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厦门灿坤,台商在祖国大陆写下的一部传奇  
07月08日 15:07

    以90万美元起家,短短10多年间由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国际著名小家电厂商,去年营业额直逼3亿美元!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无疑是台商在祖国大陆写下的一部传奇。难怪,厦门灿坤与靠康师傅方便面起家的顶新集团,共享“南灿坤,北顶新”的美誉。

    厦门灿坤目前拥有49条装配生产线,10500多名员工。其主打产品煎烤器、电熨斗、咖啡壶行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700万台、1000万台和300万台,分居全球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五位。2002年,是灿坤在大陆发展的又一个关键年头。1至5月,灿坤集团在大陆取得的业绩约达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5%。

    最近几个月来,总裁吴灿坤先生匆匆穿梭于漳州、上海两地:在漳州,灿坤将斥资1.2亿美元,新建一个2万人的工厂,预计5年后年产值达7亿美元;上海是灿坤的“中国市场总部”,去年在当地的营业额达6亿元人民币,今年还将有所突破。

    灿坤是最早到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既是台商个人努力打拼的一部传奇,也是海峡两岸经济优势互补的生动案例。

    与岛内大部分制造业一样,20世纪80年代,灿坤在台湾虽有一定的技术、资金、管理营销经验和“订单”,但由于受到土地、劳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遭遇了“瓶颈”。穷则思变,吴灿坤先生在比较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最终决定到同文同宗的大陆寻找“第二春”。1988年,厦门灿坤诞生了。

    吴灿坤承认,到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劳力充裕、工资低廉、地价便宜的大陆建立生产基地,是灿坤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一决定好进军大陆市场后,便立刻全家迁来,以让自已无后顾之忧、放手去做”,他说。

    成立之初,厦门灿坤工人仅数十名,营业额不过60万美元,但第二年即跃至600多万美元,之后一路攀升,到2001年达到2.7亿美元,成长了400多倍。在厦门的成功,支持灿坤加快延伸国际化的触角,1990年以来,美国灿坤、上海灿坤、灿坤瑞士设计中心、台湾灿坤3C连锁店陆续成立。其中,台湾灿坤、美国灿坤先后在当地上市。

    1993年,厦门灿坤在深圳B股挂牌,成为祖国大陆首家外(台)商独资上市公司,这是灿坤在大陆发展的又一大关键。上市3个月后,灿坤“中国市场内销总部”便在上海宣告成立,并迅速在全国29个大中城市设置营业点。2000年,厦门灿坤又增发5000股B股,到上海设厂,进一步增强了小家电的竞争优势。

    如今,灿坤的经营方式由当初的OEM(贴牌生产)为主转变为ODM(自行设计,贴牌生产)和OBM(自创品牌)并重,尽管仍以贴牌代工为主,但自创品牌“EUPA”的比重已超过20%。

    坐落于厦门湖里工业区的灿坤厂房,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律明黄色的墙体,不留一点杂色,厂名、告示等一律用黑色。负责接待的张小姐说,这是吴灿坤先生最喜欢的色彩,因为中国人就是黄皮肤、黑眼睛。依托中国创建自己的品牌,一直就是灿坤追求的目标。

    灿坤已先后在日本和台湾、上海等地设立了行销事业部门,使自创的“EUPA”小家电成为亚洲小家电的领导品牌。在大陆,灿坤几种“EUPA”小家电产品均获普遍青睐,其中电熨斗占据了33%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台湾,通过90余家灿坤3C连锁店,EUPA品牌窜烧全岛;甚至在被形容为“滴水不漏”的日本市场,灿坤也有了8个营销点。

    “大陆巨大的市场潜力、众多的优秀人才,都为华人品牌的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吴灿坤说。

    灿坤在厦门拥有200人规模的技术中心,去年推出了108个新产品,平均每两个工作日就开发一个新产品。今年,厦门灿坤准备开发的新产品更多达173种。

    据悉,厦门灿坤今年的营业目标是3.3亿美元,其中,在大陆的内销比例将增长一倍,营业额增长2倍。到2003年,灿坤决心成为世界前五大的小家电专业制造商。凭着在大陆奋斗多年的信心,吴灿坤坚信:灿坤的品牌价值有一天会超出任何人的想象。(王凡凡 潘清 周正平)



责编:宋璐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