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2年存档期满死档不少让高校头疼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9日 10:21)
中国青年报消息:2002年出台的一项政策将毕业生的择业期延长为两年,以缓解高校扩招后突显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状况。
如今学校对学生户口档案的两年保存期已经到了最后期限。这一工作进行怎样了?效果如何?
“一提这事我就头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说。不少毕业生离校后就不知去向,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因此积存下了大量的“死档”。
不过,又被称为“无头档案”的死档还不是老师们最大的烦恼:“感觉自己就像幼儿园的老师。”很多管理档案的一线老师向记者反映,就因为保存着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而户籍与生育、结婚、交通违章都直接挂钩,学生的身份证丢了,来找学校。出国、考研、结婚、生孩子等等也要找学校。但学校没有能力包办一切。
目前,大多数高校2002届毕业生具体的死档数还在统计中。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说,送走了2004届毕业生,就业中心的老师刚刚把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上。根据初步统计,2002年有100多名毕业生选择把户口档案保存在北京大学。如今,大约剩下20多份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学校已经逐一通知留户口和档案的学生前来办理手续,目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取走了自己的户口和档案。
“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给学生更充裕的择业时间,以便他们面向全国在更广阔的领域选择工作。”一位高校就业中心的负责人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尽管具体工作由各个部门负责,比如说,户口归保卫处管理,可是管理责任属于就业中心。学生出了问题,责任都在就业指导中心。”一位做具体档案管理工作的老师向记者抱怨,连毕业生行车违章这样的事学校都得管。
“学生把档案留在学校,除了心理安慰几乎没有意义。因为无论档案在哪里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找工作。”一位负责就业工作多年的老师提醒,办理户口和档案手续并不意味着毕业生找到工作。在与多所学校交流的基础上,这位老师估计,目前把户口和档案留存在学校的毕业生中,大约只有10%的毕业生通过这个政策享受到就业优惠,90%左右的毕业生则出于其他原因选择留档,比如出国、考研。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继续分析,政策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导。他说,从理论上说,此举使就业时间放宽了,而实际上,每年毕业的学生都在增加。“宽松只是假象,实际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不少学生发现在当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可第二年连不满意的工作都找不到了。”
在执行过程中,往届生就业会面临很大的限制。比如说按照规定,应届生落户的截止时间,上海是9月底,北京是12月底。可不少用人单位对往届生有歧视:你当年为什么找不着工作,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招入应届生。就算录用了往届生,还有一个户口落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学生在毕业第二年找到工作,却办不了手续。用人单位的理由很充分:已经过了进京户口指标审批期限,我们没办法。
还有党组织生活。学生党员人不在学校,组织生活怎么过?
“现在的情况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偏离了制定时的初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这些只是今年的问题。根据不少高校的介绍,2003年把户口和档案留校的人数比2002年有所增加,这个数字就像滚雪球,只能逐年增加。而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学校该怎么办?
“从最根本上说,招生是否可以不迁户口?”一位老师建议:“很多麻烦都是从这里引发的。其实,学生完全可以凭毕业证迁户口。”
“报到证早就该取消了。”另一位老师说。尽管他自己是做就业工作的,可他不理解:现在用人单位有什么必要报计划?还有一项就是学校审批令人不解。“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学校凭什么有权不批?如果不批,学校又到哪里给学生找工作?”
当然,这些建议都不是学校能够解决的,需要会同多方力量协商。另一位老师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能否把留在学校的户口和档案,转到各地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让他们办理手续。这位老师说,实际上,各地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愿意承担这样的管理工作。如果手里有学生,中心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招聘会,甚至将自身发展成中介。这对各方都有利。
归根结底,如果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解决了,也就不存在要把户口和档案保留两年的问题了。
“高校的就业部门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开拓市场,提供实用有效的就业指导,让学生找到好工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事务性的工作上。”一位老师说。(记者 原春琳)
责编:复苏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