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暗访的尴尬
2000年12月底接到任务--赴南宁拍摄一个打着会议的旗号进行公款旅游的节目。刚刚接到任务时还是欢天喜地,认为自己摊上了一个大大的馅饼--既可以打击公款旅游现象,又可以"借机"公款旅游,岂不美哉!然而,采访开始后才明白,扒开馅饼的糖衣之后,里面竟是一颗难以下咽的"铁疙瘩炮弹"。
一、并不快乐的"旅游"
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如果带着任务旅游,快乐会变成什么味道呢?
这次会议共历时八天,除了一头一尾两头是报到和返程外,只有一天的会议,剩下都是旅游,北海一天,越南四天。这样好的安排,却把我和摄像吕少波折腾得疲惫不堪。
首先,从下飞机开始就打开摄像机,出机场,接站,与会议主办者寒暄……均如实纪录。其间有几句"处心积虑"的话特意问来问去,真真累煞我也。
回到宾馆后,我们马不停蹄赶到会务组,交钱、开发票,工作人员点钱,入账……来参会的人很多,挤来挤去。为了有充足时间取得最佳的拍摄角度,我在财会人员旁边百般拖延,大约问了如下一些废话:"会务费是多少?能便宜吗?不能呀?为什么不能呢?我们两个人呢?真不能呀?您再问问?确实不能?凭什么不能?就是不能?为什么?没为什么?没为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呢?要不您再问问?为什么不问?不问白不问?问了也白问?白问谁让问?问了也不能?……"直到吕少波捅了我一下,暗示拍摄完毕,我和财务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的会议当然也是拍摄的重点,我们特意选择了靠边的座位。四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我们像老鼠一样东张西望,偷偷摸摸,趁人睡觉打盹之际,疯狂地推拉摇移。为了便于后期剪接,吕少波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窜上讲台,拍了几个大全景。以至后来有会议代表问我:你们主任(我们号称是某艺术公司的主任和副主任)真逗,这会议有什么好拍的?我陪着笑脸回答:他这人就是这样,俗话说的"烧包",有个小摄像机就不知天高地厚,连我都烦。(此时吕少波的目光差点将我瞪死)
随后就是最令人兴奋的旅游考察活动了。我们那小小的可怜的私心,在此之前曾绽放得如花朵一般,可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才发现,花朵凋谢后结出的竟是一个大苦瓜。
唉……
二、说实话 做实事
为了扩大接触面,我和吕少波已经定下了自己的工作计划:我要尽力做到,每上一次车就换一个同座,换一个同座黑一个同座;吕少波每天晚上换一个同屋,换一个同屋黑一个同屋……结果是,我们在这中间都承担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我们暗访的对象,不是凶狠奸佞之徒,而是我们的旅游伙伴。人在异乡为异客,此时最容易结下真挚的友谊。为了拍到最鲜活的素材,我们必须和其他会议代表建立融洽的关系,结果自然是双方产生真挚的友谊。有了友情还怎么揭露?可揭露又是我们的既定宗旨,不能不揭。所以旅途颠簸的四、五天中,我们一直徘徊在痛苦与快乐之间。
在节目中,观众看到的几个会议代表,他们说出令人可气又可笑的话,这当然是真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有可爱的一面。
代表一:赵××,女,东北林业大学的教授,是我的同屋。片子中她说:"公款旅游贵也合适,国家报销就合适。"实际生活中她是个怎样的人呢?每天上车她都帮我占座,每到一个旅店她都帮我去取钥匙,旅途中主动给我照像,她还说我就像她的三女儿一样。她不明白我每天为什么都是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暗访累的),最后一天非要给我按摩,被我婉言谢绝了,不是嫌她手劲大,而是怕自己心灵太脆弱,一激动把真相坦白了。
最后一天她走,我帮她把行李从12楼送到楼下,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她感动得要死,我知道她看完《焦点访谈》后就不会这么想了。
代表二:贺××,男,四川省眉山市政府办公室的秘书。片子中他说:"和旅行社出国不得自己花钱吗?会议就可以国家掏钱。所以钱再多也值。"拍到这句话,是因为我上车时没有座,他把身边的座让出来给我,又和我聊了一路的天,吐露出真言。他在来之前就知道会务费3680元,比跟旅行社旅游要高出2000多。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真诚而说了真话,那些话是错误的,但却是他们真心所想的。这些话,如果我们用大机器拍摄,他们肯定不会说,经过深思熟虑也不会说,他们能对我们说,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是记者,而且是《焦点访谈》的记者。
正在为暗访迷惑之时,前几天打开电视,正好看到本部门的陈虻副主任接受一名美丽的主持人小姐的提问:"电视新闻的暗访应把握一个什么标准?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立刻耳朵直竖,瞳孔放大千倍,只听得陈主任不急不慢,缓缓笑答:"现在还没有什么法律上的规定,我们掌握的标准,如果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好人别拍,只拍坏人。"呜呼……原来如此!但转念一想,又有些头大:好人坏人又以什么来区分呢?好人办坏事和坏人办好事时又该如何呢?好人办好事但却对我坏?坏人办坏事但却对我好的时候呢?以及好人办坏事却又对我好?坏人……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