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消息:校园里安装个ATM机在上海的高校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让银行界人士感到意外的是,这些ATM机竟然成了“吃卡”大户。有关数据显示,设在高校的ATM机没收的银行卡占银行“吃”卡总数的50%。
近年来,银行卡在大学校园里的普及速度很快,每个大学生在来校注册报到的同时都会获得一张银行卡及其使用说明书。银行发放校园卡的目的是为大学生理财带来便利,没想到这些银行卡在高校的运用并不顺利,竟然“卡”住了不少学子。除去ATM机系统自身的问题,不会正确使用银行卡是大学生们经常“望机兴叹”的主要原因。
银行卡“卡”在哪里
据农行上海市分行有关人士介绍,现在校园里ATM机吃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部分“马大哈”学生经常忘了密码,三次输错密码,卡就自动被ATM机没收了,这是银行为了保证银行卡资金安全而设计的防范措施;一部分学生在第一次使用银行卡时,没有按照提示步步操作,退卡超时或继续插卡提前服务导致被“吃”卡;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及时更改初始密码,初次使用金穗借记卡时,直接凭初始密码操作,但是银行卡操作办法规定,不修改初始密码就不能进行余额查询和存取款业务,这样做几次输入初始密码的无用功,卡就有被“吃”的可能了。
卡屡屡被没收还只是银行卡在校园里的遭遇之一,另一个问题就是银行卡的遗失。位于大学集中地区的农行五角场支行营业部,平时每月办理银行卡挂失约130笔,而在八九两个月,金穗借记卡的挂失业务量则要上升近50%。过完了暑假,丢失银行卡、要求换卡的大学生们可真不少。虽然1元的挂失费,5元的换卡费似乎无关痛痒,但这里反映出大学生对如何理财显得漫不经心。
理财意识要加强
在许多大学生眼里,银行卡与存折没什么两样,其作用就是存取钱而已,其实校园卡是高校科技化、网络化的组成部分。为了给大学生理财带来更多便利,银行不断完善校园卡的功能,除了存取款、支付学费、发放每月的国家补贴、发放助学贷款及还款以外,银行还赋予校园卡异地存款、异地汇款、网络银行、银证通等新功能。但农行上海市分行的调查发现,校园卡的这些新功能使用率极低,大都处于“休眠”状态。
随着校园金融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大学生们还将与更多的金融产品“亲密接触”,增强金融理财意识、学一些理财知识应该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加强金融配套服务,派出专家到高校上门辅导,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银行卡、助学贷款等金融工具,普及理财知识和理念,为大学生走出校园后独立理财打好基础。 (顾海萍 李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