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许宪春:205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十六大解读)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3日 14:45)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总量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未来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内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高级统计师许宪春。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万亿元以上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7.18%的增长速度。

  从历史经验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20年左右。之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减速的过程。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9%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会不会也陷入同样的怪圈?

  许宪春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历了20年左右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确实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但是情况却不同。日本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而除了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外,亚洲“四小龙”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仍然保持不是太低的经济增长率。中国与日本不同,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以2001年为例,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而排名最后一位的西藏只有139亿元。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许宪春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积累了相当的物质基础;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这些因素决定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实现预定的目标是非常有希望的。

  

205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否有希望赶上前五个发达国家?

  许宪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位,2000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为3.4%,2001年提高到3.7%。

  许宪春在分析国内外历史资料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和目前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五位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预测,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05年超过法国;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50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许宪春说,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00年的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跨越是用万亿元作为台阶的。而从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跨越将是用10万亿元作为台阶。

  

GDP: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指标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需要辩证看待。

  许宪春说,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会有一个缓慢减速的过程。但是,同样比例的经济增长率所代表的经济数量是上升的,而且增长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许宪春认为,中国GDP的构成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比如信息产业、机电工业、金融服务业等,对于经济总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许宪春说,人均GDP是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即使到2050年,我国GDP跃居第二位,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这说明了加快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许宪春最后说,从趋势上看,我们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越来越快。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正逐步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迈进。(新华社记者 赵承)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