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 中国科普现状调查发人深省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8日 16:29)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在2月25日揭幕的“广州科普论坛”上,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现状的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2月27日北京晨报)。
这个调查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尽管消息刚刚披露就有人质疑其可信度,然而我们毕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这就是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不容乐观。什么是科学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有多少,有多深。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一切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对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今天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这个大背景,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也不是夸张。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各种矛盾的凸显期。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显然,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要求与公众滞后的科学素养的矛盾也已凸显出来。
我们需要反思。反思的第一个问题是对迷信之类的东西是否针锋相对地抵制了。意识形态这个地方,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东西不去占领,那么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必然会趁虚而入,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反思之二,是我们科普事业的现状如何。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经济在上去,然而科普投入却在“下来”。科普是公益事业,本该吃“财政饭”,按政治经济学的说法,就叫做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这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是一个通行的惯例。然而在有些地方,科普事业却被赶进了市场,要自已“下海”弄一口饭吃,否则就要饿肚子。科普教育成了无源之水,又怎么造福社会?
经济靠一时的投资拉动,其发展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没有公众科学素质的支撑,数量的外延扩张又能走多远呢?今天建设和谐社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那么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瞻远瞩,让科普事业成为源头活水,源远流长地福泽公众,不正是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题中之义吗? (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张会玲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