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了昆明市的几所学校,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教师都介绍说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点,可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存在。
云南大学学生处几年前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点,可中文系的研究生罗梅在云大已经呆了近6年了,却从来也不知道学校还有这样的服务。她告诉记者,以前倒有一个叫作“月亮风”的学生社团,是专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问题讨论的,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心理健康社团,可是现在已经解散了。罗梅说:“其实这样的社团挺好的,进行自我教育。而且都是同龄人,有共同的话题和感受,互相交流比较容易。可是大家都忙着学习、社会实践、谈恋爱、玩,很少有人会考虑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不是健康,有问题也没有心理咨询的意识。又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社团活动很难坚持下去。”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政教处的刘主任介绍说,学校一直都在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只是每年5月份针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讲座。难怪记者在校园随机访问的6名同学统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健康咨询。负责生理卫生教育课的生物教研组刘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只是在初二年级开展生理卫生课,老师在讲青春期生理变化时,也会适当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比如如何解决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如何控制厌学情绪等等,学校没有专门安排课时。
很多学校由于师资紧张、课时不足、缺乏重视等种种原因,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这样的机构也只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云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姜征明说:“看学校的统计,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毕竟是隐性的,没有指标可衡量的。学校对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升学率。有的学校缩短上课时间,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职老师,有的心理咨询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敷衍了事。这些都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虽然国家早就提出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中给予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春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彭华军老师说,就任课老师而言,虽然教育的对象只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但只有具备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才能较好的承担这项任务,不是随便哪个生物课教师或是校医可以胜任的。就教学方式来说,目前国内还没有什么地方做到完美。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既缺乏知识背景,又没有相应的理解能力,怎样把枯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讨论和参与是当前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应该认识到,心理咨询和教育是一门科学,而不是简单的回答孩子几个问题。只有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项教育,才有希望做好。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赵旭东在昆明某地方报纸看到了这样的广告:培训心理咨询师,欢迎从事和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人和心理学爱好者报名参加,授课时间双休日、晚班,随到随学,颁发劳动厅、社会保障厅认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可以开办心理咨询室,全国通用……他说,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还不是一般的知识分子可以做的,需要专业的训练。如果真像广告上讲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心理上的问题比生理上的问题更复杂,特别是处于身心发育期的青少年,因此,对待这个行业一定要有科学严肃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