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肩负中国人民重托 在受灾国忘我工作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7日 10:49)
专题:东南亚南亚海啸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岁尾发生的印度洋大地震及海啸,造成了多少生灵涂炭,多少难民无家可归。灾区人民的悲惨遭遇牵动着全世界一切善良人们的心,其中也包括中国人民。
印尼:
北京时间2005年元旦零时,中国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赴印尼国际救援队总领队赵和平向刚刚抵达印尼地震海啸重灾区亚齐省会班达亚齐的35名救援队员们说:“历经40个小时的辗转飞行,我们终于到了灾区,在这里迎来新的一年有着很特殊的意义。”
有着优良职业素养和救灾经验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肩负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重托,于12月30日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包机赶赴受灾最重的印度尼西亚。
印尼华人热心帮忙
12月26日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的里氏8.7级大地震和随后引发的特大海啸给印尼亚齐省以毁灭性打击,人员伤亡至今已超过9万人,难民人数接近20万人。灾害发生后,作为国难救援指挥中心所在地的印尼北苏门答腊省会棉兰的机场异常繁忙,运载来自印尼国内外的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的飞机频频起降。因为机场调度的原因,中国救援队的包机被迫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暂时停留,等待了6个小时后才获准起飞前往棉兰。当地时间12月31日清晨5时10分,救援队员终于抵达棉兰。
印尼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对祖籍国怀有深厚感情的印尼华人听说有中国的救灾队伍来亚齐援助,纷纷伸出援手对自己的同族同胞给予帮助。棉兰著名企业家陈明宗不但通宵迎候救援队员的到来,而且还提供车辆和食物,为救援队在棉兰转机提供方便。
救援队在棉兰等待飞机期间,热心的华人朋友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印尼的国情和历史,亚齐独立分子和政府军的冲突情况,使第一次来到这块陌生土地的队员对印尼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加坡“大力神”专机
来不及休息,31日早上7时,救援队就出发赶到棉兰空军基地,在那里等候前往亚齐的军用飞机。由于空中交通异常繁忙,印尼方面难以给予及时的转机协助。幸好中国地震局与新加坡民防局有着很密切的合作关系,最后由新加坡国防部派出一架“大力神”运输机帮助运送中国救援队前往班达亚齐。
从早上7时30分一直到晚上9时30分整整14个小时,救援队员在棉兰空军基地的草地上度过。等待期间,救援队员也不闲着,抓住一切机会加深对印尼和灾区亚齐省的了解。十分凑巧,印尼副总统尤素福?卡拉当天上午也乘专机到棉兰视察救灾物资的运输情况。他听说来自中国的35名救援队员也刚到棉兰,感到非常高兴。卡拉特地抽时间会见了中国救援队总领队赵和平,他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并指示有关部门对救援队的工作给予支持。
当地时间21时30分,新加坡空军的“大力神”运输机终于起飞。轰鸣的螺旋桨推动迷彩色的飞机升空,载着31名队员和6名随访记者以及5吨物资向班达亚齐进发。经过1小时20分的飞行,终于在北京时间零点前夕降落在班达亚齐的空军机场。热情友好的新加坡机长欧阳健南和机师小王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大家在“新年好”的相互祝福声中合影留念,纪念在印尼灾区机场度过的这个特殊新年。
展开救援行动
由于天色太黑,很难开展营地建设,救援队决定先在空军机场一角就地休息,待天明后再扎营。繁忙的机场上救援飞机起降一架连着一架,就在轰鸣的噪声中,疲倦的队员们却睡得格外香。清晨4点,班达亚齐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才休息了3个小时的救援队马上起来,临时扎了帐篷用以存放部分物资。
来不及再打个盹,天色已经亮了,1月1日早上7时,救援队首席医疗官、武警总医院副院长郑静晨带领一支6人小分队,在细雨蒙蒙的空军机场上为附近的灾民进行巡诊,就此正式拉开了医疗救助工作的序幕。
内科大夫吴学杰刚从荷兰培训回国就参加了医疗队。当他为一个只有8个月大的女孩诊治腹泻,并把药品递到女孩父亲手中时,这位名叫安瓦尔的中年男子连声道谢:“我们太需要你们的帮助了。” 在两个小时的巡诊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向大约150名灾民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诊治。灾难发生至今已经7天,灾民们所患疾病主要为外伤、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血压增高等。
郑静晨介绍说,与以往的情况不同的是,灾民们的外伤并不是简单的砸伤、挤压伤或擦伤。由于受海水浸泡,加上高温潮湿,很多灾民的伤口受到感染,治疗起来十分困难。不仅要局部清创、换药,还要内服抗生素,治疗周期会相对延长。灾区伤员在遭受重大打击、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免疫力下降,还必须防止出现败血症和交叉感染。医疗队员为灾民们发放了药品,防止蚊虫叮咬的清凉油很受欢迎。
2日早晨,救援队还首次在班达亚齐的宿营地举行了升旗仪式。伴随着黎明的朝阳,在全体队员的注目礼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首席医疗官郑静晨告诉记者,当天救援队派出3个医疗组,去当地医院和最大的灾民聚集点巡医问诊。搜救队员也赴灾情最重的地区执行任务。灾害评估队员也参加了联合国灾害评估队的协调评估工作。
中国救援队总领队赵和平说,这次携带的药品和医疗器材足够建立一个小型流动野战医院,能够为不同疾病的患者提供医药和简单的外科手术服务。他表示救援队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印尼灾区的伤病员,不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
泰国:
“如果不怕变得又脏又臭的话,你们就去那儿吧!”国际刑警组织一名新西兰籍协调官1月2日这样对中国DNA专家鉴定组说。就这样,中国专家们来到了他们在泰国救灾的工作地--曼谷以南800多公里处攀牙府德古拉县内的长区寺。
尸体停放在寺庙
去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地震后,海啸袭击了泰国西南沿海6个府,目前已经确认造成5000多人死亡,其中近一半是外国游客。面对国内外众多失踪者家属的查询,泰国政府承诺,确认死者身份之前,决不擅自火化或埋葬遗体,这使本来就困难重重的救灾工作变得更加艰巨。
在灾情最严重的攀牙府拉克岛,搜救队伍直到12月30日才基本完成找寻遗体的工作,在此发现的3000多具尸体大多被送往紧邻的德古拉县几座寺庙内存放,长区寺就是其中之一。
距离长区寺还有二、三百米远,空气中就弥漫着尸体散发的腐臭味,经过此地的人要么戴着口罩、要么用头巾或衣袖捂住口鼻,企图阻挡这令人作呕的死亡味道四处弥漫。空中飞过的军用直升机、来来往往的冷藏车、载有棺木的货车和四处搭建的遗像布告栏、消毒物品发放处、免费食品供应点等建筑,让人不敢相信这原本是座宁静的寺庙。
由于冷藏设备有限,上百具尸体挨个儿停放在庙里的露天空地上。进入消毒隔离工作区二三米宽的狭长通道上也摆满了尸体,法医们得先步行穿过这些尸体,才能到达尸检工作台。经过近一周的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晒后,所有尸体都已严重腐烂变形――躯干和四肢肿胀短粗,皮肤乌紫青黑,面部特征和发色完全无法辨认。
这是中国专家组抵达灾区3天内工作过的第二个停尸场。在他们第一天工作的邦莫寺,甚至没有一张专供尸检用的工作台,所有工作人员只能在停满尸体的空地上,逐一弯身记录死难者遗体的各项资料。距离停放尸体不到10米的简易铁棚内摆放着有限的塑料桌椅,为来自各国的志愿工作者提供休息和用餐地。
“只想尽可能地帮助人们”
“从决定到这里救灾时,我们就做好了在最恶劣环境工作的心理准备,”工作组成员李黎对新华社记者说。尽管如此,专家组的队员们也承认,灾区的实际情况比自己想像得还要严重。
专家组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领队邓亚军说,他们通常只用采集死者毛发和血液,就能取样,但灾区尸体腐烂严重,必须依靠采集死者牙齿和骨头才能提取DNA样本。另外一名成员于晓光告诉新华社记者,平时工作中也经常到车祸现场取样,但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大规模的尸检,面临如此严重的尸体腐烂。工作中浑身被汗打湿的他说:“看到现场的这种情况,我们惟一想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人们,真的,做我们能做的一切帮助他们。”
邓亚军介绍说,27日从报上读到泰国灾区有2000多名死难者身份有待辨认,他们立即递交了到灾区工作的请愿书,希望帮助泰方采集死难者DNA样本、做测验鉴别死者身份。抵达现场后,队员们意识到,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给所有尸体编号,这样才能确保日后的DNA取样工作不重复、检测结果准确。就这样,除一名队员参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协调会以外,专家组成员全都自发投入到尸检工作中。
“早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是一项绝对艰苦枯燥的任务:开始工作前,队员们要戴上一次性帽子、手套和两层口罩,穿上棉质罩衫,挂上塑料围裙,换上公用塑胶雨鞋,然后在32摄氏度的高温下为变形的尸体拍照、解下死者随身佩戴的饰物、测量体长、掰开腐烂的口腔察看牙齿,然后给尸体挂上标签。
一直跟随在现场协调、翻译的使馆官员李达飞向记者描述,有的尸体腐烂很严重。然而,每当记者问到条件怎样、工作是否辛苦时,几乎所有成员都回答说:“还行,来的时候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李达飞告诉记者,根据国际刑警组织协调组的安排,专家组2日上午乘军用直升机抵达一个配备有空调的室内场所,准备进行DNA取样。但由于其他原因,泰方取消了当天的取样工作,宣布中国专家组当天已无任务。之后,专家组主动找到国际刑警组织协调员,希望能用半天时间为灾区做点什么,因此被介绍到长区寺参与尸检工作。
对此,领队邓亚军告诉记者:“不管做什么,我们只希望能扎扎实实为救灾做点事,我们来了就是想多工作。”她略带遗憾地说:“昨天我们为50具尸体做了尸检,今天开始得晚,可能做不了那么多了。”( 余谦梁袁原)
责编:张丽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