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广告的主角
京报网消息:近日,一则求职广告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眼球”,吸引力在于求职人的年龄,一个1周岁的小宝宝。广告是这样写的:某男孩,外表可爱、聪明、活泼。曾荣获XX公司举办“最上镜宝宝”大奖赛一等奖,觅各类需广告影视小演员的广告影视制作公司……这应该算是迄今为止年纪最小的求职者了,当然广告是由宝宝的妈妈发布的。难道,竞争真要从零岁开始吗?
妈妈的心愿:不求钱财,只求经历
上海某食品公司搞人事工作的朱女士是这则广告的“原创”。她说:“前些日子,儿子参加了奶粉公司举办的‘最上镜宝宝’大奖赛,居然获得了一等奖,并获得了价值1000元的奖品。后来,一家广告公司慕名前来,让我的宝宝去试拍另一则奶粉广告。”朱女士的宝宝是因为那个“最上镜宝宝”大奖赛而被挑出来的,朱女士自己搞人事工作,深知求职广告的便捷之处,于是干脆在那次试镜之后,为宝宝刊登了“求职广告”。
朱女士明确表示:较之片酬,自己更在意宝宝的“出镜率”。让小孩子多一点经历,应该是很好的事情,甚至在今后上幼儿园、升学上也会增加竞争力。据了解,登广告不久,试镜的那条广告最终被客户采用,会在9月份播出。
据朱女士透露,求职广告自刊登之日起,并没有广告公司跟其联系,反倒接了无数个保险公司询问是否为宝宝上了保险的电话,甚至还有骚扰电话、黄色短信息,这是朱女士所始料不及的。她觉得也许是广告公司没有看到,但也不会再有所行动了,也许奶粉广告的最终敲定,又给了朱女士更多的信心:会再有人慕名而来的。
广告宝宝的路并不宽广
这则求职广告再一次刺激了妈妈们让宝宝当明星的欲望。很多妈妈表示,朱女士的做法可以理解,甚至很有头脑。妈妈们并不介意让自己的宝宝“出镜”,甚至倒贴钱都成。当听说广告登出后没有效果,还纷纷出主意:应选择电视媒体,效应会大一些;不然就给宝宝制作一个网页,与经纪公司链接。
记者从专事电视广告制作的上海葵友广告公司了解到:广告宝宝漂亮不是最主要的,只要长得不讨厌,看起来健康,不怕生就行了。而宝宝的选择最后还要取决于广告客户的态度。寻找宝宝的渠道一般是熟人介绍,大型一点儿的也会登广告。
童心创造广告公司的梁凤铃说:“找宝宝先看外表,比较健康、可爱,我们会比较倾向南方的小孩,眼睛要大一些。”
记者了解到,其实,宝宝的片酬并不高。除了有点名气、经常上镜的“明星宝宝”片酬可达二三千元外,普通宝宝的片酬也就在500元之内。“一般公司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找宝宝拍片,因为往往广告的主体还是以成人为主,宝宝只要自然表现就可以了。另外,宝宝的成长速度很快,两个月就会产生很大变化,所以拍广告的延续性也不会很大。”梁凤铃说。而且,试镜时,广告公司是不出费用的,很可能要让家长倒贴钱。
超前意识,尚待考究
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幼儿教育》周刊总编骆艾琳认为:现在,有的父母认为在孩子早期教育上多投资一点,将来的回报率会很高,比如我的孩子很漂亮,我就想办法让孩子出名,拍广告、拍电视。对这样的观点,她表示赞同,但国外一些童星由于从小压力就很大,不能朝着真正适合自己的路子去发展,结果到成年后真正成才的很少。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必须考虑是否是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骆艾琳认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是孩子漂亮就能发展成明星,孩子聪明就能发展成科学家,父母不能逼着孩子成长。她表示她不反对这位母亲的做法,但是不是非得用这样的方式?她更赞同的是保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发展。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父母世界》杂志总编李述慎听了记者的叙述,第一反应就是:“太早了。”他说,孩子才1周岁就为他谋“发展”,上海的这位妈妈虽然用心良苦,但也应该因材施教,看看自己的宝宝是不是真的表现出了在表演上的特别的天赋,如果有,试试看也未尝不可,如果有广告商找到了她,宝宝的表演也很成功、很顺利,不也是件很好的事吗?但是要想到,这样的一条“童星”路,是否能维持到孩子成年?李述慎认为,父母可以浓度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但有一点很重要,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随时对这种方式做高速,随时把握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幼时表现出来的优势不一定是适合他终身发展的方向所在,所以关键的还是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不要操之过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