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新闻频道 > 一年又一年·回家 > 今年春节不回家 > 正文

台湾省的春节习俗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21日 11:22)

  台湾省把过春节看得较为隆重,人们无论离家多远,都希望赶回家与亲人团园。

  台湾民间流传着一首「新年歌」,将正月间的行事以歌谣方式逐日记载下来,内容如下: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

  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

  初七七元,初八完,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

  十一请子婿,

  十二查某子返来拜,

  十三食暗糜配芥菜,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暝,

  十六折灯棚。

  初一元旦,事先就要依据干支找出当年「开正」的时刻。「开正」的时刻通常很早,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岁,一等时刻到来,就燃放鞭炮,在神佛前摆上各色「甜料」,如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全家老幼一同祀神、祭祖,迎接新年的到来。

  为了求取新春的吉利,旧时在台湾也有若干的禁忌要遵守,例如:忌煎粿,为恐将年粿煎焦(台语的「焦」字音同赤贫之「赤」字)。忌打破碗盘,若不慎打破,则以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蒸年糕时禁用白糖(白色代表丧事),改用红糖。又忌元旦食粥。据说只要元旦吃粥,这一年中出门一定会遇到坏天气。并忌午睡、男子午睡则田垄必垮,女子午睡则土灶必崩。但由于生活型态的改变,许多的禁忌已逐渐被人忽略了。

  俗传已嫁的女儿若在正月初一归宁,会使娘家变穷,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台湾称为「作客」、「返外家(娘家)」。作媳妇的一大早就要准备便当,偕同婿、子女回娘家。古时候的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归宁,所以初二回娘家时多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返外家」也不得空手,多半要准备一些礼物,称为「伴手」或「等路」。娘家兄弟有子女的,也要赠送红包。女儿带回的外孙,则由外家赠送鸡腿,或用红绒绳系古钱,挂在外孙的颈上,称为「结衫带」,这些古俗也早已被红包所取代。

  正月初三,俗称「赤狗日」,俗信此日不宜外出、宴客。若犯此禁忌,则终生赤贫。所以经过了初一、初二两天的忙碌后,大家在初三都会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这一天则在家中赌博取乐。不过,工商业社会的步调已不及以往的悠闲,许多的公司商号都在初四就开工了。所以民间尽管有「赤狗日」的禁忌,许多人还是会把握这最后一天的假期外出踏青。

  旧时的习俗,正月出行经过桥梁,隧道时都要祭桥神,事先准备香及金纸,到桥头焚香烧金,祈求桥神保佑出行平安。也有人仅烧香,再将金纸系上红绒线,放在桥头,俗称「压金」。今人祭桥神则只是摇下车窗,将金纸丢在桥上,随即呼啸而去,早就失去了那一份恭谨之心。

  正月初三又是俗传「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以后,各家各户都要提早熄灯就寝,并在家中各处撒盐、米,称为「老鼠分钱」。

  初四接神,去年腊月廿四日升天奏报的诸神都在初四那天回转人间。因此要准备牲醴、香烛纸马迎接诸神下降。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接神一般都在午后举行。由于要准备接神的供品,饭菜特别丰盛,所以才说「初四顿顿饱」。

  初五隔开,表示新正暂告一段落。各商家已正式开张,回复正常营业。初六挹肥,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初七人日,在台湾并无庆祝人日的习俗。初九天公生,则是新年以后最隆重的祭典。初八午夜交子时后,全家老幼就要齐聚厅堂,由长者上香,向天公行三跪九叩之礼。祭祀完毕,还要烧一种特制的「天公金」,然后燃放鞭炮。由于拜天公的祭品极为丰盛,所以到了初十还「有食食」。十一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俗称「子婿日」。十二日女儿归宁。连续几天吃多了大鱼大肉,十三日就来点清淡的稀饭配芥菜。十四日开始结灯棚,新年的欢乐就在元宵灯火的高潮中划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责编:薛蓝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