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社会记录]从伊拉克到平潭(1月24日首播)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5日 11:35)

    进入[社会记录]>>
    cctv_news新闻频道

外交部亚非司长翟隽和获释人质握手

  CCTV.com消息(社会记录):主持人阿丘:这几天,相信您和我阿丘一样,最关心的都是同一件事――我们的八位同胞在伊拉克的命运。在经过了四天四夜的焦急等待后,北京时间1月22日,也就是前天下午,我们终于都听到了一个让人如释重负的消息,8位在伊拉克遭到绑架的中国人质已经安全获释。昨天晚上,外交部证实,获释的8位同胞已被接到了我国驻伊拉克使馆,他们现在的身体状况比较正常,使馆将尽快安排他们回国,

  外交部亚非司长翟隽和获释人质握手

  翟隽:怎么样这两天,有点害怕吧,好了,这就算到家了。

  主持人阿丘:就在前天,我们听到8位同胞安全获释消息的时候,阿拉伯电视台和英国BBC播放了一段挟持者释放中国人质的现场录像,在录像里,挟持者宣读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政府作出了善意的表示,包括禁止中国公民进入伊拉克,挟持者决定释放这8名人质。挟持者还说明,在被扣押期间,8名人质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他们也没有索取赎金。在让人质离开之前,一个头巾蒙面的挟持者还和每一个中国人质逐一握手告别,每握一下手,还打一个“请走”的手势。

  挟持者释放中国人质,一一握手


伊拉克劫持者释放中国人质

  主持人阿丘:看着刚才的那段录像,真难以想象握手告别的双方,一方是被绑架人质,还有一方是挟持者。一场生死攸关,让无数国人牵肠挂肚的人质事件看起来好像在握手间就化解了,可实际上,在伊拉克那样一个国家,被绑架意味着什么,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从18日被绑架到23日人质安全回到我们驻伊拉克的使馆,这背后的惊险,复杂和艰难,即使是在千里之外的国内,我想大家也不难想象。下面,就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次人质事件的过程。

  报纸:人质事件时间表

  主持人阿丘:尽管前天下午就已经证实8位同胞安全获释,可直到昨天晚上,他们到了使馆,我心里才算踏实了。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4月11日,在伊拉克也发生过一起中国公民遭到绑架的事件。在我国政府有关方面的积极营救下,去年的那场人质事件在第二天就得到了化解,而这一次,整个营救过程显得更加的艰苦和曲折。

  采访:

  记者: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次绑架人质的事件?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研究所教授宫少朋:应该说目前这个绑架中国八名人质的挟持者,他们目前主要目的,是反对即将举行的伊拉克的大选,他们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中国政府或者中国人民,他们挟持中国的八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我们这些八名务工人员他在这种高危时期误入了这个比较高危的地区导致,所以这种情况,可以认为,从目前的情况下可以看最后挟持者释放了八名被挟持者,说明了他们在这次绑架的过程中并不是有意地针对中国政府。

  记者:就是去年发生的那起绑架事件,一天就把人质给放了,这次是四天,你觉得这两次绑架有什么不同?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研究所教授宫少朋:应该说这一次挟持中国的这些人,他大概和穆斯林长老会的并不像上次的挟持者那样的关系紧密,而且也需要说明的是,上次发生在费卢杰,这次发生在拉马迪附近,应该说距离当时穆斯林长老会主要的力量是在费卢杰地区,那么这个拉马迪离费卢杰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无论从沟通上,从其他的联系方式上,都比上次要困难一些。再加上这个穆斯林长老会和这次的挟持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所以这样沟通使这个时间比上次长,这就不奇怪。


被劫持的中国人质的照片

  主持人阿丘:不管怎么样,8位同胞总算是转危为安了。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回国和家人团聚。现在,最望眼欲穿的肯定就是他们的家人了。在早些时候,我们已经得知了被绑架的这8位同胞都是福建平潭人,亲人平安获释的消息传到平潭后,我看到报纸上的一些标题是这么写的:家人喜极而泣,平潭鞭炮声声迎亲人。我想,这时候大家都比过年还高兴。团圆的结局让人欣慰,不过,这迎接亲人的鞭炮声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平潭上空响起了。和这一次一样,去年4月11日,在伊拉克遭到绑架的7个中国公民也都是福建平潭人。仅仅时隔9个月,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同一个地方的人身上,这只是一次巧合吗?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那里的人们如此不顾一切地前往伊拉克这样一个地方?

  自从人质事件发生后,福建平潭再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据最新一期的《?望东方周刊》报道,这次平潭县在伊拉克遭到绑架的8名人质,其中6名是敖东镇人,2名是中楼乡人。他们先后于2003年11月23日及2004年1月12日、4月6日分3批出境前往约旦辗转到伊拉克,持2002年以去泰国旅游为由申请的护照。

  《?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中楼乡黄土崎自然村找到了这次被绑架的林斌的家,他的母亲告诉记者,林斌很能干,在家种花生、腌咸菜,空余时间到县城打零工,加上媳妇每月打工可以赚到500-600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差。但林斌说他要赚大钱,盖新房子,还想做华侨成为富翁,让家里人在村里能抬起头来。“以前出去是为了能够活下来,现在则是为了更多地赚钱,梦想一劳永逸,光宗耀祖。”平潭县一位干部告诉《?望东方周刊》,“出国打工几乎是每一个普通平潭男子的梦想。”

  平潭的街景


  采访:

  记者:你身边出国的人多吗?

  平潭当地摩的司机:身边出国的人也很多,很多。

  记者:他们挣着钱了吗?

  采访平潭当地摩的司机:挣着钱了,有些人挣着钱了。

  记者:挣了多少钱?

  采访平潭当地摩的司机:大概一年挣七八万吧。

  记者:那你现在一年挣多少钱?

  采访平潭当地摩的司机:我一年才挣几千块钱。一年才挣多少钱?

  记者:那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想出去吗?

  采访平潭当地摩的司机:如果是正式的手续的话,我当然想出去,有正式的劳务合同我当然想出去,如果像这样乱来的话,谁敢出去。

  采访:

  社科院王春光老师:像平潭县福建那一块儿,长乐、付清那一块儿地方,有的人出去了赚到钱了,成功的人往往受到很大的关注,起到更大的效应。比如说有的人偷渡出去赚了几年就赚到很多钱。但是更多人都没有赚钱,但是在社会都在传,把成功者作为一种典范来宣传,谁赚了好多钱了,大家都不提那个失败者,再加上中介在里面做些误导,做些夸张的宣传,说中东那个地方重建,伊拉克现在重建,机会难得,好多原因促使的。

  主持人阿丘:据平潭当地一干部调查估计,平潭村有不少人到国外打洋工,总数大约有2万多人。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非法中介出去的。据了解,去新加坡的费用大约是4万到5万元,以色列8万元左右,日本10多万元,英国20多万元,美国费用最高,要50万-60万元,而伊拉克最便宜,大概是2-3万元。这次被绑架的8个人差不多都是借了高利贷,其中敖东镇的林雄和林强兄弟俩,于2004年元旦以2.5分的高利息各借贷了3万多元后,才得以成行。为了去伊拉克打工,他们可以说是不惜血本。那么,到了伊拉克后,他们过得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我们联系到了曾经和这8位同胞一起生活过的中国人。

  陈思,现在在印度留学。2004年6月,陈思作为国内一家报社的特约撰稿人赶赴伊拉克报道战争,在巴格达,他结识了一群在伊拉克工作的中国同胞,其中就包括近日被绑架的这8名福建平潭县人。

  采访:

  陈思:我一下车,他们坐在那边,那个是他们的店铺,大概是在看店。

  记者:他们开了一个店铺,那个店铺卖什么呢?

  陈思:家电,比如说电风扇,电视机,VCD甚至消毒柜之类的,还有竹席。比如说还有一套红木家具之类,就是他们感觉,那边缺乏的一些简单的东西。

  记者:你大概和他们住了多长时间?和他们同吃同住。

  陈思:我到巴格达的时候那天是22日,我7月15日离开,可以说那里大家都过着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个别还有去外面兜售凉席什么的,基本上都很忙,然后伙食方面也还是简单。

  记者:通过你的观察,你觉得他们赚到钱了吗?

  陈思:我估计可以说是够戗,我看最起码的就是,我在那段时间就是他们生意最好的一段,也是入不敷出的那种感觉,顶多也就是持平,不可能挣钱。

  记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就是挺后悔到伊拉克,那种情绪?

  陈思:我在的时候,我是没有感觉他后悔因为那个时候我在巴格达的时候恰好是美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主权的时候,那么大家都在期盼着,都说希望有转机,局势稳定了下来,重建的工程开始,这个目标真的实现的话,商机一定是很多的,所以他们都在盼望着,都在渴望着能够大展拳脚。

  主持人阿丘:陈思离开伊拉克以后,当时驻伊拉克的新华社记者聂晓阳也曾经去过这些同胞开的商店。

  采访:

  新华社《?望东方周刊》记者聂晓阳:这个小商店我去过,他们租了一个门面,在小商店对面的一个筒子楼一样的建筑里面住,条件非常艰苦,当时我去的时候,商店已经开不下去了,商店大门紧闭,他们几个人都是到处又去找工作了,所以当时我也没见到他们,后来他们工作的那个服装厂,我们也去过,正好是一个中国企业家姓杨,参与重建的,后来和伊拉克签了合同,他们就是在做伊拉克服装厂的重建工作,后来也是和雇主发生了矛盾,在当地的劝说下,准备回家过年,在离开伊拉克的路上,就碰上了劫持。

  主持人阿丘:开商店开黄了,去服装厂打工一个月也就四五百美金。既然挣钱那么困难,在伊拉克那样危险的一个地方,那些中国同胞们为什么还要冒那么大的风险,不早点离开那个是非之地呢?

  采访:

  新华社《?望东方周刊》记者聂晓阳:你像我有一次在这个巴格达大街碰到一个中国劳工,他抱着一个毯子,坐在路边,饭没有吃,水都没有喝,然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还是我给了他20美元,让他去找一个临时的旅馆住。后来我建议他去找使馆,尽早地回国,但是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他们出国都是借了债的,他们当时都是怀着发财的梦想到伊拉克去的,但是就是他们到了伊拉克以后,发现完全跟想象的不一样,一个是他们觉得没有脸回国,另外一个是回国以后还有很多债务,他们还是抱着伊拉克局势能够稳定,能够找到工作,然后耗着,等待时机,这么一个侥幸心理,实际上这是不现实,同时也是危险的。伊拉克现在经济的重建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正式地大规模开始。在伊拉克对普通的中国务工人员,个体的务工人员是没有什么商机,另一个是伊拉克现在的失业率,最低的数字都在30%以上,那么这个大的数字估计是50%以上,那么就是有这么庞大的伊拉克自己的失业大军,那么你中国个体的劳工,再加上语言又不通,你到那里去会有什么商机呢。这个我觉得就是到伊拉克去,我觉得可能这些中国公民很可能是太盲目了。

  主持人阿丘:我想,在伊拉克的那些打工者们,其实每天一定也在盼望着回家,但因为当初都是借了高利贷出来的,没挣到钱,真可谓是有家难回。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四月被绑架的7名人质即使获释回国后,都呆在医院不敢回家。也正是没钱的缘故,这一次8位同胞最终下了决心回家也买不起机票,只能选择从相对便宜,却充满危险,武装分子经常出没的公路离开伊拉克,这也为这次人质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主持人阿丘:这几天,除了8位同胞的命运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之外,我还听到了一种说法。有人谴责这8位同胞无视警告,不顾国家利益,私自前往伊拉克而遭到绑架,为政府增添麻烦,甚至认为政府不应该重视他们被绑架事件,否则就是为非法务工正名。不过我还是更赞同另一种观点:非法劳务输出理应受到整顿,但是当事者中究竟谁应该受到惩罚,各自应该受到何等惩罚,那是另一种法律关系,非外交部所能判决。就外交部的工作职责而言,任何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都应该平等地受到保护。广而言之,任何公民甚至是被判有过错乃至有罪之人,其人身安全均应该受到政府保护。

  采访:

  新华社《?望东方周刊》记者聂晓阳:他们应该说是无辜的,就是挣点钱,让家里的人过好日子,我觉得这一点来讲,他们还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只不过他们上当上在哪,只不过带他们去伊拉克的人,把伊拉克给他们描绘的非常美好,而有意的没有告诉他们伊拉克多么危险,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讲,他们是上当受骗的,他们是受害者,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这种尤其对更多的想到国外去打工的这种劳工来讲,我觉得一方面从个人来讲,要寻找挣钱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公民来讲,也要充分考虑到你个人的行为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问题,你要兑现一个国民的责任。你这种挣钱的欲望,或者这种冒险的精神不能超越你作为一个国民,因为一个公民如果你在海外,由于自己的问题,然后演变成一场外交的焦点,那么实际上来讲,这个对国家的外交资源,对国家的很多资源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这个肯定会对国家,当然从国家来讲,出了事情以后,肯定要安慰他们,尽一切力量去营救,但是从另一方面,从他们来讲,如何更好地履行一个职责,把自己的冒险的欲望,挣钱的冲动,更好地和国家整体的战略利益能够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需要提醒的。

  主持人阿丘:当我们的公民在异国它乡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政府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并且不辱使命地完成了这个职责。虽然人质重获自由,但是这两年先后发生的绑架事件给所有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心头投放的阴影,并不应该因为人质的安全归来而烟消云散。目前留在伊拉克的中国商人和务工人员还有20多人。而中国常驻海外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员已超过60万人,境外中资机构超过8000家,分布在全世界168个国家。只要恐怖活动一日不根除,同胞的安全就一日不可放心。在8名同胞平安归来之际,我们为更多仍然深处危险境地的同胞祈祷,为全世界身受恐怖主义威胁的人们祈祷。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3:30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欢迎Email至社会记录邮箱提供新闻线索。

责编:刘棣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