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就业】招聘者:假学历把我们害苦了!持假证者:无知者无畏
|
08月19日 13:19
|
|
|
中国青年报消息:2002届高校学生已经离开校园,绝大多数将很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又一个求职招聘“旺季”过去了。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求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持假证者“无所畏惧”
面对一份份假学历、假履历,招聘者们恨不得练出一副火眼金睛。
记者最近在采访一些招聘单位时了解到,持假证件的应聘者真可谓“无所畏惧”。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胡先生说:“参加我们招聘面试的一个人,出示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从他的复印件上看不出真假。偏巧我们负责面试的同事也是那所大学的学生,只是比他早一年毕业。在面试过程中,那个同事问起他在学校的经历时,发现他回答得吞吞吐吐,有点儿打磕巴,而且说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不太一致,就留了个心眼儿。面试结束后,那位同事立即给学校打电话核实,结果证明他的学历是假的。
“还有一个人被招聘进公司后,和同事闲聊时说自己是某个大学某个系某个年级的,但向该校该系该年级的毕业生一打听,谁都不认识他。我们和学校联系后,确认他不是该校学生,马上就把他‘开’了。还有持假证件的人是在面试中被发现的,因为他的表现和学历不符。”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公司北京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蔺先生告诉记者:“我们一年在全国要招聘上千人,在招聘过程中,检查非常严格,要求各种证件必须带原件。还有面试、考试、能力考察等手段。但仍有使用假证件的‘漏网之鱼’。我们曾经录用了一个人,招聘时没发现他的毕业证书有问题,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和学校核实,发现他的毕业证书是假的,就把他解聘了。”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林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去年该公司招聘时发生的一件事:公司的一个部门需要招聘美术设计人员,有个持广州一所业余大学美术专业文凭的人来应聘。虽然他的学历不高,但他画得不错,公司对他各种考核的成绩也很满意,就录用了他。他来了不久,我们在高教局查询员工学历证书时发现,在他文凭上标明他上学的那个年代,那所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那个专业。我们又和那个学校的老师联系,问学校是否给他发过此证,老师确认此证书是假的,钢印和校长签名都不对。虽然他很能干,但由于违反了公司规定的诚信原则而被解聘了。
林女士感叹道:“没想到不入流的业余大学也有人冒充。他大概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用一个不出名的学校的假证件不容易暴露。其实,如果他拿不出真证件,公司可以上法院告他有动机地伪造证件。”
小心:引狼入室
这些在社会上知名度高、招聘手段严谨的企业,都不免遇到持假证者应聘的现象,那些求贤若渴的民营企业,就更是持假证者浑水摸鱼的地方。有些企业由于在招聘时审查不严,给持假证者以可乘之机,甚至发生引狼入室的悲剧。
记者在采访时听一位民营企业老板诉苦:“我们公司去年招聘了一个自称叫李某的吉林人,他表现很好,能力很强,对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提一些维护公司利益的建议。我对他挺信任,先让他搞营销,后来把他调到办公室。干了两年后,有一次公司派他给北京的办事处送几万块钱,没想到他竟带着这笔钱跑了。我们按照他留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当地公安部门联系,才知道他的身份证是假的。后来,在他的同伙和他老婆联系时,我们通过手机的电话才查出他的地址,他是沈阳人,名字也是假的。我真不相信,那么好的人会为了几万块钱不要命。如果逮着他,至少得判5年以上徒刑。
“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事后我们对员工的证件进行了全面普查,发现用假学历的人挺多,有大专的冒充本科的,还有根本没学历的冒充成人高考、自学高考的。我们要求工人必须有高中毕业证书,有的人没上过高中,竟花几千块钱从学校买来真的高中毕业证书。普查后,我们开除了一些用假证件的员工。”
一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沉痛地回忆起因用人失误,给公司造成的惨重损失。“我们和一家外方公司合作时,中间人推荐来一个人,被我们聘为财务总监。他和我们聘用的一个职业经理人(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一伙的)以查阅资料和熟悉情况为名,从公司各部门主管人员手中借取大量具有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原材料账、成品账,租赁银行保管箱进行秘密保存。几个月后,他们离开公司,将公司的资料全部转移。外方公司付了几十万元港币将这批资料买走,把钱划到了他们在香港银行的账户上。
“后来,我们发现了这位财务总监的工作笔记本,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早有预谋的。他记录了在进入公司前中间人对他下达的工作要求,通过控制财务,把公司的正常工作和人心搞乱,同时想办法把公司的价值降低,股份搞小。在他将公司十多年的会计账重新编篡的资产评估报告里,将公司品牌及专利产品的无形资产削减为零,并将公司经国家公证机构评审价值为3000多万元的房产、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低评为200万元。他们的目的就是搞垮我们公司,让外方公司渔利。事件发生后,我们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当检察院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和商业受贿罪批准逮捕他们时,我们才知道,这个财务总监身份证上的名字也是假的。”
据了解,眼下人才市场的应聘者递交的个人材料,不乏假证件和人为包装的简历等。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有关人士从今年6月以来,对300多位拟录用人员进行诚信调查,结果有30%左右的简历与真实情况有出入。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绝大部分是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同时也查出一些人私造假学历、假文凭、假职称和假证书的行为。(刘元)
|
|
责编:曲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