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紧随京津沪等地之后广东高考也放榜了。记者从广东省招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东今年共出现7个满分的高考状元。像往年一样,广东省招办负责人再次明确表示不希望媒体大肆炒作高考状元。
我们理解有关部门不让炒作高考状元的初衷:一、今天的高考状元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人士;二、高考第一并不等于素质第一,高考制度尚不完善;三、常有商家趁此机会“围攻”高考状元,大肆推销营养、健身等产品,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四、这些高考状元还很年轻,面对过多的鲜花和掌声,容易骄傲,不利于他们今后成长。
毋庸讳言的是,虽然有这个提醒在前,但是我们相信这7位幸运的状元在未来几天里,肯定会像往年一样将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
其实,认真想一想,人们关注高考状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第一,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举国关注之大事,它不仅关系国家选拔人才大业,更关系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命运。因此,高考既是国事,亦是家事。成千上万个独生子女的家长肯定想从高考状元成长经历中得到启示,以便在接下来的“一考定终身”中汲取胜利的经验。这没有什么好讳言的,就像每个人都想从首富的演讲报告中学会如何“掘得第一桶金”一样正常。第二,人们关注高考状元,还因为高考状元本身有着天然的合法性。首先,高考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不可否认其目前仍是高校选拔人才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再者,高考制度也在改革,其考核亦越来越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像“3+X”等等都是公认的比较好的改革,因此,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已经越来越让人信服。所以,对高考状元的追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高考制度的追捧。这一点恐怕谁也不能否定。第三,人们之所以关注高考状元,就因为他是状元。这也叫“物以稀为贵”,就像人们关注奥运会冠军一样正常。第四,高考作为一个国家大事,公众有知情权,有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其中就包括谁是高考状元。
一方面有关部门年年都表示不希望炒高考状元,而另一方面社会年年都十分关注高考状元。这无疑是一对矛盾。我们认为,对这矛盾的回避不是正确态度,对高考状元的消息进行封锁也是不妥当的。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有关部门和媒体在向公众通报高考状元的相关新闻时,要有冷静、负责的态度,不能抱有炒作的目的,相关企业也不得利用高考状元牟取不法利益。舍此,其他担心都似乎显得多余,也都有办法解决。
比如,担心炒作高考状元对其他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其实,考生面对的最大压力不是能否当上高考状元,而是最后有没有学上。现在,这一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今全国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52%以上,广东省录取率已经达65·9%,而广州市去年则达到了80%。再比如,担心高考状元在掌声和鲜花面前容易“迷失”的问题,其实,中国很多的奥运会冠军,其年龄还没有高考状元们大,他们面对的鲜花和掌声不知要比高考状元多多少倍。但是,为其避免骄傲和迷失,为了避免其他选手悲观失望,就可以把冠军的消息封锁起来吗?
对这个问题,我们为何不能换个思路想一想呢?前面冠军对后面的选手来说,也许正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呢!同时,封锁消息显然对公众的知情权来说也是一种漠视。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可以采取统一举行见面会或者新闻发布会的方式,给公众来个“一次性”交代。既可避免状元们疲于应付、骄傲自满的后果,又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可谓双赢。
总之,关注不是炒作,封锁不是办法。只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只要方法得当,每年的高考状元完全可以大大方方亮相于媒介。当然,我们最希望的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人们在看待高考状元时完全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因为高考和一个人的命运再也不像今天贴得这么紧。无疑这有待我们自己的智慧,有待我们的教育进一步发展。 (孟波)
【背景新闻】双料状元
来自华师附中的陈健是今年广东省高考“双料”状元,昨天华师附中特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她的自我评价是:“我是很认真、很听老师话的那种学生。当然,也会像所有同龄的学生那样,想突破一些约束。”而她的偶像蛮多的,如莎士比亚、德兰修女等。
陈健的父母则说,孩子自觉、悟性好,喜欢看书,从初中就开始寄宿,生活能独立,比较有主见。
今年广东全省共出现7位总分为900分的高考状元,4女3男。其中广州、湛江各占两席,另外3人分别出自深圳、南海和开平。他们分别为:
华南师大附中 陈 健(女) 化学五科 总分900分
华南师大附中 陈 健(女) 英语(2)五科 总分900分
广州二中 骆斯琴(女) 英语(2)五科 总分900分
深圳高级中学 李博萌(女) 物理五科 总分900分
南海石门中学 陈兴荣(男) 物理五科 总分900分
开平开侨中学 谭健豪(男) 物理五科 总分900分
湛江一中 李 炜(男) 物理五科 总分900分
湛江二中 周 恬(女) 英语(2)五科 总分9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