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东方时空]两岸看神舟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3日 21:36 来源:CCTV.com
进入[东方时空]>>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的观众朋友和东森电视台的观众朋友你们好,我们现在是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为您带来《东方时空》的特别节目“两岸看神舟”,跟我搭档主持的是东森电视台的主播卢秀芳。

  卢:大家好,这次再度跟岩松合作非常高兴,我看到延续我们之前的情谊,这次我还是为你们准备了礼物,特别从台湾带来,您打开看看。我们看到这个礼物是两岸看神舟也是纪念我们这次特别报道,它是笔记本,当然记载着我们两岸媒体合作的大事,也记载着未来两岸的大事,希望在你采访的时候有帮助。

  白岩松:我现在应该写下第一笔,写下2005年10月12号这样一个日子,因为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

  卢:的确,另外我还带来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咱们一人一个。

  白岩松:一定不是戒指。

  卢:我们看到这是“两岸看神舟”,这是一个杯子,这是一个对杯。

  白岩松:你对得起观众,可我对不起观众。

  卢:我们看到这个杯子不能空的,所以说我给你斟上水,一方面我看到你今天做了好长时间的转播,口也渴了,多喝一点水。二方面,这水也有寓意,为什么,我一人都斟上一半,两杯加起来就是满的了,圆满,要祝贺我们节目合作圆满,另外要祝贺神舟发射圆满。

  白:还有一个寓意,在中国的古文化中,道德经里就说杯满则溢,因此不倒满非常好,我们也预祝整个航天事业永远在不断进步中向前进,永远不追求的是10,而是永远我们在路上。

  卢:举杯庆贺。

  白:给我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我也要送礼物,你看我这个礼物礼轻情谊重,送一幅手套,你先把它戴上。

  卢:我进航天城都没有蒙眼睛,难道在这里要蒙眼睛吗。

  白:戴上手套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礼物在背后,它只能用手套来拿,它很精致,是神舟六号的模型。

  卢:太令人惊讶了,这是一个神舟六号的模型。

  白:放回你的办公室,但是要弄上防盗装置。

  卢:的确,我同事一定都非常非常羡慕我,谢谢,这真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个礼物。

  白:的确就是这个礼物本身戴的手套,它希望每个人都特别好的对待他,把手套戴上再去触摸他,也要把你的手套和这个礼物一起放在你的办公室里。

  我在今天2005年10月12号的确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日子,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头有很多跟神舟六号的新闻一个一个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又一个的画面让我们的印象那么深刻和难忘,再次回顾一下。

  短片――回顾

  费俊龙:总队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

  总队长:出发。

  指挥中心: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

  (9点飞船胜利升空)

  雷达跟踪正常,东风助推器分离。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白岩松:秀芳,就是这次在整个今天上午发射的过程中,我知道你也在演播室里向台湾的观众来进行直播,后来有没有给同事打电话,反响怎么样,状况怎么样?

  卢:我先讲一下我自己的感觉,其实我特别是看到在雪花片片之下,两位航天员走出来,我突然一阵子觉得全身发麻,为什么发麻?后来我想到四个字,热血沸腾,那个场景真是太令人感动了,在整个直播之后,我们的同事立刻打电话给我,说全台湾的观众都在同步收看我们的转播,因为在整个现场,我想台湾的观众几乎是没有办法想象的一个场景,特别是在准时发射的场景,两位航天员走出来,大家目送他们,热烈的掌声,随后我也看到包括在央视的电视台里,所有的像是火车站的民众也在收看这个转播,台湾的民众其实也有同样的场景,可以说是两岸透过神六的发射,他们有共同的关注焦点。

  白:其实这次因为来的时间比较短,我说下一次比如神七、神八再发射的时候,秀芳来了,不仅仅去航天城,还有机会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那也是一个非常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现在由我们的记者带你去看一看,讲一讲。我们的记者王跃军现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跃军你好。

  王跃军:岩松你好。

  白: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职责是什么,状态怎么样?

  王:从整个发射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射完之后还有一个相应的搜救和监测这样一个任务,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整个应该是非常平静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样的热烈。其中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因为像酒泉这个地方,它本身创造过许多第一,就像我们上学一样取得过很多好成绩的时候,当你第一次拿第一的时候可能会很高兴,连续拿第一的时候可能就和平静心态,这是一点。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整个飞船现在刚刚入轨,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来做,所以大家的情绪能很快的平静下来。另一方面,我今天下午采访的时候,跟我一起,比如从甲地到乙地只需要五分钟的时间,跟我一起采访的工作人员就睡在了车上,因为非常非常的辛苦,非常非常的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整个酒泉目前比较平静的一个状态。

  白:在今天发射成功之后,现场的那种当时他们轻松、欢快、兴奋的感觉是我们所感受不到的,你当时一定感受到了。

  王:最一开始我在大厅当中看到很多人员,工作人员的手是握着拳头的,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眨眼,嘴是张着的,全神贯注的看着大屏幕,随着上面的数据不断的变化,情绪也在不断的缓解,中间还有人鼓掌,当宣布了发射过程当中取得圆满成功的时候,大家兴高采烈,我和当场的几位比如像火箭系统的总指挥,包括像飞船系统的总指挥,我也向他们表示祝贺,而且跟他们握手,我相信他们手是湿漉漉的,应该说他们是非常紧张。当时发射成功也非常兴奋,但是现在应该说都趋于平静了。

  卢:我首先谢谢你上午跟我现场的一个连线报道,对台北的直播,台北的民众早上都看到你在酒泉基地的采访。我在这里还要问你一个问题,我对两位航天员,台湾民众对这两位特别感兴趣,你跟他们的接触是最直接的,昨天有一个说明会,还有今天出来的样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样子是什么?

  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费俊龙本身给人一种刚毅感,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干净利落,出来的时候向大家招手致意,包括和首长对话的时候,也是让人感觉到刚毅、坚定、自信。聂海胜从总的情况来看,给人感觉好象很温文尔雅,包括和记者见面的时候,回答问题的时候也非常的幽默,我想这两个人能够合作在一起,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搭档,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可能他们在空中目前也可能会形成一个非常默契的这样一种合作。

  白:非常感谢跃军给我们带来的报道,而且要跟观众朋友说明一下,刚才可以看到王跃军在整个给我们直播的过程中用手捂着电话的耳机,因为其实在今天上午九点多发射场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之后,相当多的直播设备都已经拆除掉,他刚才是要用手机跟我们完成连线,今天已经有两个系统非常轻松了,一个是火箭系统,他们当时火箭一发射完了之后,那么的顺利,按往常的惯例他们要放鞭炮,后来毕竟还有那么多系统的工作要持续,他们就以后再一起一块放鞭炮,这是一个其中很有意思的细节。其实在酒泉的确很难忘,秀芳下次一定要去,地方不大,但是那块很美,在一片戈壁当中突然出现了绿洲,他们自己还营造了很好的生态环境。

  卢:跟台湾的观众特别说明一下,因为台湾的观众总是说明酒泉发射基地好象很神秘的感觉,气氛怎么样?

  白:气氛怎么说呢,我举一个例子,张艺谋英雄那部电影就在那儿拍的,你说它那儿有多么好看,后来我们专门去了酒泉旁边去拍照,那块地方色彩的丰富性是其他地方很难比的,我们专门去拍照。还有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上次在神舟五号发射之前我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有几天的时间,结果去了之后找不到飞船的总指挥,后来一看在底下的运动室里正在打乒乓球,非常轻松和欢快,但是有一点是这次比较紧张的,什么紧张呢?床位紧张,因为那个地方本来就不大,只有几个招待所,因此大家抢床位后来到了很高的地步,我的同事告诉我他住的房子连卫生间都没有。

  卢:下次你看到抢的身影当中一定有我。

  白:一定会有,但是会提前替你安排一下,但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有一个地方非常重要,那有几栋航天员的别墅,因为他们要很早从北京的航天员的培训中心要飞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做整个发射前的准备,这里面的情况跃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向导,接下来通过片子感受一下。

  解说:

  座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是航天员生活和训练的地方,当年杨利伟就是从这里出征的。

  于本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问天阁,从我们理解上讲,问天的真正意义一种对宇宙奥秘的一种探索,一种对太空的一种利用,特别是一种和平利用,和平利用太空的一种科技活动。

  王跃军:这里就是问天阁,是航天员出征前几天生活,包括进行身体锻炼,包括工作的这样一个场所,对于我们一些人来讲,这里面一定会非常非常的神秘,接下来带大家进来一起看一下。第一个门厅我们看到这边是一个检疫室,这个地方主要是针对外来的一些人员可能带来一些病菌在这里进行一些消毒、处理,从而避免传染。我们再往里面走,来看一下,这儿是它的一个大厅,在这个大厅可以会见很多很多的客人,大厅的对面,我看到有这样的一幅字画,飞天,应该说这也是放在这里寓意深刻,通过这样一个走廊我们可以到前面航天员居住的房间看一看,那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它在二楼,我们现在上去。在二楼我们看到航天员居住的房间,这个房间就是目前正在遨游太空的费俊龙和聂海胜居住的,我们进来看一下里面的环境,先是一个这样的小厅,然后这儿有点像居家过日子的大的会客厅。费俊龙就住在这个房间,我们进来看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一看这样的格局和我们通常居住的宾馆很相象,而且整个房间的面积比较小,据说设计这样小的面积,是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小环境来生活。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我们来看,在费俊龙居住的房间的门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签名,据说每一个参加飞行的航天员在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神舟飞行乘组,航天员:费俊龙,2005年10月12日凌晨”。

  费俊龙、聂海胜出发之前是在这边的一系列房间进行体检,然后在这边的房间进行飞行前的准备,包括换上宇航服,然后通过里面的一个通道来到前面的会见大厅。这个就是会见大厅,包括记者见面会也是在这里进行的,在这个地方他们进行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当时在里边,我们看到这儿有一个玻璃把他们隔开了,他们就是从那个门出去,然后在外面举行的欢送仪式,然后乘车来到发射塔下。

  这里就是发射神舟六号的发射塔架,非常有幸能够站在这上面,这个塔架是一百多米高,完全是钢结构的,当时是长征二号火箭托载着神舟六号在这边,是被发射塔架的两翼包裹着固定在这里,固定在这个发射平台上。火箭升空之后,由于燃料燃烧,大家可以看到留下了漆黑的印迹。另外,我们在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火箭发射的时候,火焰是向两侧喷出的,就是由下面两个导流槽顺势喷出的,这样不至于他喷出的火焰覆盖更大的范围。在6:08分的时候,聂海胜和费俊龙就来到了这个发射塔架的一层,乘坐防爆电梯,也就是这样的防爆电梯,现在这个电梯已经关闭了,他们乘坐这样的防爆电梯达到和这个飞船相平行的平台,然后进入了船舱当中,在9:00的时候,随着神舟六号一起发射成功,目前他们正在遨游太空。

  白岩松:真是不错,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倒是给我们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让我们所有人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路径的过程。我们转换一个话题,秀芳,今天我们目睹的是神舟六号的发射,在接近两年前,2003年10月15号神舟五号发射的时候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周围的人感受是什么样的?

  卢:那个时候我记得我坐在台北的主播台上,处理这个,也是头条新闻,台湾的媒体也是用头版头条报道神舟五号的发射,当时是远距离的,有很多科学得数据,但是它的感觉是比较远距离,我想在这个报道当中还是给人家感觉是一个惊叹号,这次随着我走进了航天城,特别是台湾的观众看到我的报道,会感到非常亲切,他们无法想象台湾的主播可以躺在航天员的座椅上,台湾的主播可以去摸摸航天员的衣服,可以吃吃他们的冰淇淋跟食物,我想通过我的报道,台湾的观众在今天看报道的时候他们的感觉是更贴近的,而且更有感情的,而且感觉上是会更轻松的。另外我要讲的,主要就是孩子们,我们讲到除了大人的世界之外,孩子们还有学生们他们是最单纯的,他们有很多很多的梦想,这次我们也希望透过神舟六号的发射,启迪台湾孩子们和学生们对科学的梦,有梦也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将来都有圆飞天梦的机会。

  在今天有一个很特别的时刻就是两岸的学生共同鼓掌,在台湾的成功大学他们有一个航太的科技研究所,我们就通过这个短片来看今天掌声响起的那一刻。

  (台湾东森短片)

  解说:

  大陆神舟六号太空船顺利发射升空,台湾民众也相当的关切,主要是研究太空科学的台湾成功大学的学生,一早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画面。

  同期声(台湾大学生):

  模型,这只是一个模型,我们一直做模型,现在我们要做出桌上型卫星,一个工程理出来。

  自己国家的火箭在本土发射。

  也是蛮兴奋的。

  解说:

  当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时候,他们除了感到兴奋,也为它的成功感到光荣。大学生们希望未来两岸能够多合作,一起来研究太空科技。由于之前神舟五号曾经带着台湾的水果种子上太空研究,因此台湾民众也很关心这一次神六的太空人有没有带着台湾的泥土或台湾的水果上太空,不过无论如何,他们希望五天之后神六太空船能够完成任务,顺利的返航,回到家乡。东森新闻综合报道。

  卢:刚才在这个片子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神舟六号的发射的确在台湾埋下了很多种子,这是一个科学的种子,对太空向往的种子,在刚刚的成功大学里面充分感受到这个气氛。整个台湾民众他们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同样为我们报道的这位记者杨朝现在正在线上,杨朝你好。

  杨朝:大陆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卢:杨朝所在的位置是台北的天文科学教育馆。杨朝,你告诉我们一下在今天台湾民众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掌握神舟发射的情形?

  杨朝:好的主持人,其实这一次神舟六号圆满的发射,基本上除了大陆观众关切之外,在台湾的民众也相当的关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背后的太空博物馆就可以看出来,原本人是非常少,但是神六发射成功之后,一到下午这边的人非常多,此外,这一次发射成功之后,很多的台湾民众透过我们东森新闻的全程直播,看到太空船发射,他们非常吃惊,因为他们觉得原来大陆的太空科技发展水平是这么的高,让他们觉得非常的振奋,现在他们除了已经有掀起了一股太空热之外,现在他们也是希望五天的任务能够顺利返航,希望这两位太空人能够平安回家。

  卢:除了太空热之外,我相信有一股媒体热,虽然我现在不在台北,但是我可以想象我的同业们追逐新闻的场面,是不是杨朝?

  杨朝:对,没错,其实今天台湾的媒体都大篇幅的报道,除了电视台、各台都是以整点直播的方式来播,可以看到我手中的两份报纸是今天的晚报,这两份晚报都是以头版头条的方式来播神六升空,太空人说感觉良好,还有大篇幅报道和照片、图文并茂,也可以看到台湾的观众很关心,像在太空有没有太空马桶,怎么样上厕所,太空食物是什么,这都是台湾民众的关切。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份报纸,也是头版头条,而且他还提了两位太空人非常勇敢,在上太空之前表示没什么好忧虑,他们希望相约台北,咱们北京见。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从媒体的报道就可以看出事实上这一次神舟六号发射,不管在大陆、台湾也好,所有的媒体都是高度关注,因此可以看出这一次的神六发射成功,媒体的感觉也是相当的振奋。

  白:杨朝,你好,我是白岩松,我要替秀芳问一个他其实挺想问但是不好意思问的问题,今天上午由于她第一次台湾的媒体有机会在北京的演播室,并且走进了航天城报道整个神六的发射过程,这一点是不是使秀芳也成为今天上午在台湾被选择最多的一个主播?

  杨朝:没错,你讲得非常好,因为这一次秀芳可以说是全台湾第一个上了演播室之外,也是亲身经历看了很多有关神六方面的一些器材,科技的东西,等于是她除了她自己本身看了之后,也帮助台湾许多民众告诉大家许多太空的知识,尤其是发展太空的过程的艰辛,事实上这一次很多民众包括记者都很羡慕你,这一次回来之后要好好问她到底这次去,向她吃到很多太空的食物,他们都很好奇,到底太空食物是什么东西,我觉得秀芳回来之后要告诉大家太空食物怎么吃,也希望秀芳回来把她的经验告诉大家。

  卢:其实杨朝说的还含蓄,在我播完之后杨朝给我打电话说,我们看了你的报道全部傻眼了。

  白:好,杨朝,非常感谢你给我们带来的报道,等你回到北京的时候再见。我为什么要说回到北京的时候再见,他作为东森派驻北京的记者,其实我们之前都见过。

  刚才谈到太空食品,这是你要回台湾去向很多你的观众去解释的,究竟食品怎么样,味道如何,我在这儿倒要问你一个问题,航天员是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最受关注的一个成分,从你去感受到了一些航天员的训练过程,包括今天再看到一些太空舱里传回的画面,你对这两个航天员的印象怎么样?

  卢:来北京之前我做了很多资料,聂海胜的部分尤其是不陌生,费俊龙的部分这两天也看了很多很多他们的资料,今天让我最感动的其实还是大雪纷飞的早上,他们两个带着灿烂的笑容,那个笑容让你看了之后觉得心里很踏实,我走进航天城,跟他们有非常近距离的贴近,包括他们运动的器材我也试了一下,虽然做的不太好,他们吃的食物我也咬了一口,他们躺的太空椅我也坐了一下。在这种种过程当中,我的脑海当中点的讯息开始连接,变成一个线跟面的讯息,好象整个连接起来,我仿佛可以想象到如果我是他们经历这整个训练之后,我现在在天上那个感受,那个激动是怎么样,我完全可以体会。

  白:在整个选拔过程中最早从1500个飞行员当中选拔了14个航天员,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非常艰苦的训练,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这里面既是像兄弟一样的哥们儿、伙伴,一起成长,一起生活,但是最后其实又有一定的竞争,因为当他完成这个梯队的时候,你想想六个人是双打分成三个组,总有两个人要上去,另外有四个人就要失去这个机会,但是你从他们的表情,昨天下午五点半跟记者见面的时候,所有人都抱成一个团一样,你上去,你们俩上去也是替我们所有人上去,共同为你鼓掌,竞争之中的友谊也是非常棒的一种感受。

  卢:包括我们在航天员的宿舍当中感受到气氛,大大的红布条上面写的庆贺还有欢迎他们好兄弟上天还有返航的过程当中,你在那个上面已经看到浓浓的情谊了。

  白:没错,从九点钟开始发射到现在已经九个半小时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接近于白天的状态之中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来,去触摸一下。

  (短片)

  发射一分钟后航天员状态的画面

  13分钟后,航天员报告“状态良好”

  15分钟后航天员使用器械操作

  30分钟后航天员揭开头盔面罩,挥手致意

  一小时后 航天员接到地面命令 摘下手套

  两小时后 航天员拿出食品开始进食

  白:秀芳,咱们俩有两天的机会进了航天城体验一下航天员方方面面的情况,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就是40岁的杨利伟今年依然能跑出11秒多的百米的成绩,而且他们每天在体能训练室里训练两个小时的时间,让我叹为观止,你觉得哪点让你觉得叹为观止的,说人家就是航天员,我们就是普通人?

  卢:我要先讲的是,我知道杨利伟当时在升空的时候,他的心跳还是保持只有74下,这表示什么呢,他一点都不紧张,平常我们看个球赛心脏都怦怦跳。包括我今天在看现场转播升空的那一刹那,因为又激动,又有点紧张,我心跳就挺快了,我想我一定不能当航天员。

  白:说到这个是我俩印象最深的,不过我俩真是在这两天的时间内有很多很多的体验,会在这些天的两岸看神舟的节目当中陆续为大家展现在面前,但是我想也是我俩丢脸的过程,不信你看一看,第一个可不是,第一个谈的是吃,还好,我们做了个不错的向导。

  解说: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是到了太空失重的环境下,这原本简单的吃吃喝喝可就复杂了。今天岩松、秀芳就要学学在太空中怎么吃饭、喝水。

  白:吃喝拉萨睡,我们要关注吃喝这两个字。

  卢:今天要吃的是太空大餐。

  白:让专家给咱们介绍,吃饭需要这么多硬朗朗的设备吗?

  解说:

  在飞船中,与吃饭有关的设备主要包括食品加热装置,特殊的餐具,以及残渣收集器。

  朱景涛(中国航天员中心环控生保食品管理主管设计师):

  这就是食品加热装置,这个白色的叫加热器,那个是控制器。

  白:比如说先把饭要热一下。

  朱景涛:这个前面有按纽开关,按下去之后就可以翻开盖。

  卢:有点像面包机。

  朱景涛:对,它这四个凹槽就是这样来安装的,翻过来这样放。是有槽的,这是严丝合缝的,这个也是翻过来放,平常都是需要训练的。就这样一盖,一拴上。

  卢:一打开就是一顿午餐或者一顿晚餐了。

  解说:

  目前可以向航天员提供的航天食品已经有几十种至多,我们平时的一些家常菜,比如宫爆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等,航天员到了太空也能吃到,而且这些中式菜品的口味也相当的地道。不过为了减轻废物收集系统的负担,那些有骨头,带刺的食物就免去了,能上天的都是一些重量轻、体积小,但又含有丰富营养和充足热量的食物,当然,有了食谱还不够,岩松和秀芳还要好好学习在太空吃饭的真本事。

  白:像我们吃饭平常就要备盘子、备碗,在顶上拿这个吃还是另有一套比较礼仪的餐具?

  朱景涛:在太空中吃饭肯定是需要一些工具,否则的话他不好操作,因为失重状态下,他不像地面上可以放在桌子上没问题的。我们在天上就需要一个餐盘。

  解说:

  吃饭用托盘,要说起来这可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这餐盘也有学问,首先餐盘是要牢牢绑在自己的腿上,放餐具的位置有一块小小的吸铁石,这样勺子、叉子就不会满天飞了。

  卢:现在我要享用这个太空大餐了,今天我要吃的是什锦炒饭配上熏鱼,配上蘑菇,还有一个很好喝的饮料。当然太空当中有太空礼仪,简单的太空礼仪,所以不是随便吃的,这里还有很漂亮的汤匙,还有叉子,还有小剪刀。

  白:怎么没有筷子呢?我发现食品全是中餐,但是餐具是西餐的。

  朱景涛:筷子在天上使用起来可能还是风险比较大一点,万一夹不住的话会飘起来。当然这个勺子为什么可以用呢,因为食品都是湿的食品,带有一点黏性,就可以黏在上面,不会飘起来,筷子使用不当就会飘起来。

  解说:

  在太空吃饭讲究的是一口吃,吃饭的时候是要紧紧抓住食品袋,把食品逐块挤到嘴里,即便用勺子吃的话,也是要把食物送进嘴里后闭进嘴唇慢慢嚼,不然的话,这一张嘴,到嘴里的食物还是会飞走的。没填饱肚子是小事,如果咬碎的食物在舱里四处飘浮,影响了仪表仪器的正常工作,那麻烦可就大了。

  掌握了这太空的吃饭法,岩松还给秀芳带来了一个小惊喜。

  白:先来这个吧。

  卢:刚好肚子饿了。

  白:你看,太空食品,饿了我先不管,我觉得女同胞一定爱吃冰淇淋。

  卢:干吃冰淇淋,我来试试看。

  解说:

  岩松请秀芳品尝的是特制的太空冰淇淋,首先拿在嘴里就没有普通冰淇淋的那份冰凉,那么,这太空冰淇淋的口味又怎么样呢?

  白:而且还是黑白双色,上面是巧克力味,底下是香草味。

  卢:我第一次吃到有声音的冰淇淋,咬下去咔嚓咔嚓的。

  白:我是第一次吃到很温暖的冰淇淋。

  白岩松:我发现在做完食品这期节目之后,我跟秀芳代表海峡两岸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吃剩下的坚决打包,不信您看,我们现在桌子上就有打包回来的东西,让秀芳给我们介绍一下。

  卢:好,我们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呢,事实上我同事看到我的报道之后,我已经接到无数电话说可不可以带一点回来给我们尝尝,大家羡慕的不得了,这里面看起来是月饼,月饼刚好两块,咱们省着点吃。

  白:非常具有新闻性,今天上午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顿饭由于不能进轨道舱加热,因此他的第一顿饭也是月饼。

  卢:尝一口看里面是什么馅的?莲蓉吗?

  白:也许是凤梨。

  卢:完全是很好的口味,跟我们在地球上吃的月饼是一模一样的,很酥,很软。

  白:所以这块我要给你留着,我本来想自己吃。

  卢:这个就不客气了。

  白:因为这个食品的确是很新鲜,尤其如果是让孩子感受一下的话,他一定会觉得特别新奇,也许不如平常吃的家里的饭菜香,但是它很特别,他会记很久,甚至会跟同伴说我吃过太空食品。

  卢:的确,我都觉得这一包食品甚至他上过十堂的课,亲身的体会是最难得的。

  白:我们刚才说的是第一顿饭,我们现在关注第二顿饭吃没吃,现在我们航天员在太空舱里面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接下来我们要连线的是目前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记者张羽,张羽你好。刚才我已经说了,因为我们在做节目,航天员已经由返回舱进入到轨道舱里面,这一方面的情况再给我们两岸的观众介绍一下。

  张羽:在5:28分的时候,航天员费俊龙解开了束缚带,打开了返回舱到轨道舱的舱门,然后在聂海胜稍微的帮助下,非常自如的也非常轻松的穿过了舱门,进入了轨道舱。最新的消息是刚才在远洋四号的测控期间,我看到费俊龙非常轻松的穿着一身工作服,也就不是航天服,穿着航天服的时候感觉还是稍有一些庄严和笨重的感觉,当他穿起工作服的时候,那种蓝色的工作服,那边是国徽,那边是神六的标志,显得非常轻松惬意,他这手在玩相机,这手在翻看他的飞行记录和操作手册,这让我想起杨利伟当时说,他说任何一个航天员在最开始上太空的时候,他最大的幸运就是用相机对地观测和拍摄照片,我看费俊龙也是这样的,不断的把玩相机,情绪非常轻松,他报回来的报告永远是那样的两句话,一个是飞船一切正常,第二就是感觉良好,我觉得感觉良好非成为流行语不可。

  白:现在我们大家感觉都良好,你刚才介绍的细节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这可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目睹我们的航天员穿了太空服之外的第二套服装,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卢:我最好奇的是像是宇航服我给台湾观众介绍得非常详细,但是工作服的部分包括我都还没有看过,张羽是不是可以跟台湾的观众说明一下,工作服是什么样子的,台湾观众最好奇的当然还是两位航天员他们做了一些什么,能不能更细节的告诉我们,比如我看到他们吃饭前餐盘特意转了一下,看起来好帅。

  张羽:工作服首先是天蓝色的,是天空的颜色,它是连体的,中间有一个拉链,有点像航天服的拉链穿脱方式,是非常紧身的,非常合身的,这边是国徽,这边是神六的标志,显得非常从容,惬意,刚才从返回的画面来看,费俊龙是右手在把玩相机,不时的转一下相机,相机在空中经常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边偶尔在翻看操作记录。刚才在测控期间返回的画面主要是轨道舱的画面,没有看到聂海胜在返回舱的画面。

  白:这也是一个非常新奇的地方,第一次传回的是轨道舱里的画面,以前我们看到的全是返回舱的画面。下一步动作和任务之中,张羽给我们推荐一个看点,在接下来的任务当中。

  张羽:现在来看,在今天晚上有可能进行家属和航天员的天地通话,我想那必然是一个感人的时刻。

  白:没错,我也相信在很快的报道当中,秀芳也会把这方面的内容给台湾的观众带去,非常感谢张羽给我们带回来的报道。谢谢。

  这其实刚才这个时刻,我觉得的确要跟台湾的观众,包括大陆的观众有一个很详尽的介绍,神舟五号跟六号的区别,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神舟五号一直是在返回舱里头的这样一种工作状态,这一次当今天下午刚才介绍5:28分的时候已经进入到轨道舱,这是第一次。脱掉太空服又是第一次,然后一直是轨道舱里传回来的画面又是第一次,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容积了一大堆的第一次。

  卢:对,它创造了很多新的记录,我想特别是对于台湾的观众还有台湾的孩子来讲,他不知道衣服穿脱之间有这么大的学问,还有这么重大的意义。

  白:这个关于脱衣服也有一个细节要介绍给咱们的观众朋友,刚开始的时候认为在太空当中脱掉太空服应该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杨利伟虽然没有脱掉,但是他通过其他的一些身体的感觉等等,他回来已经告诉了有关方面的科研人员说,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也许要简单一点。

  卢:对,主要因为太空当中是无重力状态,所以衣服上不会像我们在地面上拿起来这么重,十几公斤,衣服基本上是飘着的,人也是飘着的,想办法钻进去就行了。

  白:秀芳当时还问了这个问题,从返回舱如果进轨道舱要钻进这个门会不会很费劲,人家的答案是在太空的状态没那么费劲。

  卢:一蹬就上去了。

  白:刚才张羽的解释里面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在聂海胜的稍加帮助之下就顺利进入轨道舱里。

  卢:事实上宇航服之后还要穿回来,我们也问了专家,一般穿脱来讲要花多长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人没有经过训练是穿不上的,最快半个小时之内穿上成绩算很好,但是航天员不一样,他们经过训练,两分到两分半就穿上了。

  白:未来的日子里每天6:14分的时候,锁定我们两岸看神舟的特别节目,海峡两岸的朋友,我们会给你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今天很多媒体对我们神六进行的评价。

  美联社(美国):此次“神六”发射,将进一步确定中国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地位。

  CNN(美国):此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危险性及难度系数都很高,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俄罗斯新闻网:此前,无论是美国航天员,还是俄罗斯航天员,都只能使用瑞士生产的太空表。现在,中国航天员将在轨道上使用自己的太空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自主研制并使用太空表的国家。

  《纽约时报》(美国):中国这次的载人飞船发射活动的公开程度,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好,接下来我们就把我们的报道的节目直接信号转给我们另外的一个演播室,小萌你好。

  其实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时间都非常的紧,但是也是排班,所有工作都在排班。

  卢:我们要说明一下,我们在台湾,透过这次报道,可以说是整个台湾的民众都看得到我们这次的合作了。

  白:我想在未来还有六七天的时间里头,这个时间是相对我们说定的时间,但并不意味着飞船一定在什么时候就按照我们这个节目的概念,因为他随时在三到七天内都可以返回,这是一个返回的窗口的时间。

责编:陶柯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