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承担起大国责任 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重灾区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31日 06:14)

  人民日报消息:12月30日,严寒袭击北京。上午10时,首都机场,35名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员整装待发,奔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重灾区开展国际救援。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向记者介绍救援情况:“26日,得知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我们立即行动,当天就组建好队伍。取消了元旦联欢会和述职会。29日,应印度尼西亚政府请求,我方连夜准备,现在随时可以起飞。我救援队主要任务是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助,紧急医疗救护、搜救遇难伤亡人员,还要进行灾害评估。带了必需的药品、食品、水、发电机和轻型搜救装备达7吨多,物资援助将另行运送。前方困难很大,我们不会给印尼增加任何负担,完全能够自给。印尼气温高,各种困难都可能碰到,我们已做了充分准备,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武警总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郑静晨说:“昨晚接到命令,早上7时半告诉妻子,她很支持,鼓励我不要辜负国家和医院的重托。武警总医院作为中国救援队的独家医疗救助队,已是第三次涉外救援。此次16名医护人员是优中选优,全部参加过国际救援专业培训,通过了国际SOS救援组织认证,达到重型救援标准。救援队有外科和内科医生,还有特级护理人员。不管困难多大,我们都能战胜。”

  救援队员袁本航说:“队里要求我们24小时待命,几天都没睡好觉。现在终于要出发了,心里一点都不紧张,你就等着我们凯旋吧。”

  “困难肯定有,但绝对不怕。我们会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为国争光。”22岁的刘刚,脸上透露着超越年龄的镇定和成熟。

  救援队中有4名年轻的女医疗队员,看到记者的镜头,她们拥抱在一起,打出胜利的手势。

  高歌,2000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是救援队中惟一的特级护理。“别看我心里有些紧张,但信心有的是。我经过专门的国际救援培训,从体能、技术到思想,决没问题,希望家人能够放心。”高歌的名字,与胜利相联。

  吴敏,年轻的中国女军人,笑起来一对酒窝。“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圆满完成任务,确保自身安全。能够代表国家,代表医院,我很光荣。”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此次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赵和平代表全体队员庄严宣誓:“我们一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克服可能存在的一切困难,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积极配合灾区政府和民众,全力医治伤员,坚决完成好救援任务。”

  宣誓完毕,赵领队大声问道:“大家有没有信心?”

  35名队员坚定回答:“有!”气势如虹。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库斯蒂亚到机场为中国救援队送行。“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的援助。”

  中国国家救援队即将奔赴印尼苏门答腊受灾最为严重的亚齐省。该省是距离震中最近的陆地,遭受了地震和海啸的双重灾害。80%房屋倒塌,4万人死亡,受灾人口在100万到300万左右。估计今晚11时左右才能抵达棉兰机场。机场道路被冲毁,下了飞机救援队要连夜出发,大约还要一整天才能到达救援最前线。

  经过7个小时的耐心等候,17时30分许,肩负着中国政府和祖国人民的真情和重托,中国国际救援队全体成员乘坐中国民航CA051专机从首都机场飞向印尼。(本报记者 赵亚辉 人民网记者 史江民)

责编:唐峰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