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曾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湖泊面积达4600多平方公里。但后来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和改造,湖泊面积现在已经大幅萎缩,仅剩下2691平方公里,800里洞庭成为历史的记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洞庭湖的治理力度,开始了退田还湖工作,目前洞庭湖的面积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
这是最近防汛期间记者在湖南洞庭湖边汉寿县的青山湖垸看到的一幕:大堤有了一个长长的缺口,缺口边还有两栋楼房浸泡在湖水中。但这并不是汛期洪水冲跨了堤垸。
常德市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办公室林毅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西洞庭湖的一部分,1975年在以粮为纲的这种政策的大背景下,把这一片地方围起来了,总面积是16600亩,上世纪九十年代,洞庭湖水情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湖洲也提高了,湖洲抬高以后,湖水没有出路了,1995、1996、1998三年,青山湖垸都漫溃。根据国家1998年出台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规划方案,青山湖垸就列入了退田还湖的规划范围之内。
围湖造田,再退田还湖,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中,湖区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出于粮食短缺的压力,洞庭湖区开始不间断的大规模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因此不断萎缩,原本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也因此让位于江西的鄱阳湖而退居第二。湖泊面积的减少使洞庭湖蓄洪量锐减,水位提高,洪涝灾害连年不断。汉寿县围堤湖的农民对我们说:“1995年1996年溃垸以后,我家里损失了几万块钱,房屋冲倒了,家具被洪水冲跑了,搞得没地方搬。 ”
1998年特大洪灾后我国政府决定对洞庭湖实行退田还湖,根据规划,生活在湖区的农民将有55万人要迁往外地或高地定居,大量的堤垸将重新成为湖泊或行洪道。记者走访了洞庭湖区的汉寿县,岳阳县和澧县后发现,退田还湖正在让洞庭湖区发生着变化。
仅仅在汉寿县的青山湖垸,16600多亩的面积如今又成了洞庭湖的一部分 ,6000多农民也已全部搬迁到了安全的地方,有的还被安置到了附近的蒋家嘴镇。大部分移民开始纯粹的渔业生产和养殖。“养鱼还是可以赚,一年大概可以拿到1万块钱。清早来,天黑就回去。自己修的房子有160个平方。 ”一位村民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退田还湖以后,移民最关心的还是生计问题。这位岳阳县的农民叫王良寿,搬迁以前住在洞庭湖中的一个巴垸内,主要从事芦苇生产,去年迁到岳阳市郊的月山镇以后,王良寿承包了镇上的自来水厂,从田土中走了出来。但在搬迁之前,他也有过顾虑。要搬的时候想不通,因为当时在那里靠芦苇生产,自己能搞点其它副业。到这个地方来,人一集中要搞其它副业都没有可能。他说:“当时想得太远了,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在没有搬来之前,我就在这个地方找生活出路,找门路,找了将近两个多月,后来就把这个自来水承包上了,现在还请了两个人,总共有三个人管理,人平大概每月搞了1000来块钱,和以前相比要好多了。 ”
在月山镇王良寿住进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楼房,今天的他已经完全告别了以前的生活。只有墙角的一只箱子还能让人看到今昔生活的差别。他说这里舒适都是水泥路,原来都是泥泞路,出去不通车,不方便。
前面我们看到,洞庭湖退人退耕,移民从事其他工作。除此之外,退田还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退人不退耕。不过这样一来,农民搬迁以后耕作土地的半径比以前扩大了很多,洪水也还是会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堤垸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改变了原来以粮食和棉花为主的耕作模式。
除了前面我们看到的退人退耕后移民必须另找生计的情况,退田还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退人不退耕,但农民搬迁以后耕作的半径比以前扩大了很多,洪水也还会经常对生产构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堤垸对农业产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改变了原来已粮食和棉花为主的耕作模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湖区一些生产条件较好的民垸,记者注意到,农民的房屋都被迁到了洪水淹不到的高地,而原来的田地在一般洪水年仍然可以进行正常耕作,遇到较大洪水时就蓄洪成为洞庭湖的一部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湖区农民开始种植黑杨和湘莲等避灾作物。
原先,粮油棉得是精耕细作的。现在由于移民建镇以后,老百姓作业半径扩大了,针对这一情况,乡政府从1998年开始到今年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了5万亩欧美黑杨的栽植。和以前种田相比,种田基本上是维持生活剩下的不多,每亩田产值600块钱左右。而欧美黑杨的效益,8年后一根树可以卖到400块钱,一亩田33根,12000多块钱。老百姓的纯收入,除各方面的支出以外,可以得1万块钱,一年收入就是1500元。
农民原来恨就是恨这个水,水对他们威胁太大了把这个地方搞穷了。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五年里有四年几乎没有收成,仅仅1997年得了一点好。作田越多就亏本越多,不作的不亏,就是这样一个概念。通过改制以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种了湘莲,年年还是有收成,比原来还要强一点。
记者发现,在这些退田还湖的堤垸内,原来的主要作物粮食和棉花已经很难找到,除了湘莲和黑杨,栽种反季节蔬菜的农户也不少。由于不再担心洪灾对作物的影响,湖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农民说,现在是有保障啦,通过搬迁搞了以后,洪水来了不怕,再一个就是有蓄洪法了,围堤湖防洪,也安心一些了。
在澧县的澧南,垸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集镇,据介绍,垸内原来有近3万人,现在都被安置在这个新建的集镇。据了解,从1998年开始,类似这样退田还湖的堤垸在洞庭湖区已经完成253个。经过4年不懈的努力,洞庭湖湖泊面积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蓄洪能力增加,正逐步呈现出横无际涯浩浩荡荡的景象。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庞道沐说,在长江防洪过程当中,洞庭湖处在特殊位置,它要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通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扩大了湖面,到目前为止,已经扩大了500多平方公里,把洞庭湖治理三期,四期工程搞完以后,可以扩大到700多平方公里,这样就有利于长江的防洪,有利于长江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水对沿江两岸人民的威胁。
由于实行退田还湖扩大了行蓄洪面积和容积,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洞庭湖区有37万多人免除了洪灾的侵扰,每年减少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降低防汛抢险投入4000多万元。记者在岳阳市城陵矶看到,尽管正处于每年防汛的关键时期,洞庭湖的水位已经超过警戒水位,目前仍在上涨,但并没有出现大的险情。
由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国家政策的改变,其实也是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改变。有了这种努力,洞庭湖重现“浩浩汤汤(SHANG) ”景观的日子不会太远,朱总理的愿望会实现。(《经济半小时》记者朱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