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金融机构受困30年期国债 央行急救

央视国际 (2002年09月10日 14:55)

  中国经营报消息:9月3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最长的国债品种30年期国债的50亿元现券买断。此举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央行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长期利率风险。这使得从今年6月上市以来就一直深受30年期国债“套牢”之苦的众多金融机构终于松了一口气。

  反应强烈央行操作成债市甘霖

  今年6月5日,30年期国债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价格跌破面值,最终收于99.86元。后该券一直走势不佳,长期保持在95元附近,并且成交清淡。2002年9月2日,该券收盘价为94.90元,收益率为3%。轰轰烈烈出场的30年国债成为了各大机构的难言之痛,特别是一些重仓持有的机构更是日夜煎熬。

  央行公布了公开市场操作后,市场内外猜测四起。有业内人士评价,央行此次出手,意在“拯救投资30年期国债的国有银行”。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债券交易员却私下向记者透露:“30年期总量只有260亿,对于四大行来说,这点儿风险还是可以承受的,谈不上‘拯救’。我们行的30年期国债肯定是出现了亏损,但是作为国有银行,谁也不愿平仓,把暗亏变成明亏,况且成交清淡,也根本卖不掉。这次央行高价回收,我们肯定要‘响应号召’,尽快走人了事。”

  “高价现券买断50亿,主要还是为了增强30年期国债的流动性,以期30年期国债价格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9月5日,银行间市场30年期国债的价格已经达到了99.01元,体现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高占军博士对此分析。“并且,据我所知,也确实有一些券商和商业银行已经‘吃不住’,也不排除了央行为了规避风险,帮这些机构一把的可能。”

  财政部一位官员私下对记者表示:“从财政部的角度看,发行利率降低当然对我们有利,因为降低了成本。但是我们并不希望过低,发行利率过低,首先影响到的就是市场的流动性,如果一个券种利率过低,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清淡,没有投机方的参与,这也不是我们的意图。”

  困惑依旧债市迷局困扰市场参与者

  其实,众多机构的“套牢”之苦,部分原因当属咎由自取。从去年6月开始,股市持续低迷,利率不断走低,客观上为债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银行、保险公司、券商都把债市作为了淘金地,蜂拥而至的资金使债市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现象。

  被市场寄予厚望的30年期国债就是一个典型。30年期国债由中国财政部于5月23日拍卖发行,其固定票面利率为2.90%,发行总额为人民币260亿元。由于此前我国国债并没有如此长期的品种,被市场各方人士认为是一个突破,为完善我国债券结构做出了尝试。因此此次发行被超额认购一倍多,而财政部规定该国债3.6%的票面利率上限则形同虚设,30年期国债在众人眼中成了必抢的“香饽饽”。数据显示,有效投标笔数为302笔,有效投标总量为599.7亿元,为中标总量的2.9倍。

  由于此次国债发行没有利率下限,各大机构为了这块香饽饽都不惜血本,非理性的恶性竞争造成了30年期国债2.9%的利率,而当时在交易所国债市场的20年期国债0107券的收益率还有3.19%左右。30年期国债的利率理论上肯定大于20年期国债利率,但目前20年期国债的利率也在3%以上,30年期的2.9%有点儿说不过去。正是由于各方人士也缺乏必要的经验,众人哄抢的结果造成了30年期国债的利率偏低。

  资深债券交易员、河南财政证券的债券部经理程红玲解释说,超低的利率造成了该券在二级市场的极度不活跃,交易非常清淡。并且,今年以来,再次降息的呼声越来越低,机构长期持有此券,一旦发生轻微的通货膨胀或者升息,机构的风险就非常大。她说,毕竟中国的债券,从管理者到参与者都没有成熟的经验,此次央行的出手,也有为过去机构的非理性行为埋单的可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中国的债券市场缺乏真正的风险定价机制,因为是新兴的市场,所以还过多地依靠行政命令,不能完全市场化。债市没有做空机制,趋同性让大家一窝蜂地往一块挤。而如果管理部门出现了失误,则风险就更加难以控制。

  债市最大的参与者——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也面临着债市迷局。一位地方商业银行的行长向记者诉苦:“我们银行现在工作的重点就是国债,我也知道,银行不应该整天只在国债上下功夫。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一方面银行存在着大量的存贷差,一方面,惜贷的情况又越来越严重,你说我们的资金往哪里去,只有到债市来了。况且,我们目前从南方一些城市融到的资金,成本还不到1%,在债市上不管怎么折腾,都还是有赚的,总比放贷后血本无归强得多。”

  左右为难利率结构稳定压倒一切

  一业内人士评论说,央行近期连续的正回购以及这次现券买断说明了央行意欲回笼货币,引导债券利率上升。自6月25日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共回笼资金1000多亿元。

  “央行的上半年金融报告指出:金融机构持有大量低利率国债蕴藏风险。另外,央行还展开了关于长期债券利率的讨论。长期债券的风险被传媒广泛宣传。这也从近期国债市场中体现了出来,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收益率大幅提高,现券价格大幅下跌。所以,现券买断和央行最近的一贯做法并不矛盾,还是求稳。并且,管理部门也在尽力提高自己的调控水平,避免再出现30年期国债的尴尬。”一位券商的国债交易员评价道。

  高占军博士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一般会考虑到三个方面,一是控制货币供应,二是考虑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三才是为市场带来流动性。此次央行公开操作现券买断30年期国债,“为市场带来流动性,引导利率趋于稳定最为重要。”

  背景资料: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与市场利率,从而调节社会信用活动规模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目前,其操作方式主要有四种:现券买断、现券卖断、债券正回购和债券逆回购。

  现券买断是央行从债券市场买入债券;现券卖断是央行在债券市场上卖出债券;债券正回购是指央行在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再买回上述债券的业务,其实质是央行用债券做抵押借入资金,目的是为了回笼货币;逆回购是指央行在向商业银行买入债券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再将上述债券卖给商业银行的业务,目的是为了投放货币。(樊崇)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央行连续8周正回购 (2002/08/14/ 14:47)
  • 央行昨再次正回购交易 中标利率较上周提高0.06个百分点 (2002/08/28/ 14:17)
  • 央行发行古典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 (2002/09/02/ 16:25)
  • 央行发布《200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2/08/02/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