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杭州市上城区某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因为沉迷网吧深夜回家,与守候在家门口的父亲发生了争执,这名高二学生当即从自家7楼楼道跳下,摔成重伤。为了上网之事对孩子严加管教的父亲迷惘了:孩子沉迷网吧,到底该不该管?
当地媒体评论认为,这是家长、网吧与孩子之间矛盾最为激烈的一次爆发。在拥有1000多所正规和非正规网吧的杭州市,网吧已经沦为了不少家庭的“离间者”。
与网吧相关的家庭和社会悲剧时有耳闻。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最近审结的一个未成年人团伙盗窃电脑游戏主板的案件中,涉及的被告人有13名之多,他们的年纪都在17岁左右,共作案32起,总价值近万元。促使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搞钱去网吧玩游戏”。
杭州滨江区的一名中学生因为迷上网络游戏受到刺激,经常一个人傻笑;只要一玩游戏,就会喊“外星人来了,快逃!”父母将他送到浙医二院治疗,医生的诊断是玩游戏受刺激,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间断性精神失常。现在,他需要靠服药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与网吧相关的恶性事件频繁上演,让本来就对网吧缺少好感的家长们更加坚定了采取有效措施,与网吧争夺孩子的决心。
家长们是用什么方式挽救孩子的呢?在杭州信息超市的BBS上,一位网名“风神鸟”的学生罗列了家长的四步曲:盘问、训斥、约法三章和控制零花钱。
根据家长们的经验,控制零花钱是直接有效的办法,有的家长不敢在口袋里放零钱,“怕孩子拿了去网吧”;有的家长上洗手间都要锁卧室门,防孩子如防小偷。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断绝孩子跟网吧的联系。
对于家长的对策,一些网吧也有“高招”。浙江大学不少学生反映,学校周围的网吧很多都是未成年人在上网,网吧不但提供中餐、夜宵,免费在沙发上留宿,甚至还代开“请假条”,还可以“赊账”。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我最恨的是网吧,最怕的也是网吧,我觉得自己是在与网吧争抢儿子。”这是一位家长在写给杭州当地一家报社的来信中的真实表述。在杭州,十多岁孩子的家长竟有一半承认有过偷偷跟踪和夜里去网吧“抓人”的经历。杭州市景芳小区的一群家长,在得知在广州海珠区江海街自发组成了一个“联防队”后,也在计划成立这样的“协作组织”,无论谁家孩子,只要一进网吧,作为“联防队”都有权将这个孩子给要回来。
家长、网吧、孩子。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最近两年才发生,但是随着网吧的快速滋生,短短的时间里“网吧”的“离间角色”已困扰大量中国的普通家庭。
浙江大学社会学专家认为,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辨别力和自控力较弱,成年人查阅资料和偶尔娱乐的网吧,对于未成年人往往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沉迷上网的孩子往往以性格内向和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居多。这是因为上网和网上游戏可以让这一人群重新找到跟人沟通的乐趣和现实中缺乏的成就感、被信任感。专家指出,在与孩子的沟通上,家长应该多花一些力气,多注意方式方法,时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加以引导,不要让孩子到网吧里去寻求家里找不到的安慰和温暖。(章苒 梁文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