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权威人士: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并非“打压房价”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07日 15:11)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建设部总经济师兼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日前指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并不是要“打压房价”,政府不希望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房产,房价大落,许多家庭就会出现负资产,对社会稳定没有好处,特别对金融安全带来威胁。

  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对谢家瑾的专访。谢家瑾指出,最近有些媒体说一些地方出现了房价暴跌,也有媒体说中央要在短期内“打压房价”的目标难以实现,等等。这样理解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片面的。国办转发的七部委通知提的非常明确,是“稳定房价”,可以把这个通知的精神概括为三个“基本”: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谢家瑾说,目前房价大跌的条件也不存在,从成本的角度看:土地出让金不能少,少了基础设施配套做不了;拆迁补偿费用也不能降;建筑材料价格成本也居高不下。从构成因素分析,有一部分是不可能下来的。结构的不合理,中低价位商品房的比重太低,是平均房价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结构,增加中低价位和普通商品房的供给是这次调控的重点。

  谢家瑾指出,去年以来,一些地区房地产投资增幅偏快、房价上涨过高。在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地方,伴随着商品房结构的不合理,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房价上涨与投机性购房相互推动:房价上涨带来了大家对房价不断上涨的期望值,投机和投资的人更多地进入,又进一步造成房地产的供不应求和房价的进一步攀升。这些问题带来了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涉及到普通居民居住权益的保障,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涉及到社会的稳定。

  谢家瑾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的情况值得我们思考:房价大涨后出现大跌,使得买房人的资产缩水,银行坏账上升。这些问题在中国虽然还未出现,但中央政府未雨绸缪,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出发,从保障普通居民居住权益出发,从稳定社会和防范金融风险出发,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谢家瑾指出,从需求情况看,房价雪崩式下降在全国范围不大可能出现,但非正常上涨的势头会得到遏制。这次出台的政策的确增加了投机的成本,但不会影响普通居民购买自住的普通商品房。炒房的泡沫挤走后,市场会趋于平稳,改善型住房需求也会更理性。而投机性购房需求的下降,是这次调控的主要目标。

  能否成功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谢家瑾强调:关键有三点。一是供应,特别是结构的改善,政府能不能落实中低价位商品房的供应保障。二是需求,投机性住房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抑制,拆迁造成的被动性住房需求是否能够得到适当控制。三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整顿和监管。这几年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开发商囤积土地,拿到不“开”,“开”而不卖,就赌房价的上涨。一些中介机构和开发商串通起来哄抬房价,比如花钱雇民工排队,人为制造楼盘供不应求的假象。应加大对不法开发商和不法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监管。

  谢家瑾指出,这几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引导:提供真实、及时、充足的信息,改变浮躁,对市场有正确的预期。此外,还要改进价格统计和分析办法。

  谢家瑾最后说,“对稳定房价我们是有信心的,原因在于:这次调控的主攻方向是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抑制投机。而投机是导致目前房价上涨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抑制了投机性和投资性需求,市场节奏就会有所放慢,供求矛盾会有所缓和,稳定房价的目标就会实现。”

责编:张丽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