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亚洲经济仍存风险:主要是海湾地区战争威胁

央视国际 (2003年02月10日 11:05)

  中国经济时报消息:《远东经济评论》日前发表Tom Holland的文章说,在充裕的低成本信贷资金的推动下,亚洲各经济体的国内消费者需求正在增加。从整体上来看,亚洲经济今年的增长率应能超过去年的水平,而且会轻而易举地超过欧美和拉美的水平。然而,亚洲经济当前存在的风险依然不胜枚举。最主要的就是海湾地区的战争威胁。

  美国2002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的增幅仅为0.7%一事,战争威胁的担忧就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与此同时,不确定因素的增强也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导致股市走低,1月末油价达到了两年来的高点。如果这种紧张不安的状况在3月末之后继续存在,那么不确定因素就将开始对亚洲构成压力,并严重拖累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亚洲经济也面临着其他一些危险。欧美股市重新出现的抛售可能会损害发达国家的消费和投资状况,并在亚洲各地引起强烈的反响。如果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并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趋缓,这也会对亚洲地区造成损害。而且,通货紧缩对亚洲各经济体来说依然是一个威胁。

  但是随着羊年到来,决策者、经济学家以及企业领导人最担心的是,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这一不确定因素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全球范围内可能延迟支出计划的企业和消费者就会越多。这对亚洲而言尤其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该地区各经济体的产品仍严重依赖于欧美的需求。

  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日本以及该地区其他经济体对这一冲击将有同样深的感受。“日本经济目前对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以前在日本央行任职的白川浩道说,“我们还没有看到日本国内需求好转的任何迹象。”白川浩道目前是投资银行瑞银华宝驻东京的首席经济学家。

  难怪亚洲的分析师目前在紧张不安地注意着美国股市以及美元汇率的走势。华尔街股市在过去12个月中下挫了24%。如今,经济学家担心,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心理可能会引发美国股市再次出现滑坡,这将使美国消费者的家庭财富进一步出现缩减,同时也使美国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

  美国政府提议的财政刺激方案并不能给人多少宽心,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在今后10年将减免高达6740亿美元的税款。尽管亚洲投资者承认,这一计划可能会在短期到中期内提振美国国内的经济增长率,但许多人士担心,在目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接近GDP的5%时,上述计划将使美国的预算赤字继续增长。

  “经常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是目前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摩根大通驻香港的投资主管Kam Shing Kwang说,“当前投资者的避险意识甚至比(1998)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高。”和其他在亚洲的投资顾问一样,Kwang建议她的客户进行多元化投资:投资美国以外地区,并介入欧元以及瑞士法郎等货币。

  亚洲投资者的传统做法就是将他们的资金投到美国,此举会对美元汇率构成支撑,并加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如果他们现在将资金撤出,美元的强势可能会受到损害。

  按贸易加权汇率水平来看,美元汇率已经在过去12个月中下跌了13.5%。如果美国资本流失的趋势继续下去,美元汇率可能会进一步走软,从而会损害美国在海外的购买力,并迫使其经常项目赤字出现缩减。

  这可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可怕的后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门副主管戴维·罗宾逊解释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旦开始萎缩,将伴随出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而如果欧元区和日本无法对此加以弥补,世界经济整体将放缓。而且他认为,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迟早都会出现萎缩。

  多年来,亚洲一直都是美国肆意扩大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大受益者,而如今赤字缩小将对亚洲地区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但这一不可避免的赤字萎缩趋势可能将在多年以后才会出现。如果中东爆发战争的不确定因素很快消失,人们对美元汇率走低的担心也会随之消失,而2003年可能仍是亚洲各经济体表现良好的一年。

  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亚太地区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贝尔卓(William Belchere)表示,下跌的油价、较低的利率以及积压的开支计划等结合起来将释放出强大而积极的经济动力。他说,伊拉克危机迅速结束将为目前已经大量存在的潜在经济驱动因素创造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稳定环境。

  但是,如果中东局势变得对美国不利,亚洲经济将最先受到损害。如果油价在今年进入第二季度以后仍保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上的水平,亚洲各经济体将开始受到冲击。石油进口国(亚洲大多数国家都是)在油价上涨时将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IMF的经济学家戴维·罗宾逊警告说:“在经济增长方面,如果油价走高,亚洲将是全球受冲击最大的地区。”

  同直接影响相比,油价走高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至少会产生同样严重程度的后果。据IMF的数据显示,油价在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每上涨5美元,全球的经济增长率将降低0.3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如果今年的油价平均为29美元,而不是IMF在其《2002年9月份世界经济前景》报告中预期的24美元,那么全球在2003年的GDP增长率将仅为3.4%,而不是IMF先前预测的3.7%。这意味着全球对亚洲非石油出口产品的需求会减少,这进一步会影响各国的国内需求,无论对石油进口国还是出口国而言均是如此。

  其中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受到影响。据雷曼兄弟驻东京的经济学家罗勃·苏巴拉曼(Rob Subbaraman)表示,如果油价依然较高,菲律宾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该地区较小的一些经济体也将感受到较高的油价所带来的影响。据IMF的数据显示,对老挝来说,油价每上升5美元,该国的GDP增长率将降低2.2个百分点。然而,对石油出口国文莱而言,此举将增加该国政府收入,这部分收入将达到其GDP的4.4%。

责编:高楠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