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传媒链接 > 正文

【工人日报】当“腐败”成了卖点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21日 09:50)

  工人日报消息:上海一家著名旅游网站新近推出一条特色旅游线路,竟以“腐败”作为卖点,宣称“最低消费180元,就能参加名为‘腐败’的自助式旅游”。这事有点令人困惑。

  实际上,这条沙家浜度假村两日游的特色旅游线路,和“腐败”根本搭不上边。之所以被冠以“‘腐败’游”,据旅游网负责人解释,此“腐败”并不是通常意义的腐败,而是一个来自于网络中的时髦词句,经常被缩写为FB,意思很难说得清,但网友们都能够理解。正是因为此“腐败”非彼腐败,所以他们给这个词特别加了引号。

  不知道这个“意思很难说得清”的“腐败”,“网友们都能够理解”成什么意思,然而,即使是打了引号,只要是这两个字,甚至只要是读这两个字的音,相信还是会让人马上想到其究竟是什么意思。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条线路独具的吸引力,应该是除了可以享受廉价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体验宜人的野外景致,更可让人联想起当年新四军英勇抗日的往事。拿“腐败”作为这条沙家浜旅游线路的卖点,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因此我十分怀疑,以“腐败”作为卖点,是不是一种对腐败行为麻木甚至欣赏、钦羡的灰色心理的流露?尽管腐败的蔓延及其危害,长期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与此同时,也确实有不少人对于腐败并不是多么地痛恨。说起种种腐败现象,很有点无关痛痒、见怪不怪的麻木感,社会上流传的腐败行为的“段子”、顺口溜之类,本应起到揭露腐败的作用,但在有些人嘴里,仅仅成为酒桌上津津乐道的谈笑之资,仿佛腐败倒是一种时髦似的。当初“红楼”作为腐败的罪证向公众开放展览,却不料竟成了一些人大开眼界的去处,就可算是一例。

  如果人们普遍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以为对于腐败无疑会是一种纵容,而对于惩治腐败更是一种无形却又是十分危险的阻力。显然,如果不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反腐败的氛围,只会让腐败的气焰更为嚣张。

  由此大概就可清楚,打引号的“腐败”,实际上也是思想意识的一种无聊、颓废甚至腐败,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钱夙伟)

责编:水晶石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