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 期待安全教育成为社会常态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8日 15:11)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近日,上海市将把570万册《市民防灾必读手册》,陆续免费发放到每户市民家中和外来人员的手中。据悉,该《手册》内容包括防火灭火、安全用电、公共卫生等与市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防灾知识。还将教市民在灾害到来的时候如何处置和面对。手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1月7日《新闻晨报》)
看到这个新闻,笔者不禁想起了印度洋的海啸。这场天灾至今为止,已经夺取了数十万苍生的宝贵生命。反思这场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众多生命的死亡,除去这场天灾本身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人祸的因素也不可小觑。一些人面对灾难的来临,由于安全教育知识和应急能力的缺乏,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我们看到,在这场灾难中,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和安全应急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这个名叫蒂莉•史密斯的小姑娘告诉我们:天灾并不是不可抗拒和战胜的,只要你学会了足够的知识。
但是,人类面对的灾难并不只有海啸。像海啸、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只是偶尔的发作。而公众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却时时与人相伴。教会公众如何面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紧急情况,让每一个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蒂莉•史密斯”,应该是现代责任政府的首要职责。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忽视了对社会个体安全防范和危机应对能力的推进与建设。比如,当市民在居家、出行等情况下出现紧急事态时,由于一些基本和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的缺乏,市民自身应对危急、自主运做作用往往比较有限。这种基本安全常识的缺乏,有时候甚至造成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甚至可以避免的损失和悲剧。
在市民社会发育相对成熟的国家,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往往应当是相对理顺。当涉及公共或者个人和家庭的紧急情况一旦发生,除了政府的应急机制和应对系统之外,每一个社会个体和家庭成员也应当有足够的意识和应急能力来相对独立地应对危机的发生,而不仅仅是依赖110、119等类似这些政府公益产品的支持。
所以,营造一个好的人类生存环境,不应该仅仅只是政府的独角戏。不可否认,利用免费发放《市民防灾必读手册》的形式,来系统地、全面地对市民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增强市民对于一些经常遇到的紧急事件的应对意识和应急能力,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社会预警机制。其价值在于未雨绸缪、减少损失。其效应虽然可能不像在危机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举措那样立竿见影,那样令人注目,但是其效应是以隐性方式来表现的。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现代社会复杂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各种变量对社会秩序影响的复杂性也在增加,相应地,社会预警机制的建立也势在必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570万册《市民防灾必读手册》的免费发放,相信一定会让上海市民们在今后遇变不惊,处之泰然。而上海市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送给社会公众和百万家庭一份非常实惠的新年贺礼。尤其是在全人类都在反思印度洋海啸灾难的特殊时刻,这份礼物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可谓“小雨来的正是时候”。而这种做法无疑值得其他地方的管理部门效仿和学习。希望今后类似这种“免费”的安全教育能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作者:石敬涛)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刘英来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