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南昌:英雄城市的精神代代相承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19:52)
专题:江西南昌
专题:经典中国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中国共产党人在最血腥的日子里树起了最鲜艳的军旗,也因此为南昌这座英雄的城市留下了永恒的“财富”——这就是“敢为人先”的气概,“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精神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一代代南昌人身上传承光大。
记者现场:在南昌,许多以“八一”命名的地名和建筑成为城市独有的风景,在我身后就是南昌的“八一大桥”,作为南昌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八一大桥向人们讲述着城市的光荣。
从八一大桥、八一广场、八一大道到八一起义纪念馆,这些镌刻着革命先辈足迹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参观南昌、感受南昌的必到之处。在今天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人群中有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是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飞机的南昌洪都航空集团的老技术人员们。重温77年前的光荣历史,干了50多年的老技术员贺福康感触最深的就是,当时厂里没有完整的飞机制造技术、厂房、宿舍没有建成,甚至水电也经常出问题。然而即使是这样困难的条件,大家却只用了一年多就提前造出了飞机。
洪都航空集团老技术员贺福康:当时工厂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大多数职工都没有学过航空,我们就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学习文化,学习技术,当时国家规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5年建成第一架飞机,但职工纷纷要求提前到1954年完成。
正是在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激励下,新中国的第一代建设者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出一个个从无到有的辉煌。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相继诞生在英雄城南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八一精神又成为南昌人民建设新南昌的强劲动力。玉带河是南昌一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工开挖的排污河,12公里长的河道淤塞严重,淤泥最深达到了五、六米,被人们称为南昌的“龙须沟”。然而要改造玉带河却是困难重重。资金不够,政府就通过市场化运作;技术难度高,工程人员就昼夜攻关;为了说服群众拆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拜访,一次次真诚的交流终于打消了人们的顾虑。现在,改造后的玉带河已经成为南昌市的一条景观河。
人民群众激情焕发、同心同德,更带来了南昌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增速。从2000年到2003年,南昌市的经济总量由435亿元猛增到641亿元,增长近5成。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从5734元增加到7793元,三年间增加了2000多元。去年,南昌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0.8亿美元,增幅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八一南昌起义”不仅为人民军队的诞生作出了历史的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敢为 天下先、不屈不挠、不怕挫折、敢于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英雄城的南昌人民,我们要不断弘扬这样的光荣传统。要不断地推动由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开放的思维方式,由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向市场经济的工作方式转变,创新我们的发展思路。
责编:陈卓 来源:
|