部给科级干部打分、科级干部给县级干部打分,增加了透明度,从此后,公布的考核结果榜单上的红叉叉就几乎没有了。
三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看到班戈县的组织人事工作已有起色,县直和乡镇的新老干部们都齐心协力抓工作、搞建设,祁爱群心底吹过一丝温馨的风……
“拿组织纪律做人情,我不愿做,也不能做!”
祁爱群是县委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可谓是位高权重。在这个职位上,搞以权谋私的机会很多,可她就是一本正经按原则办事,廉洁奉公,一身正气!
在这一点上,被祁爱群同志重用的年轻干部、县教体局局长桑珠便有切身的体会:“2003年底,正是班戈县干部调整力度最大的时候,当时聘用干部解聘的特别多,很多科级干部退休了,好多职位空着,这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当时我也曾想过给她送礼,但听别人说,你本来有能力,一旦做了这样的事情你便永远不会被重用。当我2004年7月被任命为教体局局长时我感到很意外,虽然那时候祁部长已经去世了,但干部提拔任命前的工作都是祁部长完成的。”
县上一位年轻的同志想调到较好的地方工作,给祁爱群送了一些东西,被她婉言谢绝,并开导这位同志说:“你到哪里工作,干什么工作,要通过正常的组织渠道,要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去争取,我个人说了不算。”正当这位同志思忖着是不是自己的“礼”不够大,“后台”不够硬,祁爱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折服了他。不久,一位领导的爱人因工作表现太差,在进行年度考核时,祁爱群照样不留情面,给了她一个“不称职”的评价!
她廉洁奉公,不但不收不该收的,而且连该收的也不收!她经常下乡考察,2002年至2003年该报销的差旅费补助费有近5000元,会计催她报销,她却说:“算了,县里财政这么紧张,我就不报了。”
她坚持原则,不容任何人违反组织纪律。有两名同志到地区出差,事情办完后,仍然在地区滞留,祁部长知道后,为严肃组织纪律,要对这两名同志进行处理,这时有人劝她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得罪人呢?”祁爱群听了,严肃地说:“拿组织纪律做人情,我不愿做,也不能做!他们违反了纪律,不对他们进行处理,把组织纪律放到什么位置?我照章办事,不怕得罪什么人!”后来,这两同志不但被扣了超假期间的工资,还受到了通报批评。
祁爱群的确不怕得罪人,甚至不怕得罪自己的“恩人”。当她还在那曲地区畜牧局(现农牧局)政工科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搞工资普调,恰巧她在休假,别的同志误把当时畜牧局局长刘巨元爱人的工资多调了半级,大约50多块钱。她回来后发现了,没有征求局长任何意见就把多调的半级工资拿下去了,虽然刘局长是她的顶头上司,也是一手把她培养为政工科科长的人,还是她丈夫的老乡。她仍然决然地说:“这是不合理的,就是局长也不行!”
然而对于真正有困难,需要调换工作的同志,祁爱群基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他们的情况,主动帮助他们。原班戈县民政局干部张旋坤由于高寒缺氧,2000年被诊断患有高原性心脏病,很难在班戈这个高海拔地区继续工作下去。祁爱群多次专门走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2003年,经过组织上的协调,张旋坤顺利调到低海拔、气候较好的林芝地区波密县工作,身体恢复了健康。
在班戈工作期间,由于健康状况被祁爱群努力调往气候较好地区的同志不止张旋坤一个,可是她自己的身体也很不好,每天随身携带着降压药,但她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调换工作的要求。
“不行!您得给我个任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尽到义务!”
1997年冬至1998年春,那曲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雪灾,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部分群众缺粮、缺衣、缺燃料。全国人民捐献的各种抗灾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那区地区畜牧局院内。
祁爱群当时正在畜牧局工作,看着牧民群众遭受这么大的灾难,她坐不住了,主动向主持畜牧局工作兼抗灾办主任杜沛臻请命到第一线去。考虑到祁爱群是个女同志,身体又不好,单位年终公务员考核工作也要正常进行,杜沛臻拒绝了她。她又提出利用星期天与司机罗太同志一起前往聂荣灾区抢送抗救灾物资。此时,祁爱群的丈夫袁勇已经被抽到抗灾办超负荷工作,杜沛臻说:“你一走,袁勇同志连饭也吃不上了,不行,你不能去!”她急了:“不行,老杜,您得给我个任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尽到义务!”
当时抢运到那曲的大量抗救灾物资中有部分作为燃料的旧报纸、书籍和饲料堆放在畜牧局院内,为了防止小孩、过往人员及别有用心的人点燃,需要有个人看护,她主动请缨,要求晚上、中午时看守这些物资,以防失火。那年那曲的冬天晚上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祁爱群晚上不停地出来打着手电筒查看救灾物资,连续5个晚上,每天都坚持到半夜两三点钟。直到这些救灾物资丝毫无损地被分送到灾区后,她才肯休息,而此时她的脚上已经生了冻疮……
畜牧局同事们不由得想起1994年巴青县发生特大雪灾,那时祁爱群同志负责在那曲和巴青之间的抗救灾物资的运输工作。装卸抗灾物资使她的十指经常被磨破出血,寒冷的天气又让她的手指红肿不堪,她同样的是不畏艰难,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祁爱群日常工作生活点滴
方便面是她最亲密的伙伴
在西藏,越是基层的组织部工作范围就越大,县一级的组织部包含老干局、人事局、编制办、扶贫办,大到考核干部,小到看望生病的同志,无一不需组织部长过问,遇到机构组织调整和制作人事年报,便忙得不可开交。
县上的干部们回忆起祁爱群,提及最多的细节就是她经常因工作太忙而错过饭时,不得不以方便面充饥。县上有个四川的汉族人开的小卖部,祁爱群经常光顾那里,买得最多的就是方便面,下乡前总要买上几箱,平时也买,店主问她:“你不下乡也吃方便面啊?”她笑笑说:“唉!错过吃饭的点儿了!”
难道她不知道经常这样吃对身体不好吗?
2003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中午,还有一个多小时就上班了,刚分配来不久的毕业生惠雪莉拿着方便面在路上走,正好碰到她,她说:“这样吃对身体特别不好。今天中午我有时间,不是很忙,来,我来教你做饭,这样经常自己做饭吃,对身体也有好处。”
“我们去市场买了菜瓜,然后她就到我宿舍教我做饭,她一边讲一边做,告诉我说‘要放差不多这么多水,米饭蒸出来才不稀不硬,一般撒气后蒸上15分钟就好了。’她还切了菜炒了菜,饭菜做得不多,她说吃剩饭不好。等饭做好了,我说,祁部长一块吃吧,她说还有事情,连水也没喝,就急匆匆地走了。”惠雪莉回忆到这里时眼睛湿润了。
身边的人总是意外地得到她的温暖
班戈县组织部的文秘何文辉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2003年底,祁部长去世前不久的一天,因为年底工作比较多,我加班加点把那天的工作干完了之后回到家,晚上9点多种手机响了,一看来电显示是祁部长打来的,以为祁部长又要给我派活,因为感冒了身体很不舒服,想躲过这“一劫”就没接电话。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听见有人敲门,我想这么晚了是谁还打扰我休息,是不是又是祁部长给我安排活儿,就没开门。那人不断的敲门,我极不情愿地起来开门,开门一看是祁部长!我当时特别的难受,因为她手里拿着一些水果和两包治感冒的药,我感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她问我:“你还能行吗?你累了吧?”这句简单的话,让我心里充满了温暖。
不论何时何地,祁爱群心里总是惦念着县上的年轻干部们。2002年春节她回家探亲时,丈夫买了两只活鸡为她改善生活,她说:“唉呀!县上的小伙子们太可怜了!连只新鲜鸡都吃不上。”只吃了半只,把剩下的一只半带回送给了几位单身的机关干部。
祁爱群是个富有爱心的善良女性,早在1988年她外出乘车,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先生,因脚患病失去知觉不能走路,她就张罗人把老人送进旅店,将他的双脚抱在胸前为他暖脚,从凌晨3点一直暖到7点,老人非常感动,而她却说我和你女儿年龄差不多,照顾您是应该的。
跟班戈老人学的第一句藏语是“你有什么困难没有?”
祁爱群非常关心牧民的生活,下乡的时候总是愿意主动跟牧民搭话,但在交流过程中有语言障碍,当时她心急如焚,说:“在牧区工作,作为汉族干部,必须把藏语过关,尤其是日常用语必须要学好”。69岁的普保镇人老人赞扎是原县人大主任,经常到县组织部来。祁爱群常向她问牧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2003年夏天,祁爱群同志跟到组织部来的赞扎老人请求教她两句藏语,第一句是“你有什么困难没有?”,第二句是“请你等一下,我听不太懂,我找个翻译。”她将这两句话反复背诵,牢记于心。
祁爱群总是心系有困难的藏族百姓,普保镇的藏族“阿佳啦”白玛拉姆是祁爱群结对帮扶对象。这个5口之家原先靠她丈夫的工资维持生活,后来遭受了一场雪灾,丈夫又去世了,家里从此变得特别贫困。原先家里只有20只绵羊,一年卖羊毛收入20元钱。祁部长发动组宣干部送了她75只绵羊,成功地实现了“造血式”扶贫,现在每年的现金收入达到了400元。而奶酪、酸奶等畜产品比过去多得多。“过去我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祁部长生前来过我家三四次,曾经跟我说:‘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我不在就找组织部的其他干部。’我现在生活好了,可是她却去世了,我无以回报。” 白玛拉姆一说到祁部长就禁不住泪流满面,她一直把祁部长的遗像用洁白的哈达包裹着供在家里,看一次就哭一次……
结 语
祁爱群是千万个西藏干部的一员,她是藏北人民的好女儿。她以自己的言行实践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她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爱她和她热爱的藏北人民,她给那里的人们留下的是永存的记忆、心中的丰碑。
藏北人民永远记得2003年12月13日这一天。
在祁爱群同志弥留之际,老政协主席嘎玛益西老人在病床前守了6个多小时,苦苦等待她的醒来,舍不得离开……
在祁爱群同志逝世的噩耗传出的时候,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组织部的吉卓抱着祁部长已经冰冷的腿失声痛哭……
丈夫袁勇连夜从拉萨赶来也没能见上妻子最后一面,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用自己额头贴贴她的额头,已经冰冷了,摸摸她的手,已经僵硬了。他耳边响起几日前妻子给他的承诺:“年底事情多,元旦我不回来了,争取春节早点儿回来,咱们好好过个年!”泪如雨下。
班戈的藏族老人们为她整整念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经,用藏族特有的方式缅怀这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当时在内地休养的班戈县援藏干部李一超副县长闻讯后后悔万分。2003年10月,班戈县对口支援单位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安排县里的部分同志去上海进行为期15天的考察培训。李一超想让祁爱群去,想让她到内地休养一下,也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和女儿。但祁爱群的态度特别坚决,说:“我现在工作正忙,还是忙完了工作再回家过年。我回上海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而我们的藏族干部很多都没有去过上海,还是把这个机会让给他们吧。”她无私地把名额让给了别人。李一超痛心地说:当时如果我再坚持一下,让她去,也许她就不会这样。
再过一个月就是她41岁的生日了,再过一个月地委就要讨论研究将她调到地区工作了,但生命却不肯眷顾她多一个月的时间。
至今调祁爱群去班戈的李清波书记谈及她时仍不免动容:“我感到很内疚,没有把她及时调回地区来。她是一个可塑的女干部,可惜去得太早了。当时组织上把她调到班戈县工作,一是因为她工作泼辣,在畜牧局任政工科科长时,管理范围比较全面,培养干部时思路开阔,用人比较得当。二是她公道正派,能够按照党的干部原则识人用人,没有偏见。三是认真,作为女同志,能够舍“小家”为“大家”,她凭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总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此外,她是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对班戈这个纯牧业县的经济发展会考虑得全面一些。”
祁爱群同志没有辜负党组织对她的期望。如今班戈县组织人事工作正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她培养的年轻干部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像她一样无私地奉献着、奋斗着。在班戈的三年里,她用一言一行为人们刻画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她留给人们的一切只是朴实无华,真诚坦荡。
责编:郭翠潇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