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十六大新闻:老百姓向党说说心里话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5日 17:16)

  经济日报消息:在喜迎十六大的日子里,神州大地时时处处都洋溢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我们感受到了“三个代表”如何在基层转化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这些朴实无华的文章中,读得出责任,读得出忠诚,也读得出深情和信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为群众办事就是对党负责
李 滋

  老百姓只要感觉到党员干部是诚心诚意为大伙办事的,就算困难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他们也会理解的

  我的家乡匡村是名副其实的“都市里的村庄”。

  匡村地处山西忻州城区,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年年征用土地,到1996年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时候,人均耕地还不足1分。人多地少的矛盾如何解决?日益增多的剩余劳力往何处分流?村党总支、村委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只要我们真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村看村、户看户,社会看的是村干部。”这句多少年前就流行的老话,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有了更丰厚的内涵。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村干部和群众融为一体,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党和人民心连心最直接的体现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出一件件让群众“拍手称快”的实事。

  人多、地少、劳力剩余,就业机会不多,群众不顺心了就要找领导。现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每一位党员都由“躲着群众走”变为“拉着群众的手”,主动深入群众。在田间地头、在村委院内、在任何一个地方和乡亲们席地而座,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不愉快的时候,来访群众不是这个骂几句,就是那个瞪几眼,这时我总是笑脸相对:“不找我撒气,找谁撒?”嘻嘻哈哈中工作做了,轻轻松松中怨气消了。其实,老百姓只要感觉到党员干部是诚心诚意为大伙办事的,就算困难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也会理解的。

  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理财,不仅减少了开支,还减轻了负担。村干部每年有60天的义务劳动,既减少了村委会的不必要开支,又使干部得到了教育和锻炼。

  村干部常说,党叫咱主事,群众叫咱干事,为群众办了事,就是对党负责。在工作中,一定要紧紧围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使群众得到实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全村办理“农转非”以后直接涉及居民利益的第一件大事。村党总支抓紧时间跑区、跑市、跑省里,终于在去年底完善了各类手续,使全村老弱病残都得到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此外,村委会还抓住三水厂建设管道经过匡村的契机,与自来水公司协商,将全村自来水管道接通三水厂管道,收到了“一举三得”之效。

  一件件实事,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基层党组织和群众间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紧密和融洽。就拿修路来说,全村的大街小巷20年前均进行过初步的硬化,但由于匡村处于城区,过往车辆特别是载重车辆较多,致使路面损坏严重。前几年,村里想集体出资再次硬化道路,可一连串的问题、一连串的开支,很难得到群众的支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开展,使大家的认识都提高了。我们顺势草拟了全村的《硬化道路方案》,采取集体出资与群众集资相结合的方式,结果经群众讨论一致通过,并付诸实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是一项长期工作。在“三个代表”光辉的照耀下,一个更美好的家乡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日子越过越红火
吕光全

  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大竹农村信用社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没有我的今天。

  1980年高中毕业后,因为身体原因,我的大学梦变为泡影。正在开展“与民贴心”、服务“三农”活动的大竹县农村信用社,当即贷款6000元,圆了我的个体运输梦。正当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加油中的一场意外火灾,给我带来灭顶之灾。此时,四川省大竹县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一个信用社支持1个产业化基地、一个党员帮扶1户贫困户脱贫”的支农服务工程,他们把我列为科技治贫致富户进行重点帮扶。给我贷款2万元,我很快与人合伙承包下了本乡野坪村石板沟水库。近几年,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大竹县首屈一指的养鱼大王。

  为了帮助乡亲们科技致富,我倡立了人和乡水产养殖协会,无偿为全乡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援助、信息服务等。前不久,我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刘阳德 王 华整理)

  

服务农民其乐无穷
蒋戌生

  我是搞农业研究的,用知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最愿意做的事。 

  跟“农”字结缘后,我每年的大半时间都在农村搞调研、做试验、推广技术。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温州每年生产的粮食和实际用粮的差距较大。我担任温州农科所所长后,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科研人员下农村,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1976年,听说文成山区有人在旱地里育水稻秧,不想却在秧床上长出了杂交水稻。我马上前去考察,果然看见旱地秧床上的零散的稻子挂满了沉甸甸的穗子,令人惊喜不已。回来后我立即写专题报告,先在文成选点,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然后向山区推广。

  退休后,我到温州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任副会长。协会党支部经常组织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家人早就劝我别忙活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我忘不了自己是靠助学金读书的,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就没有我的成长和成才。无论何时,我都将永远忠诚于党。  (张 玫整理)

  

老党员的新追求
赵永才

  一次交了2000元党费,有人说我傻,可我不在乎,人是要有点追求的

  作为党的同龄人,我的切身体会是:人是需要有点追求的,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中,才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我1921年出生于安徽省灵璧县,1941年,参加了共产党的游击队,作战苏北,从此走上了为党和人民奋斗的革命道路,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1956年转业到济南市天桥区房管局任党支部书记,1981年离休。

  虽离休在家,我还是闲不住,看书学习成了我一大乐趣。《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让我爱不释手,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三个代表”重要讲话后,我戴着老花镜认真读了好几遍,仔细领会推敲,还做了大量笔记,写了十几篇心得体会。我们几个老党员还成立了自学小组,每天在一起讨论国际国内大事。为了表达对党的忠诚,今年“七一”前夕,我一次交了2000元党费。当时老伴、孩子也有怨言,还有人说我傻,可我对他们说:“自1948年入党,我受党的教育已50多年,当年要不是党派人营救,早就没命了。现在咱生活好了,表表心意,还不应该么?”

  几十年来,我从未为个人的事给党和组织添麻烦。1956年转业时,组织上发给我4000元安家费,我分文未取;1961年老父亲去世,组织上考虑我家里困难,给了300元补助,我坚决没要。

  这些年,许多人劝我,你也该享享清福了,可我人老心不老,看到一些孩子因贫困失学,心里总是放不下。我平常生活很简朴,十几年住在破旧的简易楼里,吃的是粗茶淡饭,用的是亲戚朋友替换下来的旧家具,一件棉袄缝缝补补穿了20多年,夏天穿的大汗衫都脱了线,一个搪瓷缸子从1968年一直用到现在。这一切,我都没觉得寒碜。去年“六一”节,我一下拿出6000元积蓄资助贫困生,房管局领导考虑到我家的实际情况,只收下1200元资助了3名失学儿童。今年,我又买了学习用品去看望孩子们。小外孙看到《齐鲁晚报》上我的事迹,说:“姥爷,你真棒!”

  我对党的一片赤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始终不变。就算是一抹晚霞,也要抹向火红的天空。 (管斌 马洪宝)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