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渐趋白热化之际,一本《高考状元牢骚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列出了我国近几年来22名高考状元对目前高考制度不同角度的“牢骚”。《高考状元“牢骚书”》25万字,其中包括:2000年湖南省文科状元雷蕾的《高考豪赌流水账》;2000年山东省文科状元慈颜谊的《“状元”反思录》;1998年四川省文科状元任羽中的《高考魔鬼辞典》;2001年贵州省文科状元黄小倩的《高考后遗症及其鞭策》;2000年黑龙江省文科状元王慧敏的《在“炼狱”中成长》;1999年高考江苏省镇江市外语类状元吴晨的《破茧而出的过程》;2001年高考湖北省文科状元王林丽的《四季歌:从复读到状元的呕心之路》等。
高考状元们如愿以偿地考进我国高等学府。但在深造中,他们逐渐对高考制度产生深度思考和合理建议。
1998年高考四川省文科状元任羽中,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硕士。他说:“我想,我,还有我的老师,我的朋友,都变成了劳累的犀牛,而我们学校其实是一个犀牛乐园。在没有名字当做名字的湖边生活,我就是看起来眼神非常忧郁、经常停下来摇自己头上的角还拼命喘气的那一头。”
2000年高考山东省文科状元慈颜谊这样看待自己走过的路:“从状元热,到高考分数线的无情,我所看到的是一个狂热与冷酷交织的教育,在这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或许同样都为此而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一路走来,回头展望,庆幸的是,我在最后的一次豪赌中赌赢了;心痛的是,我的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却落水了。”
2000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第一名雷蕾,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她认为:“高考是一场豪赌。”
但是现有许多在校大学生认为,之所以高考每年在不折不扣地进行,是目前找不出比这更有效、更公正的选拔人才手段。毕竟,它还是有其合理和公正的一面。他们说:“到目前为止,考试是最有效的检测人们知识的手段。除了考试,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拔出高素质的人,进入高等学府进修?”
一些大学老师也对该书提出疑义。一位中学武姓老师认为,在高考紧要关头出版这类“泄气读物”会“动摇军心”。这不是为即将上阵的学生擂鼓助威,而是在“打退堂鼓”。一位在教育部长期搞教育工作的刘姓专家说,其实对于高考制度的讨论在教育界一直在进行,不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版这类书”。
对于高考前出版此书,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出版界在高考前“借高考风,打‘状元牌’”。他们以此评价目前日渐商业化的出版市场———既是读者心理的晴雨表,也是社会事件的跟踪器。这正说明出版的“无微不至”和“功能发达”。
一位网络传媒人汪先生说,“六一”节时儿童书狂轰乱炸;高考前“状元书”集团出击。出版几乎作为纸媒的延伸,迅速跟踪社会各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