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 铭记灾难 感谢进步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4日 10:51)
|
|
|
北京市民为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家捐款 |
据2月3日的京华时报报道,截至2日上午8时,北京市红十字会、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已经接受社会各界入账捐款逾50万元。一份份国际人道主义爱心通过一笔笔捐款传递到了万里之遥的海啸受灾地区。
另据报道,东南亚地区地震引发的海啸给附近国家带来多年来少有的灾难。为救助灾民,中国红十字会设立救灾专用账户和捐赠热线,接受社会各界捐款。迄今为止,共接到捐款和捐款承诺近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520万元人民币已转交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受灾国的红十字会。
面对学生、老人都在为东南亚地区受灾国家捐款的情景,我们可曾想到,当我们受到灾难的时候,我们曾经拒绝了他国的友好援助?面对此情此景,恐怕感受到温馨和和社会进步的绝对不止笔者一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伤各20多万人,如此大的惨剧,我们当时基本拒绝国际援助,其中既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因素在内,但更重要的是全能主义政府意识的深入骨髓。在全能主义政府理念的支配下,把几十万人的生命看得没有“面子”重要,人的生命价值被无限低估。各界踊跃捐款的情景,张扬的是人的生命价值被重新认可,折射的是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的生长。
从拒绝援助到热情捐款,我们抛弃的是那种陈旧的思维逻辑,就是认为接受援助就是接受施舍,就会影响国家的形象,一定要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现在我国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有义务在别的国家遇到灾害时援助他们。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困难时刻接受国际社会给予的援助。与此伴随的是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以及保障公众知情权理念的确立。没有这种先进政府理念的确立,我们就不可能坦然接受援助,更不可能高扬人的生命价值。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刹那间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整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即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还是拒绝了援助。当今天对海啸地区的受灾者捐款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成长的喜悦和社会的进步。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与发展起来的。正是战胜了无以数计的灾难,才有繁衍生息至今的几十亿人口。作为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灾难事件,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是大自然所为,可能是天文地理因素使然,也可能是其他生物作祟的结果。灾难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灾难带来的损失却是可以努力减轻的。一次灾难的损失程度,不仅取决于灾难本身的破坏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灾者的承受能力和社会的综合抗灾能力。1995年1月,日本神户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当地人民遇灾不乱,救灾有序,大大减轻了损失,被世人誉为“成熟的国民,成熟的社会”。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大多数人秩序井然地撤离现场,倘若危急关头混乱拥挤,不知要增加多少伤亡。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海啸地区受灾者捐款,就是增强受灾者的承受能力,就是要减轻灾难的破坏力。
灾难是从反面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没有哪一次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社会变迁。我们有理由相信,灾难过后,必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朱四倍)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责编:慕泉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