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暑期文化】给弱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07月29日 13:44

    今年夏令营出现了火爆的场面,一些内容好、形式新的夏令营更是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上海东方电视台《小鬼当家》节目组的传统项目“当家夏令营”,计划组织5批共1000余人,结果报名者达数千人。究竟录取谁呢?无奈之下,只能采取面试的办法。

    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出现了: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强,看上去基础好的孩子,因为在面试时对答如流而被“考官”圈定,而那神色有些紧张、表达起来有点笨拙的孩子,则因为临场发挥欠佳而被“涮”了下来。结果,无意识地陷入了一个“怪圈”:基础越好的孩子越有机会入选,基础欠缺、需要提供锻炼机会的孩子却得不到机会,而更需要“扶助”的恰恰是这些目前看起来还不够“格”的孩子。

    对此,“考官”也流露出惋惜的神情。按常理,越是能力弱的孩子,越是应当多提供机会让他们锻炼,可时下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活动,主办单位在挑选时往往是一味“择优”。如,一个市级优秀学生,可参加好几个夏令营,成为各家抢手的“明星”,而一个没有任何出色记录的一般学生,却因为基础差等“先天不足”,一直成为“弱势群体”,到处被“谢绝”。

    为什么作为锻炼的场所,却也要按孩子过去的“表现”论资格?据了解,这是有原因的。

    一是主办单位图省事。一位有夏令营组织经验的老师说,如果出现求大于供,肯定要将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先淘汰,因为他们难管理。外出就怕出事,而这些孩子最容易惹是非。

    二是喜欢头脑灵活的孩子,对反应迟钝的孩子有一种潜意识的漠视。有一个男孩,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使他感到难受的是,老师和同伴都因为他对事情的反应比别人慢半拍而冷淡他,比如遇到一些锻炼的机会,老师往往安排其他活络的同伴,而把他晾在一边。

    三是为了出所谓的成绩。基础好的孩子,接受能力强,参加活动后容易取得进步。为了体现活动的成效,主办单位也打起了“生源战”,求好追优。

    教育要实现公平、均等、均衡,说起来比较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培养出一个好学生,当然是成功;把一个本来并不出色,或者可能平庸的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大的成功。

    机会,对好孩子来说是肯定价值的迭加,而对弱孩子则可能是转变的关口。我们的教育活动,应更注重向弱孩子开放。由夏令营名额有限而产生的弱孩子机会缺失现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苏军)



责编:曲歌 来源:文汇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