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经济半小时》:让“民工子弟学校”浮出水面  
03月25日 22:20

    这几年,我国流动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亿1千万,而他们的子女中到了上学年龄的大概超过了200万。据了解,这些孩子一般由三种选择:辍学,到公立学校借读,去“民工子弟学校”。第三种情况是大多数民工子女的选择,但这些学校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私人办学,没有合法手续,办学条件简陋,教师素质较差等等。而在浙江省杭州市,由市教委出面创办了6所合法的民工子女学校,给渴望上学的孩子们解决了大问题。

    9岁的孙飞为了治眼病2年前随父母来到杭州,已经过了入学年龄的他很想上学,然而父母靠摆小摊的收入仅能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孩子要上学,别说学杂费就是连手术费都是四处凑来的。孙飞的母亲说不想去,赞助费就得交6000多元钱,交不起,哪有这么多钱。

    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孙飞父母找到了专门招收民工子女的明珠试验学校,这里每个小学生一学期只需要缴纳600元的学杂费,有特殊困难的孙飞提出申请后,每学期只用交不到300元的书费。而在普通的公立学校,民工子女由于是跨区域跨地段上学,不算每学期的杂费和书费,至少要花费6000元的才能在学校中得到一席之地。

    在明珠实验学校就学的贫困家庭的学生,校方采取了减免收取学杂费还可以分期付款的优惠方式以及灵活措施,现在一下交不起可以按照一个月一个月交,中途转学的可以按照天数来计算。

    在明珠学校,每40个人中就有1个分期付款的学生,他们的费用都是由学校先承担的。另外,学校每年还要投入了9万元来租用6条线路的校车,接送父母工作不稳定而且住所偏远的学生。王凌霄就是每天坐校车的孩子之一,入学时她父母看重的除了这点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办学手续简单。在这之前,王凌宵的父亲曾回家跑了好几趟为孩子上公办学校,结果是校方说证明没用的一定要拿个户口本来,本身是农村的农民就没有户口本,小孩的家长觉得挺复杂的。

    按照正常的手续,一个非本地户口的孩子要在异地上学,首先要拿着老家学校的证明和户口本到新学校盖章,然后回老家开转学单,再回来办理入学手续,有时一个学生为了办理复杂的手续甚至耽误了一学期的课程。

    据明珠试验学校校长范琪介绍,他们手续非常简单,只要学生有一个上个学期的成绩报告单,能够说明在那边读书读到几年级就可以了,没必要再跑到老家去开转学证,一个来回耽误学生读书。

    随着外来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在城市里出现了许多象孙飞和王凌霄这样的民工子女。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推算,杭州市外来人口中到了上学年龄的儿童有2万多人,浙江省达到15万人,全国有700万以上。然而大多数的孩子想上学却不容易,他们很难进入普通的公立学校,一方面没有多余的名额,一方面公立学校收费高,不少民工家庭难以承受,另外,民工子女流动性大,外地户口造成了他们入学转学手续复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其严重。而现在在许多城市边缘出现的民工子女学校,不仅没有办学证,而且校舍简陋,师资力量有限,随时会被政府取缔。杭州市第一所民工子女学校——天成小学的前身就是名为鲁冰花小学的非法学校,几百个学生就在又黑又小的教室里上课,旁边是经常出入装卸车的加工厂,环境嘈杂而且危险。

    杭州市不仅取缔了非法学校,而且还在第一时间创办了合法的民工子女学校,为民工家庭排忧解难。然而,一些多子女的民工家庭还有特殊困难,老大到了上学年龄,但是为了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妹不得不辍学。今年10岁的孙凤琴最初上学时总是带着小4岁的妹妹,这种在公立学校里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民工子女学校中却并不新鲜。为了让家中的老大能上学,一些民工子女学校又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帮民工代管不到上学年龄的子女。民工子弟学校向两头可以延伸了,再办个幼儿园把4岁的放到幼儿园去,那个7岁的也就能上学了。

    明珠学校的校长范琪坦言,办民工子女学校并不容易。以民珠学校为例,现在共有1700多名学生和85个教师,一学期所收的学杂费也就是80万左右,只够承担员工劳务和办公用品开支。政府虽然提供了学校场地和部分设备以及三分之一的教师工资,但是其它的办学经费例如校车、电脑、校园建设等花消只能依靠校办企业的赢利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民工子女学校只能解决部分家庭的困难,有限的场地、师资和资金是这些学校正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教育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坦言,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我们老的管理,而应该用我们的管理去适应现在变化的时代。

    今天的教育问题,不解决好,在明天就会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杭州的采访结束后,记者感到了一些欣慰。虽然,杭州市的民工子女学校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与很多地方的同类学校相比,它毕竟拥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而且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等都有了一定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对于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民工子女来说,他们终于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课桌。( 经济半小时记者/杨莱莱)



责编:郭颖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