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旅游业再次“全线飘红” 黄金周直面七年之痒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08日 20:53)

  国家旅游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比去年“五一”黄金周增长16%;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这是七年来中国旅游业在黄金周期间再一次“全线飘红”。

  业内人士认为,前些年开始出现争议的中国黄金周,不仅正在直面“七年之痒”的挑战,而且在积极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培育国民旅游休假意识、维护国内游与出境游平衡发展、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施压”,是黄金周制度存在的客观理由,也是急需深化的主要方向。

  今年“五一”全国主要旅游城市接待人数均创历史新高,而全国假日办公布的投诉量并没有相应上升,这表明适当的客流压力对旅游市场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经济学家刘一彬说,正因为中国政府1999年创设的黄金周对交通、民航、饭店等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才强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产业和部门的相对高速发展。而功能和所涉及部门不断扩大的全国假日办则通过公开处理投诉等推动了旅游服务业的进步。

  旅游专家在论证黄金周的现实性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欠平衡,黄金周对旅游热点地区经济提升和就业机会意义重大;目前中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中央政府强制规定的黄金周对一些私营、民营企业职工休假权利的保障力度,远远大于企业自主安排带薪休假的几率;黄金周在社会心理学角度上已经具备积极的公众心理其础。

  旅游经济学硕士姜明诚说,参照各国发展规律,当中国10年后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时,中国家庭的旅游模式将从目前简单的观光旅游,转向度假型的旅游模式。加上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到此一游”式旅游对运输、食宿、环境压力才会根本改变。而黄金周制度性的合理安排是保护、开发国民旅游意识,规范旅游市场正确发展的有力手段。

  经济分析师皇自强说,“五一”前,全社会都在呼吁对景区乱涨价之风加以遏制,就是因为培育中国国民的旅游休闲意识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目前黄金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是国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因此不能通过“取消黄金周”来抑制需求,而是要不断为“黄金周”注入市场化、规范化的新鲜血液。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在长假期间发生交通堵塞等现象,但他们都是在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上下工夫,没有想一声令下取消假日。而中国经济总体发展还未达很高水平,需要做的更是加强供给而非控制需求。

  皇自强说,中国年度旅游者已经以亿人次为单位,但也仅仅是全体国民的十三分之一。中国政府创造性提出黄金周制度,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国民包括小城镇乃至农村消费者。这样看来,黄金周肩负的使命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专家认为,黄金周面临部分批评意见是一件好事。国家旅游局在近期的中国旅游规划提出“深化以黄金周为重点的假日旅游”,也就是正视黄金周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黄金周度过“七年之痒”而更上层楼。(完)

责编:春天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