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暑期文化】暑期各种“培优班”“套住”数万中小学生  
07月31日 16:45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暑期“培优热”现象。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这种“第三学期”现象,值得深思。

    
武汉兴起暑期“培优热” 数万学生入套来


    昨晨6点30分,华中科技大学附中初二学生金航比上学时还起得早,挤在赶早班公交车的人群中。他要到华中师范大学上暑期培优班。

    “我好累啊,真不想上培优班!”趁妈妈不在身边,金航偷偷告诉记者,这期培优班8月1日结束后,学校的补课又要开始了,他过暑假比平时上学还紧张。

    才放暑假,又进课堂。不少像金航这样的孩子,不管他们是否自愿,都不得不开始“第三学期”——暑期培优班的学习。

     “培优班”如潮涌来

    一段时间以来,武汉三镇贴在墙上、送到学生家里、甚至直接塞到学生家长手里的培优班招生广告铺天盖地,打的都是“北大清华的摇篮”、“黄冈名师点石成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极具诱惑力的口号。

    据记者了解,培优班招生对象覆盖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各年龄段的中小学生,讲授内容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课程,多为正常课堂教学的翻版。通常开班80课时左右,收费从200多元到700多元不等。记者走访得知,本报社址武昌黄鹂路65号四周一公里区域内就有华师晨曦家教中心、武汉大学城教育培训中心等单位和个人开办的6处培优班教学点,招收了400多名中小学生。记者对手头20多份招生广告作了统计,开设班次达250个,每班只按30人计算,这些培优班就要“套住”7500名学生。

    据华师晨曦家教中心某招生点人士介绍,5日至14日,他们一个点就招到了150多个学生,收费4万余元。

    目前,武汉三镇涌现出了成百上千个培优班、衔接班、强化班、提高班。它们租用中小学教室、幼儿园、大学课堂、青少年活动场馆、社区居委会活动室招生开课,据最保守估计,至少网罗了数万名中小学生。

    14日上午,记者在湖北科教大厦院子里看到了培优班开课的“盛况”:在12间教室里(其中有两间地下室) ,每天至少有30个班滚动开课,每个班少则30来人,多则60多人。每天都有千余名学生顶着烈日酷暑前来上课,其中不少小学生是从汉阳钟家村、洪山鲁巷等地赶过来的。

    “天这么热,真想和同学去游泳!”在武昌傅家坡一小学的培优班上,小学生舟舟一边做练习,一边盼望着有自由支配的假期。

    据悉,武汉市教育局已多次下达“禁补令”,禁止学校办“培优班”或补课。而眼下的“培优班”多以民办形式出现,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个学生家长的困惑

    我是一名小学学生家长,近来为一件事困惑:那就是该不该送孩子上暑期培优班。

    从孩子放暑假前一段时间至今,我们家一直不断收到各种培优班的招生广告,有随报赠送到家里信报箱里的,有家人双休日上街时别人塞过来的,还有的是培优班宣传员夹在了我的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已不下20份。一打听,暑期各种补习文化课的培优班真的“火”得很,有人称之为学生的“第三学期”。我受过高等教育,经历过升学竞争,说实在的,我对各种培优班是有看法的。它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助长了“应试”之风,特别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作为家长,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去培优了,如果不要自家孩子参加,难道真要如有些培优班所鼓吹的,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对此,我左右为难。

    我为此事咨询过孩子的班主任,他只告诉我班上有不少学生进了各种培优班。我是否也该送孩子去培优班呢?你们那里记者见识多,能不能帮我拿个主意?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进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提高法律意识,严格履行保护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坚决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不良影响。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由学生自主支配,学校或教师都不得占用,不得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除经省级以上教育部门批准开办少量的学科奥林匹克学校(班)外,其它地方或单位一律不准以任何名义或形式开办学科奥林匹克学校或“超常班”。

    ———摘自《国家教委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

    要保证学生课间、课后、节假日和寒暑假的休息时间。……寒暑假应主要让学生休息和适当参加各种兴趣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布置作业要适当,对需要补考学生的辅导时间不要超过假期三分之一的天数,每天以二至三课时为宜。

    ———摘自《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培优热”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培优班存在的社会原因

    送孩子上培优班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有存在、发展的“温床”。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副教授说:“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是‘培优热’产生的重要原因,迫于考试竞争的压力,即使有千般无奈,万般心疼,家长仍会送孩子上培优班。”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但武刚则认为,“培优”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过去时”,虽然小学不再存在升学压力,但不少学校分快慢班,按考试成绩分座位,又逼迫家长送孩子涌向培优班。更何况,孩子们将来还要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我国目前的用人体系下,考不上大学则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分班、升学、就业等压力逐层向下传递,有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就参加培优班了!”但武刚心痛地说。

    也有专家尖锐地指出,考试竞争、就业压力全国都存在,独湖北“培优风”最盛,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是我们绝大部分中小学还在片面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每年高考录取线居高不下就是明证,这导致年复一年的“后浪赶前浪”,家长们也只好跟着分数转。

    多数培优班重走应试路

    “‘培优热’助长了应试之风!”教育专家一致认为,绝大多数培优班毫无疑问在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但武刚向记者讲述了不久前他在洪山一培优点听的两堂数学培优课:一堂是小学升初中衔接班的课,孩子们人手一册厚厚的习题集,课堂主要是做题、讲题。“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老师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不能自拔。题目千变万化,你做得完吗?”

    但武刚介绍,有些培优班老师专爱出难题、偏题考住学生。他听的另一堂数学培优课,老师让学生考试,考完后立即组织同在教室听课的学生家长帮忙改卷,多数孩子竟只得了三四十分。“这时家长还很高兴,认为老师水平高;培优班老师也自豪地说,‘如果这次考好了,下次就加大难度,一定要把孩子考倒,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培优班的质量’。”

    “学生从培优班只能收获成绩不好的自卑,你认为这样的培优班是素质教育吗?但武刚反问记者。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严梅福告诉记者,所谓“培优”就是提前讲新课内容。他认为,提前讲新课一方面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可能使有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半生不熟,影响以后学习,事实上,很多知识在日后的学习中都会学到。

    “家长们总以为培优效果好,他们固执地认为,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这是培优班大行其道的直接原因。不可否认,有部分学生通过培优的确短期内提高了学习成绩,但总体而言‘培优’弊大于利。”叶显发认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上培优班,让他们承担过多的学习压力,身心疲惫,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无疑走入了教育的误区。

    还孩子假期比什么都重要

    “学校为什么要放假?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学的规律看,应该有一段放松、休息和娱乐时间,假期就是这样的‘加油站’,为下学期的紧张学习养精蓄锐!”严梅福说。

    教育家潘光旦在《假期与知识生活的解放》一文中指出,假期是每个学生“解除痛苦回复自由的上好机会”,学校的最大缺点,就是过于重视教材,学生缺少自动研究的机会。安排两个假期,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和才华有一个成长发育的时间和天地。

    但“培优热”的出现早已背离了设立假期的初衷,孩子们的现状让教育专家忧心如焚。

    叶显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孩子们连假期也无法自主思考,疲于应付形形色色的培优班,哪会有什么创造?长此以往,青少年个个成为‘考试机器’,哪来民族的创新人才?”

    人们常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美人格。可现在的孩子真令人担忧,平时要上学,假期还要培优,除了会做题外,不少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据但武刚介绍,国外孩子的假期大多是打工接触社会,旅游开阔眼界。他认为,玩并不是坏事,玩可以让孩子拓展天性,开发创造力,培养欢乐无忧的性格。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充分的体育锻炼,需要丰富的文娱生活以及必要的社交活动,这样才利于健康成长。

    “暑假应该让孩子们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湖北大学附小的谢老师给记者讲了一个事例:一个暑假,她交给全班同学一项任务,要每个学生在暑期用自己的劳动为班里挣回两元钱,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作文。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同学们有的卖报纸、有的包粽子、有的帮姑姑卖水果……同学们都挣到了钱,而且因为“有生活”,笔下“出东西”,交回的作文质量很高,出人意料。

    “这难道不比上培优班的效果好?”谢老师说。她还建议,家长暑期可带孩子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或到著名高校的校园里看一看,孩子们自然会朝他们理想中美丽校园而奋斗,比上100节“培优课”的效果还要好。

    同时,教育专家们强烈呼吁,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应联合起来,共同治理、规范无序发展的培优市场。但武刚说,“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不能让办学条件恶劣的培优班继续泛滥。政府部门应该为推进素质教育,为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做一些实事,如坚决取缔违规经营的各类培优班,教育、工商,税务部门应联手整治混乱的培优市场。”

    但武刚还建议家长摆正心态,他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后升大学的压力会逐步减小,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有好的身体、好的心理面对以后的生活。

    
培优补课可休矣 “第三学期”要刷新


    培优补课可休矣

    但武刚说:“培优班总的来说是一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它只是家长花钱买心安,是家长的一种自我安慰。家长想,我尽了责任,学不学得好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其实,提高成绩的关键在课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指望假期补课,花钱不说,还弄得身心疲惫。如果培优只是重复或提前上课本上的内容,或者仅仅只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这样的培优班可休矣!”

    但武刚进一步说,社会的评价尺度也要变。在目前公众眼里,只有上大学才是成功,否则就是失败,这样的评价标准人为制造了无数失败者。这些失败者,可能要用一生的岁月才能找回失去的自信。

    “也许,家长和老师会说,为了孩子将来应对激烈的竞争,他们别无选择。殊不知,‘童年消失’,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降,恰恰使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输在了‘起跑线’上。”

    今年中考以新生第一名考入武汉东湖中学的谢潇说:“我从来不上培优班,现在有些培优班只是提前上以后的课,这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以后上课的时候由于没有了新鲜感,效果反而不好。”

    今年7月,在第3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金牌的华师一附中高三学生王峰告诉记者:“上小学四年级时,我曾上过一个数学培优班,发现没什么作用,后来就再没上了。我注意学习方法,做题并不多,喜欢用扩散思维,通过一个习题把很多知识点联系起来,做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课余时间,我喜欢踢足球,周末还常看意甲、英超赛事直播,还爱听音乐、读文学名著及军事、历史、地理课外书。这对我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很有帮助。”

    要像整治网吧一样综合治理违规办班

    华中科技大学一教授来电说,武汉市中小学生家长花在孩子培优的费用,一年总数至少有几千万元,但这是一种失去税控的消费,是一种“地下经济”,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某些办班者正是利用家长心态,从中牟取暴利。

    洪山地税分局税政科负责人说,培优班办班者及上课老师都应缴纳所得税,然而很多人纳税意识不强,加上培优班数量多、种类杂,大部分无固定场所、无明显标志、无营业执照、无税务登记,给征税造成很大困难,偷税漏税现象十分普遍。

    省城调队王和平读者给本报发来传真说,目前荆门市城区社会力量所办的教育培训机构中80%为非法所办,这一情况在全省各地都存在,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整顿力度,对没有办学资格的教育培训机构应立即停办,将所收费用退还学生,对无资格又未达到办学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坚决取缔。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范义虎对记者说:“现在培优班很难管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学不办班了,但社会力量还在大张旗鼓地办。”他说,为中小学生“减负”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实际情况是,由教育部门颁发的“禁补令”无论措词多么严厉,到了系统之外就沦为一纸空文。

    对此,他有些无奈地说:“关停违规培优班,需要政府协调,教育、工商、税务部门联手综合治理,要像整治网吧一样,各方共同拿出强有力的措施。”

    汉口万松园小学的杨老师直言批评某些中小学老师暑期“走穴”培优班的现象:“老师们应利用暑假多‘充电’,而不应忙着到培优班上课。因为你想给孩子一杯水,你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绝对不能是死水,必须时时有新的东西补充进来。因此,老师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改革的趋向及新的教育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称职。”

    “第三学期”里学做人学做事

    华中师大一附中科研教学处主任、高级教师邓银国说:“暑假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三学期’,但这个‘第三学期’不是培优补课,而是要去学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多年来,我校从不办培优班,暑期不补课,而是在全体学生中倡导‘研究性学习’。暑假里,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三五成群做一些研究性的课题,如汉正街市场调查、干电池的回收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方案等。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去年暑假结束各年级推荐上来的优秀论文就有160多篇,今年会更多一些。”

    武汉市教育局校办产业处处长冯汉桥说:中小学生的暑假大约有60天,利用得好,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收获。譬如家长带孩子旅游,让孩子算一算汽车或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路程有多远?到山区让孩子找一找松树王,估一估它有多高?让孩子尝试用竹筒运水、用竹叶吹口哨。我想,这样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是难学到的,孩子们肯定学得开心、学得来劲。”

    省教育厅校办产业处副处长李汉洲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他和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检查教育工作,没想到这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了农村后连小麦、水稻都认不出来。“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不仅要在书本中学,还要到农村、到社会实践中去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增长才干,增强实践能力。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武汉市邮政局的王芳女士来电说:“平常上学,都是父母围着孩子转,大部分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暑假里,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让小学生自己叠被、洗碗、洗衣,让中学生学着买菜、做饭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应知应会的技能!”

    在省水利厅工作的程谊先生说:“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城市高楼住宅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街道、社区应该经常组织各种校外教育活动,促进孩子们的群体化,教会孩子怎样解决问题、怎样经受挫折、怎样对待别人和自己,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常有的娇气,变得勇敢、坚强、宽容、进取。这也有利于集体精神、民族意识在幼小心灵中扎根。”

    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徐彦民说:“前些天,我们到黄陂兆丰农业观光园参观,亲手种树、钓虾、驯鸟,动手推磨、车水、玩泥巴,吃农家饭,认识了大雁鹅和五颜六色的青蛙,体验到农民头顶烈日的辛苦,今后,我要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武汉市东方红小学四年级学生冀伟丽说:“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房县夏令营活动,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好像长大了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很多人家里穷,小朋友上不起学,有的家里甚至连电灯都点不起。”

    汉口民意广场陈栋来电说,有人作过测算,孩子们课余90%的时间是自己独处或与同学呆在一起,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我们很难想像,一个缺少亲情关爱的孩子,步入社会后能怎样关爱别人,怎样融入这个社会。一味给孩子补文化课,让孩子在假期也得不到调整,无异于拔苗助长。家长们应利用暑假好好补一补亲情课,让每一个孩子心智全面发展。

    编者的话:这组报道从读者来信引起记者关注开始,在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参与中不断推进。这些日子里,很多读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给记者报线索,说点子,谈看法,共同探讨“第三学期现象”。他们当中有学生、家长、老师,有教育界专家和社会工作者,也有教育主管部门人士,无一例外表达了对“培优热”的反感、忧思。

    令我们感动的事情有很多:好几位受聘培优点做宣传的假期大学生冒着领不着工钱的危险,向记者披露培优班的内幕;好些老师、家长向记者推荐素质教育的典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一学生家长多次打电话说,由于单位订报不多,他们平常看本报很少,自从本报推出这组报道后,他们每天抢着看,看完之后还要“开个家长会”。可以说,正是读者的支持和参与,激励、鞭策着参与报道的记者探课堂,进家庭,发问卷,访家长,问学生,开展深层次的调查采访,逐层剖析,并最终把“第三学期现象”的方方面面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

    正如报道中分析的那样,“第三学期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对违规办班需要进行综合治理。眼下,武汉市部分培优班偃旗息鼓了,但这一现象不会一朝一夕消亡。令人欣慰的是,相当多的家长来电说,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比什么都重要,打消了送孩子上培优班的念头。

    这组报道就此打住了,我们倡导素质教育的报道没有结束,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湖北日报)



责编:曲歌    


相关新闻
【暑期文化】深圳学生暑假忙(07月31日 13:21)
【暑期文化】 冰城心理辅导型家教暑期供不应求(07月30日 15:56)
【暑期文化】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07月30日 10:37)
童话神话真惊奇 快乐暑期添欢喜(07月29日 15:18)
全国百万青少年暑期积极参加少年军校 (07月29日 21:02)
体验木偶表演 丰富暑期学生生活(07月29日 09:51)
南宁孩子迎来“快乐暑期”电影展(07月25日 18:36)
北京:开启暑期“音乐之门” (07月21日 08:50)
【教育】不良口袋书惊现中小学校园 扫黄打非迫在眉睫(07月30日 17:05)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