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房价的冷热反差:是矛盾还是相通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06日 14:53)
中国经济时报消息
“住行”作为人们解决“温饱”后的迫切需求,车、房似乎应该同时热起来。但是,目前市场上两者冷热的反差让人不解,车价VS房价:到底是矛盾还是相通?
在北京5月城市房展会上,仅5月19日开展首日,总成交金额达3.696亿元,总成交套数为417套,总成交面积为38856平方米,平均每套成交金额达88.63万元,成交单价高达每平方米9512元。
与令人热血沸腾的房价相比,车价就显得相对有些“落寞”。5月,北京车市表现不温不火,南京、贵州等地的汽车厂商没有任何惊喜。只有上海车市表现的还是旺销的趋势,其中有4月结束的上海车展的不小功劳。
波澜不惊的房价与暗流涌动的车价
自今年3月国务院连发两个八条措施、七部委出台房价意见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虽不时有关于上海房价下降的报道,但1至4月,全国房价依然上涨了12.5%,北京房价也同比上涨了8.1%。
对于新政策出台没有明显撼动北京高房价的现象,来自开发商的声音是,北京房价能维持高位缘于供给不足。
有业内人士和开发商站到同一战壕,“从供给看,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开盘的房地产项目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因此价格上升是市场正常的一种反应。”
如此看来,在外界高压条件下,房价似乎仍会保持波澜不惊。
其实,自 2002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在升温,经过2003年的大幅上涨,2004年1到9月份的全国商品房价格涨幅仍达到了13%,商品房平均价格达到2777元/平方米,相比2002年底,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价格上涨超过1/4。对于住房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来说,这样的涨幅堪称暴涨。
相对波澜不惊、一路看涨的房价,车价则是暗流涌动。
在2月底到3月初的一周时间里,各厂家不约而同地集中降价。结果是2.0排量车型现价为19至20万元,2.3至2.5排量车型现价为20至25万元,3.0排量车型现价为26至29万元,据了解,中高档车的价格区间已经比去年又下降了2万元。
3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对全国39家企业100个品牌细分出来的150个车型品种进行统计之后,首次向媒体公布了全国乘用车主要品牌销量情况显示,大多数车型销量下降,降幅达50%的品种近35个。
而到4月后,一些车开始涨价,如捷达、高尔夫等,一些前一段扛不住要降价的车也稳了起来,不但不降,连过去送装修的优惠活动也没了,甚至还有多款俏销车逆市涨价。
车价逆势而升是不是意味着车市就会一改萎靡振作起来呢?“今年国产乘用车还将降价8%~10%。”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这样说。
“今年车市整体应该还好,不会像去年那样冷,车价也会出现多样化。”亚运村汽车市场总经理苏晖如此评价。
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对土地的需求十分强烈,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建设用地供应的有限性。与此同时,在“住”与“行”两者间,“住”又显得格外重要。你可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来解决“行”的问题,但是你必须要有一个住的地方吧?
“房子有着其特殊性质,是一个必须首先考虑的、固定的消费。而车子就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买可不买,完全看消费者的经济实力。”苏晖就这样对记者解释两者的不同之处。
“房地产是一个不动产,作为商品,它与汽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容同样这样告诉记者。
的确,房产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比如面包和股票相比,也有着比较特殊的属性。它既可以像面包一样作为一种消费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像股票一样作为一种投资品满足人们投资获利、实现消费跨期替代的愿望。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诸如温州炒房团的出现。而一旦有了“炒”的出现,价格难免会因人为因素出现偏差。
据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平均利润超过房价的15%,二三环之间黄金地段的利润比例更是超过20%。而在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上,这一比例一般被控制在5%左右。这样的高利润当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眼光。
但汽车就不同了,它只能是作为一种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所以一定程度上还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定。
“消费者只会根据自身需求来确定买什么样的汽车,很少有人会买好几辆放着作为投资的。再者,汽车会有一定的损耗,买来后还得定期给其保养,不像房子买来搁在那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都容易造成车市的流动性,也造成了车价的复杂性。”苏晖如是说。
不同境遇背后的相同
“目前车价的定价方式大致有三种:先定高价然后再逐渐降、针对竞争对手定、随行就市。”苏晖说。
“现在房价定价方式就分为垄断性定价和竞争性定价。”易宪容说。
“2003年是市场决定型,到了2004年以后是价格完全脱离成本、以利益极大化为指针、由开发商决定市场、经销商说了算的‘自由决定’型。”一位业内人士说。
按照经济学原理,价格要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这样看来,目前房地产商和汽车生产厂商控制了车价和房价话语权的定价方式似乎都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原理。
“现在的车价不完全是受市场影响,受政策影响比较多,加上我们汽车市场太浮躁,包括汽车厂家,太浮躁了,不管是制定相关政策,还是执行相关政策,都把前景想象得太美好,因此容易造成产大于销、供不于求的局面。”苏晖说,“还有,厂家只是把眼光投向竞争对手,而不是消费者,不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目前车价定价方式的一个误区。”
“地价是房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地价完全没有市场化,这样的状况下房价能正常吗?”易宪容这样反问。
他之前所说的垄断性定价和竞争性定价事实上就是,同样的房子有两种价格,一种是由政府补贴的低价格,即经济适用房价格,另一种是随行就市的高价格,即商品房价格,这种定价方式在经济学上称为“歧视价格”。实行歧视价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商品不可转让,要由购买者直接消费;二是可以用客观标准区分不同消费者。可是现实中是很难以收入水平来界定购房人身份,给不同收入的购房者以不同价格的。“现行房价中,政府色彩太浓厚了。”易宪容感叹。
看来,在目前的中国,无论是房价还是车价都毫不例外地受着“无形之手”地牵引。这或许正是它们的相通之处吧。
说到真正公平的定价方式,苏晖认为车价应该这样定:厂家应该先根据供求关系把价格理顺了,然后以诚信的定价真诚的面对消费者,取信于消费者。
易宪容则强调,政府该把定价权交给市场,而不是某些人。“如果不做到这些,所谓的国八条也不会有何实质性的意义。”
责编:马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