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

淬炼民族的文化品格
------ (十六大组稿·先进文化)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3日 09:09)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文化增强民族的精神力量,培育出一种强健昂扬的文化品格,是十六大代表讨论中又一个瞩目的焦点。

  “这是我国文化建设一次新的机遇,能否承担起这个光荣的使命,将是对我们党,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新的考验”。曾拍摄过许多名片的著名导演吴贻弓代表坦言,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文化必须与时代相随,高扬起民族精神的旗帜。

  

塑造民族品格,就必须发展先进文化

  以文化创造汇聚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铸就民族灵魂。在代表们对十六大报告进行讨论时,他们纷纷将文化建设放在这样一个历史高度。

  “发展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是我们文化界最迫切的任务。”吴贻弓代表提出,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文化品格的培育。他认为,欣逢盛世,我国文化界心气很顺,热情高涨。经过几代人共同的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已蔚为大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成为中国文化浩荡的主流。

  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社会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伊力汗·奥斯曼代表认为,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大会报告,对建设先进文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去感染人、启迪人、鼓舞人,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在这一层面上体现出先进文化的真正价值。

  

讴歌时代精神,以精品呼应人民心声

  以优秀的作品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鼓励广大群众改革和建设的热情。孙效东代表同样反复提及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他说,先进文化必须体现时代的本质,具有丰沛的内涵和撼动人心的文化形式,必须呼应人民的心声,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强化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风云变幻的时代,波澜壮阔的现实让广大艺术家产生无尽的诗情。参加过“’98抗洪”的汪炳文代表说,当站在洞庭湖的抗洪大堤上,看到一望无际的洪水,再看到千军万马奋勇抗洪的情景,所有的思想感情自然融入到当时的气氛和情景中,之后所产生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鼓舞人,激动人的好作品。他说,振奋民族精神需要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精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关注沸腾的现实生活,要以丰富多彩的题材样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真正使健康向上的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文化在面向现代化时,也要重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著名京剧艺术家王玉珍说,文化对民族有着不可小视的凝聚力。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诞生于民族血脉深处的宝贵财富,只有继承与创新互为表里,我们的文化建设才会更加全面丰富,才会更具特色。

  

建设优秀文化,重在体制创新与改革

  繁荣文化,重在建设,文化建设,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代表说,与我们承担的繁重任务相比,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加大力度,必须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必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对文化进行再认识,促进文化的再发展,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陈美兰代表来自浙江婺剧团,她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表示“地方剧种要生存,就要找市场”。她认为,文化界在新的挑战面前,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文化非但不能滞后,还要更具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李江代表说,改革才能产生活力,改革才能更加解放文化的生产力。他认为,只有充满活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淬练出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产生大气磅礴的民族精神。

  疾风知劲草,峰高松更骄。代表们表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将会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创造民族文化新的繁荣。 (新华社记者秦杰 朱玉 王雷鸣)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