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新闻 > 正文

艺术节三大主旋律: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2日 11:03)

  东方网11月1日消息:随着今晚《艺术家生涯》在上海大剧院拉开戏幕,众人引颈热盼的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登场亮相了。

  迄今已举办了四届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主办方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今年是第一次从原先位于上海大剧院、上海美术馆群体内的办公场所搬进了康定路上的艺海大厦。全新的办公场所也给艺术节带来了不一样的运作机制,可以说今年从艺海走出的艺术节,其市场化运作的味道要浓于以往。

  首先,从参演节目的承办来看,一改往届全部由艺术节中心或剧场邀请,变为艺术节中心和剧场提供演出平台,把项目交给演出公司,甚至是广告公司。比如,今年的好几场非常有份量的戏,国家话剧团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南非开普顿城市芭蕾舞团经典芭蕾舞剧《火鸟》,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等都是由东昊演出公司、上演广告公司负责承办的。这种"托付"节目的方式,虽然现在很难看出其成效到底如何,但不可否认这种做法是以后办节的一个趋势,用艺术节中心陈圣来总裁的话说:"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都是我们考虑的重头,艺术节非常需要市场的依托。"其次,从受瞩目性上,这次的艺术节可以说真正走向了世界,更加的"国际"化了。艺术节中心的副总裁韦芝告诉记者,今年不论是参演的剧目还是前来参加演出交易会的团体,遍布世界各地,来自五大洲四大洋,而且都是当地或是他们那个演出领域最顶尖的团体。韦芝说:"形成这种现象首先是上海这个大环境所赋予的,有了上海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形象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关注艺术节;再次,就是前三届艺术节打下的良好基础,因为有了前三届的成功举办,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今年才会吸引如此多的外国宾朋纷至沓来。"还有就是从贴近性上,第四届国际艺术节更为符合"人民大众的节日"这样一个办节宗旨。艺术节不再是人们理解上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从整体构架上组委会加大了群众参与性,把一些特邀的、自创的、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群众当中去,并增加了演出场次。在票价设定上,也权衡各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尽量做到好戏大家都能看。

责编:范小利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图)(2002/11/02/ 10:28)
  • 上海国际艺术节:《卖花姑娘》赚眼泪(2002/11/01/ 09:20)
  • 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中外机构"打"得火(2002/10/31/ 09:52)
  • 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 F4将现场爱心助学(图)(2002/10/22/ 17:32)
  • 《波希米亚人》将开启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幕(2002/10/15/ 13:04)
  • F4献演上海国际艺术节 110人阵容不容小觑(2002/10/14/ 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