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序言
《实话》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内部周刊,创刊于新世纪元年的的元月,每周三例会上,她准时出现在大家的手里。
《实话》筹办时,就像准爸爸、妈妈给未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一样,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既要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又能寄托希望和追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最后,锁定为《实话》。
名正则言顺。
《实话》周刊的封面上这样诠释“实话”:想说,不敢说,就在这里说。
想说。新闻本身就是天天“尝鲜”的工作,新近发生的事件、令人关注的人物,记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最近距离地接触,并通过媒体传播给受众。作为占据制高点,并挟强势媒体优势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的编导、记者的触及面更为广阔和迅捷。限于媒体的特点和节目需要,他们看到的、想到只有一部分节目传播给广大观众,还有相当的一部分没有出现在荧屏上。一个职业的记者都有一种不吐不快的传播欲,最为郁闷的事情莫过于把最有趣、最有价值的东西烂在肚子里,于是,《实话》成了大家的另一个舞台,幕前幕后的故事化作文字“与民同乐”。
不敢说。不管怎样,面对面地批评,对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这是国情也是人性,新闻评论部的人也不能免俗。有一些话,如对节目的批评、对部门工作的建议、对领导的意见,不适合“面对面”的逆耳之言,我们不想让它们憋在心里,鼓励大家写成“背靠背”的文字说在《实话》上,解除了“不敢”的余悸和尴尬。笔下生文胆,直言不讳,实话实说。同时,这种批评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也不应局限于一对一的单向传播上,应该通过“大众传播”广而告之,产生兼听则明、举一反三的效益。《实话》是广开言路的一条途径,这些实话对部门、对节目、对个人都是宝贵的财富,字字是金、句句为宝。
《实话》周刊每期只有薄薄的三十多页,装帧也只是用书钉简单地钉了一下,有的同志建议把她装帧得漂亮一些,我没有同意。真理是没有豪华和简陋之分的,真理是朴素的;实话也不会因为辞藻的华丽而增加可信度,实话是朴实的。恰恰是《实话》朴素的外表,反而使大家不为形式所累,不被“豪装”吓倒,能够放松脑子,放开手笔,这些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字形成了文化。因此,《实话》成为构筑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文化、传承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传统的重要载体。
求实、公正、平等、前卫,是中央电视台秉承的理念。
今天,大家的文章变成了厚厚的一本书,由内部读物变成了公开出版物,《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的记者、编导、主持人和大家的沟通除屏幕之外,又多了一条渠道。
我们希望《实话》这本书有品味、有滋味、讲实话,不知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期待着读者的评判。
目录
第一部分
我问你答
1、以人为本 以屏为根――新闻评论部主任、总制片人梁建增访谈录
“对于我们这些视电视为理想追求的人来说,做节目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的快乐无疑是与栏目的进步同行的;能与评论部这么多能人、高人、好人在一起合作,共筑一番事业,我的快乐是与同伴们一起共享的。”
2、听崔永元实话实说
“我希望有更好的主持人来做这件事情。做一个欣赏者、一个旁观者,心态也许会更好。如果说从提高生活质量这个角度来讲,那会是更舒服。说句心里话,我是一直盼着赶紧从这个岗位上下去,因为它给我带来的压力太大了,睡不好,吃不好,没有正常的生活。”
3、与白岩松倾心漫谈
“我心目中比较理想的主持人,他应该是一个年过四十岁的男人,他会更加客观、冷静,但是穿透力极强;他思想更加成熟,并且具有极大的悲悯之心;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把激情藏在心里,而状态却很平和,且每句话里都能让人感受到背后的激情汹涌澎湃。”
4、怀揣一颗平常心――《焦点访谈》制片人、主持人柏杨访谈录
“主持人会有很多种。在一个传媒如此发达的现今社会,在中国观众对电视如此迷恋的环境下,让大家记住你,混个脸熟,的确不是难事。但是,作为一个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观众对你的要求很高,则另当别论。因为你不能靠小聪明,更多的是要靠你对新闻事件独特的理解与判断。
5、制片人就是经营者――《焦点访谈》制片人叶小林访谈录
“年轻时,很多人可能拼的是体力,靠的是敢打敢拼,快速反应,而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时,他可能考虑的问题会深一点,进而技巧性的、智慧性的东西便会凸现出来,包括做人的一些技巧。无论是谁,只要做《焦点访谈》这个栏目,就是在丰富自己,积累财富,就有一种空间。如果让别人感觉你有价值、有生机,那么这种发展的空间也就广阔了。”
6、衣带渐宽终不悔――《焦点访谈》编导再军访谈录
“我一直认为,电视业是一种具有很强偶然性的职业,我们的工作或者我们要努力做的事,就是把这种偶然因素通过自己的设计和追求,通过深入的调查与追踪,把它捕捉到,并使它能够尽量去展现必然。机会是偶然的,它只钟情于有心人。
7、跟着感觉走――《焦点访谈》编导黄洁访谈录
“得到的太多了。至少我学会了怎么去应对一些事情,这是原来在学校写论文时得不到的,也是我在社会中没有实践过的事情。现在 做节目压力那么大,要求你百分之一千的准确,真的很害怕出错。这逼着你要做研究,做到心里有数,学会应对任何事情。这一点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很宝贵。”
第二部分
画外有话
1、 与张君面对面/再军
在狱中,张君――这位曾经横行于渝、湘、鄂几省市的杀人、抢劫团伙的首犯对记者说:“我不神,但应该算是初步的智能化犯罪。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抓到了,中国警察还有能力破案的。”
2、 攻关石家庄特大爆炸案/刘义长
2001年3月16日凌晨,河北省石家庄市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这篇文章记述了编导、记者从受命采访到节目播出的全过程。
3、 疑难案其实并不难/范本吉
因打击私屠乱宰,福州市的执法干部郑依清被歹徒殴打致死。按理说,这个案件暴力抗法,伤人致死,有主谋策划的,有通风报信的,有动手殴打的,应该并不难断,但是,它却拖了一年又九个月。
4、 生命的代价/陈新红
人生的游戏规则必须遵守,否则你将付出代价。《逃亡日记》中的赵军,因贪污罪被判死缓;《扫黑》中的黑帮头目叶成坚因杀人、抢劫罪被判死刑,他们付出了青春或生命的代价。
5、 打进内部/张林刚
“重拳出击搞严打”、“警民联合除邪恶!”看到这些标语你定会认为这是在打击犯罪分子,错!这是河南省濮阳市候乡镇为让农民交公粮而组织的一场运动。
6、 暗访的尴尬/肖津
拍摄一个打着会议旗号进行公款旅游的节目,如果不是暗访,观众不会听到像“公款旅游贵也合适,国家报销就合适”及“和旅行社出国不得自己花钱吗?会议就可以国家掏钱”,这样的话虽是错误的,但却是那些人真心所想的真话。
7、 保持距离/再军
通过对河南假棉的报道,记者再军感受这样的启示,暗访虽可以让片中的人物生动,让情节鲜活,但却缺东西――距离,剪接者与素材、素材与背景之间的距离。
8、 有关注水肉/姚宇军
为拍摄《触目惊心注水肉》一片,为给观众展示真实的注水镜头,本片编导、记者、摄像,不惜作践自己的外形,深入“敌后”,真正体验了一把“江湖险恶”的境遇。
9、 心惊肉跳的暗访/刘涛
《谁给私盐开绿灯》一片播出后,河北省黄骅市盐政人员与私盐贩子内外勾结,导致私盐泛滥的内幕被揭露,一批盐政人员和两级盐务局的领导倒了下来,并就此引发了全国盐业系统大规模的围剿清查行动。
10、《工商忙收费 粮贩忙收粮》拍摄过程/黄洁
在河北省邯郸市商城镇、漳河店镇、长巷乡,经编导、记者的周密部署,一场“地下斗争”开始了。随着斗争的深入,当地工商部门违反国家规定,利用职权乱收费,为粮贩充当保护伞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11、思想统一了 事情才好办/喻晓轩
陈国庆真够冤的,好端端地到北海探亲,结果却被带到了派出所,接着被不明不白地关了几个钟头,还不明不白地订了一年的《广西政法报》;更冤的是,他在北海呆了几个月还没有看到一份《广西政法报》。
12、重复的暗访/喻晓轩
“我把部里的电话号码交给了司机(出租车),又检查了一下证件和介绍信,这才硬着头皮走进了种子公司。当时的情形颇有点‘悲壮’的味道。”《专卖还是专横》一片的编导讲述了她的两次“历险记”。
13、讨教一二/郭峰
“采访花沟镇的‘四万工程’时,看到打瞎眼睛者有之,抓进牢房者有之,扒了房子住在桥洞里者有之。见了记者,他们如见救星,不是嚎啕大哭,就是跪地求助。”
14、我是刘思影的阿姨/申宇红
《残害儿童 罪不容诛》播出后不久,刘思影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再也不能听到她叫我阿姨,再也不能兑现去医院看她的承诺――每次走进办公室一眼看到放在柜子上的大布娃娃,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痛苦。”编导申宇红为我们讲述了她和小思影的故事。
15、把握住热点 经营好选题/再军
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地区永善县的一起顶风违纪、用公款吃喝玩乐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为《局长醉死歌舞厅》一片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
16、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刘宁
许杰,贵阳市财政局的一个公务员,通过信息台的交友热线,结识了一位自称是香港黑社会龙氏家族的长子――龙彪,从此许杰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她的白马王子从财政局的账上弄出了七千多万元。
17、与艾滋病无关/罗芳华
余梅芳在一次普通的因腰椎间盘突出而进行的血清检测之后,被疑诊为HIV阳性,既艾滋病。从此,她的身边充满了“合情合理”冷漠、怠慢、伤害,最终她在名誉的底线上无路可走,将对自己做出艾滋病诊断的山西省忻州地区医院和附有连带责任的市防疫站推上了被告席。
18、关于摇头丸/刘庆生
“我是属于那种一听说诸如犯罪、暴力、抓捕等字眼儿就特兴奋的人,拍这类题材是我的最爱。当领导说要派我去做‘摇头丸’的选题时,我马上就满心欢喜地接下了任务。”
19、行走在真相边缘/徐慨
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发生尾砂坝坍塌事故,造成二十八人死亡,五十多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新闻调查》连续接到当地群众举报,称当地政府隐瞒死亡人数,而且,由于广西的一些“人物”在当地的私人矿井中有股份。于是,事不宜迟,编导、记者连夜赶赴南丹县,探寻事实真相。
20、事实与神话之间/何勇
神话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判处六年徒刑、但已过七年还没有被执行的罪犯。这个神奇而近乎荒诞的故事,吸引的不仅仅是编导、记者,当然还有观众。
21、坚持 坚持 再坚持/孟克
“在采访中,有时候就在你觉得差不多又差那么一点点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事情也许真就不一样了。”
22、《新世纪 新生活》月记 周记 日记/张虎迪
因为《实话实说》新世纪特别节目的选题,愁坏了节目组的男女老少。当百岁老人隆老太太一家如同天上掉馅饼般“从天而降”时,崔永元大喜,放出话,京城馆子任你们挑。
23、放茅/汪东升
“放茅,意思是上厕所,是监狱里的专用词语。监狱里每天生活的开始和结束都伴随着监狱干警的那声‘放茅’。在监狱拍片的几天里,‘放茅’这个词语似乎总是能出现在周围单调的声音中,并在记忆中反反复复、无休止地回荡。”
24、《暴风雪过后》拍摄日记/王忠新
在世纪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时间,灾情成为全国各界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调查》的编导、记者、摄像一行六人,在远离亲人的茫茫雪原上度过了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
25、天鹅,一路走好/宋薇
在吉林省大安地区有一伙人滥杀天鹅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编导、记者在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之后,终于拍摄到了偷猎、贩卖的真实镜头。
26、大熊猫的故事/黄瑛
“在大熊猫家乡四川采访,我们不仅可以非常近距离地站在大熊猫的身边,对于那些刚刚出生不久的熊猫幼崽,甚至还能轻轻地把它们像小孩儿一样抱在怀里。几天时间的朝夕相处,也从大熊猫保护基地的工作人员那里听到了许多有关大熊猫的故事。”
27、羊泉村纪事/张洁 陈新红
2000年4月,记者董倩来到山西省盂县,对五十年前遭受侵华性暴力侵害的万爱花、刘面换、赵润梅三位老人进行了实地采访。这是一段对受害者来说是难以启齿的经历,而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不能忘记的屈辱的历史。
28、“飘”/张天贺
对每一个吸毒者来说,吸毒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而戒毒过程往往也是充满了痛苦的反复。宋玉生――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向 观众讲述了他从1998年初染上海洛因之后,历经吸毒――戒毒――复吸――再戒毒的艰难之路。
29、出走/董倩
1999年初,安徽省凤阳县莲塘村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刚刚举行过婚礼的新娘吉开桃,在婚礼后的第七天逃离了新房,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状告新郎李本武强奸了她。报案十一个月后,新郎被当地公安机关逮捕,并于2000年6月6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30、不仅仅同情弱者/谭芸 庄永志
1996年,四岁的杨易被诊断患了“神经母细胞瘤”,并于同年11月26日在河北省切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做了腹部肿瘤切除术。1999年8月,杨易因身体不适再次来到“省二院”就诊,在做腹部B超检查时,被告知孩子的左肾区肾脏没有了。杨易的左肾到底哪去了呢?
第三部分
有话直说
暗访时代已经到来/曲长缨
向往一种生活/法展
暗访ABC/姚宇军
“两会”的记者证/吕少波
“退居”二线/白河山
另类心情/张洁
赵一工,揪住你的小辫子/孙金岭
还是叫我虎子吧/魏驱虎
站直了 别趴下/翟树杰
明年我们还会领先吗?/宣明栋
缺氧的故事/林凤安
第一次亲密的接触/杨继红
感动自己/孙金岭
你说越累越出汗才越是真正的生活/杨树鹏
法律,悬在电视记者头上的利剑/崔立新
走进新世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